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热度 > 正文
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逾16%,财政收支质效双升
2021-10-25 18:15:07 来源:经济日报客户端 编辑:

10月22日,财政部公布的财政收支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4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93万亿元,同比增长2.3%。总体来看,收入延续稳定增长,重点领域支出给力,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收支之间折射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长期向好。

收入延续恢复性增长

今年以来,财政收入一直保持较高增速,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6.3%,比2019年同期增长8.9%。

“同比增速符合预期,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态势总体平稳。”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主任刘金云表示,前三季度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持续压减,“三保”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税收收入直接反映经济发展情况。前三季度全国税收收入14.07万亿元,同比增长18.4%,比2019年同期增长10.8%。其中,受工业生产持续增长,特别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高位运行的影响,作为第一大税种的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17.4%。

此外,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18.8%,主要是因为企业效益稳步提升,利润增长较快;进口环节税收同比增长23.4%,出口退税增长13.4%,主要受一般贸易进出口持续增长带动。

“整体来看,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同比上升,中央和地方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呈现较大幅度上升,反映出我国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发展强劲,带动了财政收入的增长。”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表示,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直接税增幅较大,反映出我国直接税的发展,有利于强化税收的分配调节作用,促进税制公平。

从非税收入看,财政部门扎实执行各项降费政策,加大各类违规涉企收费整治力度,着力减轻企业负担,前三季度全国非税收入为2.33万亿元,同比增长5.4%。“非税收入的增长有助于增强财政收入的多元化,促进税费平衡。”李旭红表示。

展望第四季度,财政收入情况预计如何?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泽彩表示,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反复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预期全年或将呈现“前高后低”态势。

“四季度,提高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并允许今年提前享受的政策,将有力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同时也会对财政带来减收。受此影响,加上去年同期还有一些一次性收入抬高基数,预计后几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增幅总体呈下降态势。但考虑到前三季度收入完成进度较快,预计能够完成全年收入预算,预算安排的相关支出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刘金云表示。

重点支出得到保障

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93万亿元,同比增长2.3%。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支出同比下降1.6%,地方支出同比增长3%。

“整体上,前三季度财政支出呈现增长趋势,在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下降的情况下,主要是由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拉动的。”李旭红表示,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央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缩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另一方面则是得益于财政资金直达常态化,基层财力得到夯实,有力地保障了基层民生。

从财政支出领域看,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全国财政“三保”等支出增长较快,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5.2%、2.4%、2.3%。

“财政部始终把基层‘三保’作为预算安排的重中之重。”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李大伟表示,在2020年成立“三保”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资金留用比例等工作基础上,今年继续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下达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共3379亿元,同比增长13.4%。同时要求各省级财政部门要合理使用中央奖补资金,加大财力下沉力度,进一步增加对基层“三保”的转移支付,确保国家制定的基本民生、工资政策落实到位。

“今年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财政政策降低赤字率、缩减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不再续发抗疫特别国债,加之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持续压减,中央支出增长放缓。但从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和保障国家重大战略情况看,预算执行状况符合年初预期。”王泽彩表示。

在努力增收节支的同时,为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近年来,财政部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全方位管理格局初步成型,全过程管理链条基本建立,全覆盖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绩效结果应用逐步强化。

“下一步,财政部将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为核心,通过夯实制度基础、完善管理链条、加强绩效评价、强化激励约束,着力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李大伟表示。

减税降费持续发力

为帮助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今年以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减税降费政策,提升政策实施效果。“今年出台实施的减税降费政策,预计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将超过7000亿元。”财政部税政司一级巡视员谭龙表示。

具体来看,这些措施主要包括:突出强化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减免力度,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加大对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继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的政策,将制造业企业的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等等。

减税降费政策红利充分发挥,有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促进经济稳定恢复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继续清理规范各类违规涉企收费,坚决不收过头税费,防止弱化减税降费红利。同时,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形势,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助企纾困的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支持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谭龙表示。

今年我国建立实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将27项转移支付整体纳入直达范围,资金总量达到2.8万亿元,公众关注,当前直达资金使用情况如何?

“从前三季度看,资金下达、使用情况总体良好,‘快、准、严’特征突出,强基层、惠民生、促发展效果明显,体现了直达机制的制度优势,为市县基层提供了及时有力的财力支持。”刘金云表示。

资金下达方面,整体上超过97%的直达资金已下达到基层及使用单位,具备条件的资金已全部下达。截至9月底,2.8万亿元直达资金中,中央财政已下达2.723万亿元,下达比例达97.3%,尚未下达的均为据实结算项目资金。资金使用方面,截至9月底,各地区形成支出2.132万亿元,支出进度达78.3%,持续保持较高支出强度。

“要做好四季度常态化直达机制工作,提高直达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发挥惠企利民成效,接下来还需进一步细化项目绩效考核指标,加强资金拨付进度动态监控,切实做到没有产出和效果的资金不拨,真正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王泽彩建议。(经济日报记者 李华林 武亚东)

关键词: 预算;政策;公共预算;减税;资金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