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华》导演特别版“特”在哪
2025-02-16 15:42:27 | 来源:文汇报 | 编辑: |
2025-02-16 15:42:27 | 来源:文汇报 | 编辑: |
当一个个身穿复古旗袍、精致西装的观众亮相影院时,旧时光的温度将人们瞬间拉回到花样的年华里。灯光渐暗,银幕亮起,熟悉的音乐响起,观众们仿佛被邀请进入香港的街头巷尾。
揭开隐藏25年的秘密
2000年,由王家卫执导,梁朝伟、张曼玉主演的电影《花样年华》一经上映便惊艳影坛,横扫了国内外各大奖项,梁朝伟更是凭借该片斩获戛纳电影节影帝桂冠。这次时隔25年的导演特别版,不只有比原版98分钟增加的5分钟片长,更是对《花样年华》的一次全新诠释。此前片方的发布导演与AI的8分钟对谈短片中,王家卫直言,此次特别版“是不一样的久别重逢,让观众有机会看到最接近我原本想法的版本”,这无疑能够让影迷们以全新视角品味这部经典,揭开隐藏25年的诸多秘密。
鲜为人知的是,《花样年华》最初有着独特构想——“三个关于食物的故事”。“在上个世纪,电饭煲、方便面和24小时便利店的发明彻底改变了男女关系。”其中,“电饭煲”是经典版的故事起源,“它的发明把当时一部分女性从厨房中解放了出来”。
可惜的是,“方便面”的故事无疾而终,只留下些许想象的空间。同样是苏丽珍与周慕云,“便利店”的故事则发生在2000年。然而,梁朝伟、张曼玉拍摄完成的这一版本仅在戛纳电影节放映过一次。这个一直隐藏在片库中的2000年版本,堪称《花样年华》最大的秘密,此次随导演特别版一同与观众见面。
首映式现场,曾在电视剧《繁花》中与王家卫合作的唐嫣难掩激动:“看的时候不想放过每一帧画面……尤其是最后的世纪一吻,让我觉得今天太值了!”
电影之城从不缺少热爱电影的观众,年轻人用“先锋”来形容这部25年前的电影,“上世纪60年代的苏丽珍含蓄却拥有稳定内核,2000年的苏丽珍洒脱更无惧束缚”。而年长一些的影迷也感慨“经典永不褪色,这是属于每一代人的《花样年华》”。
王家卫导演录制惊喜视频感谢大家的出席:“这个晚上,1300多名观众在一家有97年历史的影院,看一部25岁电影,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仪式感的事!”高水平、高追求的影迷群体让《花样年华》能够在上海扎根、生长,成为人们心中的经典。
与《繁花》“相逢”
作为2000年举办《花样年华》内地首映的影院,大光明电影院见证了无数观众对这部电影的热爱。25年后,这里再次成为焦点。2000年主持首映式的吴鹤沪惊喜登台:“第一次见有电影要主持三回首映礼,无论是2000年首次领略王家卫式浪漫还是去年年底撮合‘宝总’和‘汪小姐’千禧重逢,都和这次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这是上映25年的一次纪念,而且是加长版。”
上海的弄堂、小巷,充满了烟火气与故事感,与影片中香港的街头巷尾有着相似韵味。马伊琍回忆2000年在上海看《花样年华》时说:“那些最美好的画面,依然是记忆犹新的。”
观众席中的作家金宇澄起身分享,《花样年华》的一些场景与他在小说《繁花》中对上海的描写相似,“小毛和楼下的银凤,就住在上海老式房子里的楼上楼下”,影片中的含蓄、细腻表达,与上海的城市氛围不谋而合。
此前,《繁花》开播一周年时剧方发布了《好久不见》周年短片,其中“宝总”与“汪小姐”正是在千禧之年的《花样年华》电影首映式现场重逢的。如今这两个角色的扮演者胡歌和唐嫣在《花样年华》“重回千禧年”首映派对再聚首,剧里剧外的奇妙对照,不仅勾起了大家对电影的回忆,也让喜欢《繁花》的观众直呼“圆满”。
胡歌谈到在片场时与王家卫的交流:导演曾用“双城记”形容《繁花》和《花样年华》的关系,两部作品分别以上海和香港为背景,看似互相独立,实则紧密相连。
“两者都围绕着‘错过’来展开故事。”《花样年华》里,苏丽珍和周慕云因为各自的家庭、社会的束缚,只能将爱意留在吴哥窟的树洞中。《繁花》黄河路的繁华喧嚣背后,阿宝与汪小姐的感情在现实的浪潮中也起起伏伏。但令胡歌惊喜的是,“两部作品都有‘回马枪’,《花样年华》的故事有了‘世纪一吻’的场面;‘排骨年糕’也在千禧之年重逢”,“尽管历经沧桑,我们还是看到了更主动更坦然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