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非遗点亮梦想 设计赋能未来
来源:大众网 2024-12-09 18:36:05
 非遗点亮梦想设计赋能未来——博柏利手艺设计师培训公益项目里的奋斗者与追梦人。

  她们原本只是一群平凡而普通的少数民族妇女,驻守乡村,过着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的传统生活。但当她们接触并掌握各自民族的传统非遗技艺、走上传承之路时,新世界的大门就此向她们敞开。

  从2022年到2024年,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共同发起,博柏利集团支持的“博柏利手艺设计师培训”公益项目,面向苗族、畲族、瑶族、彝族、黎族、土族、蒙古族、羌族、壮族、傣族等10个少数民族地区,为200名女性非遗手艺带头人开展设计能力提升培训以及成果转化、展览展示、创业和文化交流等系列公益活动。

  这些女性学员不断打磨技艺,通过提升设计能力逆转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她们的个人视野更加广阔、家庭经济收入明显增加、日常生活变得丰富、创业之路越走越宽,这些都是中国乡村振兴、传播非遗技艺传承叙事中,值得被讲述的鲜活故事。

  三年里,“博柏利手艺设计师培训”公益项目辅导学员转化作品近万件,辐射带动近万名女性非遗手工艺从业者。项目不但让非遗文化高品质传承,解决乡村就业和乡村振兴问题,也让创新创业道路上的女性奋斗者对未来充满希望、干劲儿十足。

  畲族学员雷珺婷—激活畲族传统手艺,学以致用创佳绩

  畲族学员雷珺婷觉得,参加项目的三年,是她人生中最充实、收获满满的时光。

  “你看,这就是我们畲族的图腾,这个吉祥图案由凤凰和牡丹花组成,是畲族妇女服饰中常见的图案。”雷珺婷一边介绍手中斑斓绚丽的畲族服饰,一边流露出对畲族文化的深厚情感。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畲族女性服饰以凤凰形态贯穿整体,故称“凤凰装”。雷珺婷说,博柏利手艺设计师培训项目激活了她多年来积累的畲族文化宝藏,极大提升了她的设计、运营等业务能力。

  在培训期间,她跟随项目多次赴外学习交流,“每一次都能接触到顶尖的时尚设计理念和多元文化视角,为我打开了通向更广阔舞台的大门。”雷珺婷说,她有幸被授予“中国纺织非遗新青年”称号,作为十三大妇代会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参与了省、市、县的各大手艺设计比赛,荣获多个奖项和殊荣。

  借助所学的设计赋能非遗技能,在厚重的畲族文化积淀之上,雷珺婷正为畲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瑶族学员李素芳——突破传统边界,用创新诠释文化之美

  鼓乐激昂、群山起舞、百鸟欢歌——在村里一年一度的传统瑶族盛会盘王节上,李素芳带领村里的三十多位绣娘走到公众面前,走了一场瑶族非遗刺绣服饰秀。走秀展示的方式,正是她在博柏利手艺设计师培训公益项目中得到的启发。

  李素芳说,她从培训里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像设计师一样思考。设计能力提升培训拓宽了她的产品设计思路和设计模式。导师们在课上点醒了她,发现刺绣作品不仅可以用在衣服上,还可以转换为各种创新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她的整幅绣片通过二次设计创新,被裁切成更小尺寸的绣片,做成的装饰品立刻获得客户认可,收获不少订单。

  “我刚刚又签了400个装饰品的酒店订单。”李素芳说,依靠打破传统设计的方式,她引入创新设计模式,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设计语言和风格,创业之路越走越宽,对未来的事业前景也充满信心。

  彝族学员钱晓丽——打造更受市场青睐的新时代产品,让彝族文化走向世界

  彝族学员钱晓丽最近很开心,在参加展会后,她再次感受到来自客户的热忱与肯定。“一位上海客户太喜欢我的产品,甚至追到酒店,把我的产品全买光。”说这话时,钱晓丽难掩开心与自豪。她最近又接到了来自海外亚马逊网站的合作意向,这意味着,彝族非遗刺绣走向世界舞台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彝族刺绣以色彩浓烈、技法粗犷著称,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与原始绘画、记事符号、服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一针一线间展示彝族人的图腾崇拜和民俗风情。钱晓丽知道,彝族刺绣是独树一帜的存在,但缺乏商业价值。为了更好地推广彝族刺绣,她重新审视这门古朴的传统非遗技艺,特地在手工艺品上增添更多当代元素,提升产品的商品属性和价值,这些,都是她在博柏利手艺设计师培训公益项目上得到的启示。

  钱晓丽说,她在项目中掌握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法,学会了如何在一个团队中发挥作用并与他人协作完成目标。“一方面,团队的绣娘们能更好地配合我开发创新产品。另一方面,项目也对我们工坊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很多客商对我们更加信任,合作洽谈成功率更高。”

