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热度 > 正文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报告:经济增速虽有放缓 增长韧性依然强劲
2021-10-21 00:01:57 来源:经济日报客户端 编辑: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10月20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举行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第50期),论坛上发布的报告认为,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增速虽有放缓,但仍然引领全球经济复苏,可以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总体来看,三季度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恢复态势,主要宏观指标仍处于合理区间,就业得以改善,居民收入提高较快,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质量效益持续提升,面对本土疫情、洪涝灾害、电力紧平衡等冲击,展示了很强的增长韧性。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于泽代表课题组发布报告,报告主题为《回归、成本冲击和跨周期调节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对于三季度的宏观经济,一个核心问题是经济动能是不是出现了大幅度的趋势性下降,四季度乃至明年的经济增速会不会继续大幅度下降,持续性‘破五’? 综合判断是,不会。”于泽表示。

报告认为,首先,三季度的宏观经济受到了较大的短期冲击。8月份伴随中小学假期和大量工作人员带薪休假,是重要的旅游消费节点,但是8月份疫情冲击等对消费的影响,大约导致GDP增速下降了0.3个百分点。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经济放缓还是在合理区间内。其次,对当前宏观经济的分析,不能简单从某个季度进行推断。我国疫情后经济复苏是一个大的阶段,不能割裂开、一个季度一个季度分析,过度解读当前的数据。我国经济还在复苏的轨道上,不会出现持续突破合理区间的现象。第三,目前的需求侧动能趋势确实存在放缓的趋势,需要高度重视。综合判断,我们对当前的中国经济既不能过于乐观,轻言疫后新周期;但也不能过于悲观,认为中国经济将要突破底线,持续大幅下行。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前瞻性做出预判,同时也一定要保持定力,不要简单受到高频数据的扰动。

报告认为,未来一段时间需要着重关注供给侧的冲击。能源价格和化工产品价格维持高位,全球供应链修复需要时间。供给侧冲击提升成本,叠加总需求不足会对企业产生巨大压力,必须加大企业扶持力度,稳住中国经济基本盘。

报告提出六项政策建议——

第一,强化跨周期调节,跨越更要跨出周期。由于经济供需两端受到冲击,宏观政策更要考虑长期经济增长效果,跨越周期进行调节。一方面,发挥好基建带动作用,进一步适度超前扩大基建规模。另一方面,以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链备份等为切入点,加大制造业企业投资。跨周期调节更要“跨出”周期,关键是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新循环模式形成。

第二,以降成本为短期政策核心。进一步在财政政策上考虑结构性减税,特别是要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保证减税能够可持续、并有效直达企业。同时在货币政策上考虑进行降准,以低成本资金取代高成本的公开市场投放。推动物流体系改革,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第三,以制度改革扩大总需求。短期内进一步加大对于汽车消费扶持力度,完善汽车产业链,保障供需。中长期看需要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和城乡一体化,加大力度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第四,保持企业,尤其是房地产企业的合理利润,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第五,稳定宏观政策、特别是行业政策预期。

第六,加快推进综合性改革。(经济日报记者 熊丽

关键词: 中国 宏观经济 论坛 CMF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