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热度 > 正文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科技之星照耀未来
2021-11-03 15:11:37 来源:经济日报客户端 编辑: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顾诵芬、王大中2位科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64个项目分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8名外籍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这些科技之星的成果有哪些特点,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未来?

原创研究硕果累累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直致力于奖励基础研究。

2项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全部由化学领域研究成果摘得。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包信和团队原创性地提出了“纳米限域催化”新概念并成功实践,为催化过程和催化剂设计走向“精准”奠定了理论基础,引领和推动了催化学科的发展。复旦大学赵东元团队的研究成果“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有机-有机自组装软模板合成介孔材料思想,首次将功能介孔材料从无机骨架扩展到有机高分子材料,引领了国际介孔材料领域的发展。

一些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聚焦前沿、蜚声国际。

数论被高思誉为数学的皇冠。中国科学院的数学家田野,在重要数论问题上做出了原创突破,以“同余数问题与L-函数的算术”项目摘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的徐烨团队,探索银河二十年,开创了三角视差测量的新纪元,以前所未有的细节描绘了银河系旋臂,诞生了获广泛认可的新的银河系旋臂图像,颠覆了人类对银河系的传统认知。该项目第一完成人徐烨也堪称励志典范,他年轻时曾在煤矿工作19年,34岁才以初中学历自学考取上海天文台研究生。

还有一些获奖团队关注民生领域重大问题并取得突破。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团队完成的“麻风危害发生的免疫遗传学机制”项目,为麻风的精准预防和精准治疗奠定基础,加速了我国消除麻风危害的进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同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清华大学完成的“河流动力学及江河工程泥沙调控新机制”项目,提出了非恒定河流动力学理论等一系列新的理论,建立起水利工程泥沙调控的新机制。

长跑项目功力深厚

国家科学技术奖坚持要求提名成果应用需满三年以上。一项研究成果的取得,背后往往是科研工作者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勤奋。2020年度获奖项目平均研究时间是11.9年,其中研究时间10~15年的项目数量最多,占比为38.9%。

深受大众关注的钟南山院士此次也榜上有名,“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殊荣。该团队1979年就已经建立,40多年来深入研究“呼吸疾病发生发展的流行病学特征、分子机制及早期干预”这一科学问题,对我国呼吸疾病的防控和诊疗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设与发展。

同样为抗击新冠疫情做出贡献的获奖者,还有西安交通大学的彭年才团队。他们的核酸检测关键技术已经积累了20多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经过数十年辛勤耕耘,我国高端核酸检测产品已经从完全依赖进口发展到自主可控和大批量应用,我感觉一切都值得。”彭年才说,未来团队将继续瞄准国家重大需求,认准方向,甘于奉献,服务急需。

一些获奖成果诞生在多年的产学研合作中,为相关产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深海油气开发中,深水浅层钻井十分关键,属世界级难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杨进团队历经14年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在深水浅层钻井设计、作业控制、关键装备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为我国从浅水走向深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由河南理工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等单位合作,曹运兴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历经13年艰辛探索和工程实践,攻克了复杂地质条件储层煤层气高效开发关键技术,技术应用后多次刷新全国煤层气地面抽采产量的历史记录,推动了煤层气产业上产增效和科技进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中外协作开放共赢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开放合作的步伐更加坚实。

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全部向外籍专家开放,最终由外籍专家主持或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有5个,其中参与研究时间超过10年的有2人。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完成的“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成果丰富了我国水稻遗传资源,促进了作物科学进步,带动了农民增收。本项目参加单位育成品种国内累计推广2.7亿亩,国外累计推广4423.4万亩,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共受理了来自22个国家的54位候选人和1个国际组织,再创历史新高;最终有来自7个国家的8位外籍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国际热带农业中心)获奖。中外科学家们携手在基础研究、全球性问题等多个领域开展科技交流合作,共同增加了人类社会的公共知识和集体智慧,为助力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作出积极贡献,生动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本届获奖者中,既有耄耋之年的大师名宿,也有当打之年的青壮骨干,科技之星光彩熠熠,创新之风汇聚一堂。我们期待着,未来有更多科技之星荟萃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推动中国在建设创新强国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经济日报记者 佘惠敏)

关键词: 国家科技 科学奖 团队 麻风 外籍专家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