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
盐城市地处北纬32°34′~34°28′,东经119°27′~120°54′之间。东临黄海,南与南通市、泰州市接壤,西与淮安市、扬州市毗邻,北隔灌河与连云港市相望。全市土地总面积16931平方千米,其中沿海滩涂面积45.53万公顷,占江苏省沿海滩涂面积的75%;海岸线长582千米,占江苏省海岸线总长度的56%。射阳河口以南沿海地段还以每年10多平方千米的速度向大海延伸。
盐城市全境为平原地貌,西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和东北部低洼,大部分地区海拔不足5米,最大相对高度不足8米。分为3个平原区:黄淮平原区、里下河平原区和滨海平原区。黄淮平原区位于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其地势大致以废黄河为中轴,向东北、东南逐步低落。废黄河海拔最高处达8.5米,东南侧的射阳河沿岸最低处仅1米左右。里下河平原区位于苏北灌溉总渠以南,串场河以西,属里下河平原的一部分,总面积4000多平方千米,该平原区四周高、中间低,海拔最低处仅0.7米。滨海平原区位于灌溉总渠以南,串场河以东,总面积为7000多平方千米,约占全市总面积的一半,该平原区大致从东南向西北缓缓倾斜。东台境内地势较高,一般海拔为约4米~5米间,向北逐渐低落,到射阳河处为1米~1.5米。
盐城市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一般以苏北灌溉总渠为界,渠南属北亚热带气候,渠北属南暖温带气候,具有过渡性特征。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与同纬度的江苏省西部地区相比,春季气温低且回升迟;秋季气温下降缓慢且高于春温;年降水量也比本省西部明显偏多。
盐城市有什么地域文化?
风俗民情
在盐城、阜宁一带农村,历史上有僮子做香火的巫觋活动,其内容包括:祈求丰收做青苗会、加苗会;延福消灾做太平会、火星会等。随着历史的变迁,这类演出内容不断丰富,经长期衍化,逐渐发展成为香火戏。
香火戏是一种与民间鬼神信仰联系紧密的地方小戏,又名三伙子、三可子等,最终形成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前后。其唱腔由流行于境内的《香火调》和淮阴、宝应等地的《淮蹦子》组成。同时,香火戏艺人常与门弹词艺人结伙搭班,故香火戏中亦有许多曲调来自门弹词。
戏剧艺术
淮剧又名江淮戏。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部分地区。清代中叶,江苏盐城、阜宁一带,民间流行着一种由农民号子和田歌“雷雷腔”、“栽秧调”发展而成的说唱形式“门叹词”,形式为一人单唱或二人对唱,仅以竹板击节。后与民间酬神的“香火戏”结合演出,被称为“江北小戏”。之后,又受徽戏和京戏的影响,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形成了淮剧。早期淮剧以“老淮调”和“靠把调”为主,唱腔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未采用管弦乐器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