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热度 > 正文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成果发布会在昆召开
2021-10-14 02:32:16 来源:经济日报客户端 编辑:

10月10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即将开幕之际,中国科学院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举办了生物多样性成果发布会。并在中科院生物多样性成果展上展示了中科院在生物多样性基础设施、网络平台、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及在生物多样性编目、生物多样性起源与演化、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等方面的重要成果。

本次发布会由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主办,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承办,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院士、中科院动物所魏辅文院士、中科院特聘研究员吕永龙、国际合作局局长陈熙霖、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以及科技发展促进局、昆明分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动物研究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及近20家中央及地方媒体记者参加了发布会。

张亚平在发布会上的致辞中简要介绍了中科院近年来在生物多样性领域取得的多项重要成果。中科院现已拥有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相关的机构多达40余家,生物标本保藏和科普展示馆馆藏标本达1870余万份,植物园15个。在生物多样性资源现状的研究方面,中科院先后组织进行的40多次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正在开展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和即将启动的第三次新疆自然资源科学考察等将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本底和变化提供翔实的资料。在生物多样性监测方面,自2004年起,建设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代表了中国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地带性森林类型。并在全国率先开展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体系的研究,对61个物种实现了人工繁殖基础上的迁地保护、9个物种开展近地保护示范、20个物种开展回归试验示范。在生物多样性资源的收集和保藏方面,由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计划支持的《中国科学院生物资源目录》汇集了中国科学院40个研究所73家生物资源库馆的735万份生物资源数据,使我国的特有种、珍稀濒危种及具有重要经济、生态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设施之一。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方面,近年来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发表了多个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包括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物多样性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固定、2000-2010年间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的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生态补偿)等。在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平台建设方面,中科院建有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数据中心7个。其中全球微生物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形成了全球互联互通的微生物数据信息化合作网络。

中国科学院主导或联合发起的“万犬国际基因组计划”、“万种鸟类基因组计划”、“万种鱼类基因组计划”等为地理解生物多样性起源与演化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此外,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对于大尺度生物多样性格局、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濒危与保护机制、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等重大科学问题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这些研究对制订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对我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具有重要意义。

为迎接COP15的召开,中国科学院还围绕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等开展了战略研究,并组织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和专刊与专题。在本次发布会上,魏辅文院士介绍了与马克平研究员共同组织的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关系新认知”专题,吕永龙介绍了与英国生态与水文中心教授James M. Bullock合作组织的Science Advances(科学进展)“2020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大挑战与对策”专题。(经济日报记者 周斌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郑义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生物 多样性 成果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