  她说,参加项目最大的获益是,这里能为学员提供各类展示平台,让优秀产品有更多曝光机会,链接到更多的客户和合作方。通过培训,她获得了思路、发展机遇和认可,站在更高的平台,这一切都让她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土族学员哈承清——心系盘绣,用传统技艺带活一方经济

  土族学员哈承清有不少身份。她是2024纺织行业非遗大使,也是土族盘绣项目优秀带头人。但最让她骄傲的,是身后一支土族盘绣的绣娘团队。

  作为深耕土族盘绣技艺传承者与传播者,哈承清凭精湛技艺与热爱,探索出一条集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完美结合的新路。这十几年,她一直在家乡培养绣娘团队,从最初的100多人,壮大到现在的5000多人。

  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土族盘绣被称为指尖上的“彩虹”,用料考究、做工精细,不亚于南方刺绣。盘绣用黑色棉布作底料,根据不同图案,绣上红、黄、绿、蓝、桂红、紫、白等十几个色级,组合搭配成明快、浓郁的少数民族气息。2006年,土族盘绣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参与到博柏利手艺设计师培训公益项目,让这位创业带头人拥有更多的资源,分享到更多前沿的设计理念及行业优质信息,不但开拓视野、更新知识储备,也精准提升设计、审美和市场开发能力。“以往我们仅仅是想着把针线做好,并没有考虑面料方面的元素。博柏利手艺设计师培训公益项目引导我们深入纺织行业开展交流,这些活动极大地拓展了我在产品研发及市场营销方面的思路。当我看到各类精美的、带有美丽图案的纺织面料后,我的产品设计研发有了新灵感、新方向。”目前,哈承清正计划把传统盘绣元素融入到面料的创新中,这将是一次跨界融合的新尝试。

  设计赋能,破解发展瓶颈,实现非遗传承焕新

  三年来,博柏利手艺设计师培训公益项目累计邀请近20位国内知名设计师、行业和文史专家、名校教授以及文创职业导师,组成一流师资团队深入基层帮学员“补短板、强弱项”。以“设计”新质生产力为帆,助力少数民族非遗技艺巨轮在新时代下逐浪远航。

  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金顶奖设计师刘薇作为项目公益大使和全程指导老师,凭借其专业的设计知识与丰富的设计经验,针对不同少数民族学员的文化特点及手艺基础,帮助她们将各自民族的元素与时尚潮流创新融合。

  在刘薇的指导下,学员们共同参与设计、研发并制作具有本民族特点及时尚感的手作作品,同时对自己未来的作品进行全新创作,对过去的作品进行改良提升。

  学员靳秀丽是苗族蜡染技艺传承人,在刘薇老师的指导下,她设计出“布韵东方”等作品,让蜡染布艺产品成为现代时尚家居中的一抹亮色。

  持续“教、传、帮、带”,助力学员进入发展快行道

  来自深圳文创一线的青年导师刘艳,以丰富的产品开发、制作及品牌运营经验,引导学员从技艺传承者转变为民族品牌塑造者,推进就业创业。

  在培训中,她开设“案例+素材+设计+品牌+营销”创新课程,引导学员以创新设计为抓手,在了解自身、洞悉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做精做专,形成自身品牌特色,研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在培训后,刘艳老师继续为学员们提供创业辅导。她与学员结对子,采用“教、帮、带”的模式参与学员的研发设计和营销工作,手把手进行示范,促进学员的产品转化变现。她帮助广西百色学员蒙柳月形申报非遗工坊“布努蒙非遗工坊”,并合作开发新品“便携・凌”手机包;她与百色学员盘海燕合作开发“非遗特色包系列”项目;她向北川学员陈昌敏定制和购买其特色非遗产品“首饰收纳盒”等。这些务实帮扶让传统手工技艺快速地从“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直接推进了学员的就业创业,形成以创新设计助力女性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新模式。

  让设计赋能非遗,以平台助力非遗传承人。在非遗传承创新的道路上,博柏利手艺设计师公益培训项目既是助推者,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力量的坚实支持者。历经三年公益帮扶,该项目总计完成成果转化八十多个品种、三百多套/件作品,辅导学员转化作品近万件。截至2024年10月,约90.3%的学员实现收入增长,其中收入翻倍的人数占比达43.4%;培训学员参加展览、展示186次;获得设计开发类奖项59次,56件产品被县级以上博物馆收藏;已有4位学员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评为行业非遗推广大使,2名学员被评为行业非遗新青年。

  每一位女性都是时代的书写者、追梦的奋斗者。在未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将携手社会各界,持续推动“非遗+公益”新模式,让更多女性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书写辉煌篇章,为非遗传承与发展贡献“她力量”。

关键词: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茶叶月报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茶叶月报,转载请注明"来源茶叶月报“。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茶叶月报)"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