您的位置:首页> 音乐 > 正文

​正阳县:“小庭院”成村民增收“聚宝盆”

2023-07-07 17:08:06 来源:中华网河南

近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陡沟镇陡沟村,村民杨峰的馍店内摆满了刚刚出笼的手工馒头,院子里被升腾的蒸气和馒头的香味笼罩。

杨峰夫妻做陡沟手工馒头已经20多年,靠着做传统手工馒头,杨峰也“蒸”出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正阳县陡沟镇的手工馒头有上百年的历史,其特点是坚持手工发酵、手工搓揉,蒸出来的手工馒头松软香甜,有酵香,口感筋道。近年来,正阳县陡沟镇积极引导村民传承陡沟手工馒头食品工艺,让传统的馒头成为“庭院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

像杨峰一样,如今,在正阳县陡沟镇陡沟村有十几家在庭院里常年蒸制手工馒头,销售范围遍布集镇、县城和驻马店市区,并辐射到正阳县周边的信阳、武汉等地。在这些城区的超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带有标志的“陡沟手工馒头”,特别是春节,来购买陡沟手工馒头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开车排成了长队。正阳陡沟手工馒头香飘大江南北,摆上全国许多城市超市的货架,端上了越来越多家庭和饭店的餐桌。“小庭院”成了村民增收的“聚宝盆”。

“他们村家家户户在庭院里种植蘑菇,已经有很多年了。”在正阳县熊寨镇毛集村村主任丰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理事长刘长见说,毛集村有种植蘑菇的历史,是典型的食用菌种植特色村。80年代中期,在村民张海洋、向学海等人带动下,毛集村群众主动尝试,到外地学习蘑菇种植技术,回来后在庭院里开始种植,经过多年的发展,蘑菇种植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日平均采摘量达5000斤,是名副其实的“蘑菇村”。

​正阳县:“小庭院”成村民增收“聚宝盆”

丰收的庭院蘑菇

“在每年的四五月份,天气热了,村民就把蘑菇晒成蘑菇干,销售到海外。”刘长见说,如今,在毛集村,不但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搭建有蘑菇棚,而且厨房里、堂屋里、闲房内也堆满了菌棒。村民种植蘑菇的积极性高涨,大家一起传授技术、交流经验,蘑菇产业越做越大。庭院就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蘑菇采摘旺季,上午采蘑菇,下午给蘑菇棒喷水,第二天一大早蘑菇就又长得又鲜又嫩,一天一采摘,天天有收入,村民们脸上个个笑开了花。

走进正阳县皮店乡康店村“五美庭院”示范户赵冬霞家,只见院落干净整洁,院内鲜花盛开。“这里以前是个沼气池,现在把它改成庭院的池塘了,里面种上睡莲,养有中华鲟。”赵冬霞一边用手捞出水面的树叶一边说,中华鲟价钱高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庭院里种植有玫瑰,做成玫瑰花茶,成了城里人的“抢手货”。

​正阳县:“小庭院”成村民增收“聚宝盆”

赵冬霞夫妇在庭院里种植玫瑰花制作玫瑰花茶

像赵冬霞一样,在正阳县很多村民们通过整合院内以及房前屋后空余土地,发展果蔬花草种植等有经济效益的小农业、微农业,不但“扮靓”自家的庭院,村民在美丽的庭院里畅享“庭院经济”。

在正阳县油坊店乡油坊店村,村民马锐丽在家里加工鱼漂,挣钱顾家两不误。近年,油坊店乡鼓励引导农民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简单易行的小种植、小养殖、小买卖、小手工、小电商、小作坊“六小”项目,形成了“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在正阳县汝南埠镇陈门村,村民刘新社正在庭院里编织塑料花。刘新社是村里的留守妇女之一,她告诉记者,以前在家就只是照顾家庭,现在在自家庭院就可以增收,感觉很不错。在她的带领下,村里的留守妇女纷纷加入编织队伍,把庭院里的“方寸地”变成了“致富园”,在自家院里就把钱挣到了手。

​正阳县:“小庭院”成村民增收“聚宝盆”

正阳县汝南埠镇陈门村村民刘新社在编织塑料花

近年,正阳县因势利导大力发展“庭院经济”,逐步形成了“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家庭手工编织、酱菜腌制、毛集村庭院蘑菇种植、周庄庭院蛋鸡养殖、王勿桥村传统伏陈醋酿造、陡沟村传统手工馒头制作、关路口村传统粉条加工、潘庄村家庭箱包加工等庭院特色产业,培育“庭院经济”,做足“致富文章”,努力实现户户有产业、家家有增收,有力地助推了乡村振兴。(韩留收 李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