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热度 > 正文
【科创之声】“科学家协会奖”能办出影响吗
2021-11-07 06:11:21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

本周,在上海召开的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主办方宣布创设“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含“数学与智能科学奖”和“医学与生命科学奖”两个单项奖,各奖1000万元,每年评选一次,明年启动首届评选。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由企业发起的科学大奖逐渐兴起,奖金都颇为可观。比如,2016年成立的“未来科学大奖”每年评选一次,单项奖金100万美元。2018年设立的“科学探索奖”,面向45岁及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者每人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的奖金。

中国企业发起设立的科学大奖能否办出影响,这要看它能否闯过三道关卡。

特色关。

画家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意即向我学习的人可能成功,但只知模仿不懂创新的人一定会失败。这个道理也适用于科学奖的设立。一个新设的科学奖,目标不是要做“诺奖第二”,而是要做“本奖第一”,是要获得可以与诺奖相媲美的国际学术声誉和影响力。因此,新设奖项不能一味模仿诺奖,必须有自身无可取代的特色,评选结果也要公正,要建立起奖项的学术声誉。

这方面,菲尔兹奖是成功先例。1936年首次颁发的菲尔兹奖比诺贝尔奖晚几十年,奖金也少很多,每位获奖者奖金仅1.5万加拿大元,却成功跻身于数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菲奖与诺奖相比差异鲜明,其独特定位或许是成功的重要因素:领域不同,诺奖没有数学奖,菲奖专注数学领域;周期不同,诺奖一年一次,菲奖四年一次;获奖者年龄不同,诺奖虽不限年龄,但多数获奖者年龄偏大,而菲奖要求获奖者年龄不满40岁,只面向更具潜力的年轻数学家。

时间关。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科学奖需经受时光的考验,砸重金开好头容易,善始善终坚持下去很难。诺贝尔科学奖从1901年首次颁奖至今,已有120年。坚持这么长时间,科学奖本身的声誉会历经时间积累而获得滚雪球式增长,形成“德高望重”的效应。

资金关。

一开始就撒出重金的科学奖项,如果想做成百年老品牌,就必须考虑通货膨胀,建立起奖金的长效动态增长机制,否则物质方面的吸引力会随着时间流逝而下降。1901年,诺贝尔奖的单项奖金为15万瑞典克朗,是当时一名瑞典教授年薪的20倍,算重奖。但2021年,一名瑞典教授两个月就能赚到15万瑞典克朗,诺奖单项奖金已涨到1000万瑞典克朗。可见,要给科学家发大奖,必须建立起善于理财的奖项基金管理团队。

近几年,中国企业家开始投入科技奖,重奖科学家,这是好趋势。期待着,创设于中国境内的科学奖项,能闯过特色关、时间关、资金关,成为世界顶级科学大奖。(佘惠敏 来源:经济日报)

关键词: 获奖者 奖项 单项奖金 科学奖 科学大奖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