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热度 > 正文
康美药业案或致董责险涨价 过往保险费率严重偏低
2021-11-29 07:44:56 来源:证券日报 编辑:

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的董责险又有新变化!

多位险企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计董责险保费近期将出现明显上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康美药业案之后,险企普遍意识到之前对董责险承保风险认识不足,保险费率严重偏低;二是自去年以来,董责险费率已出现较大提升,部分承保项目甚至出现“翻倍涨费”现象,新《证券法》实施后,提价是大趋势。

约570家上市公司仅贡献近亿元保费

在董责险持续受到资本市场关注后,其价格也渐成险企核心焦点。记者近期从多家险企处获悉,董责险投保价格、高管赔付比例等问题是上市公司高管最关心的话题。

普遍而言,保险费率越高,说明承保风险越大。从董责险保险费率来看,目前A股董责险费率远低于国外资本市场费率水平。因此,险企人士认为,A股董责险费率未来大概率将提升。

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一年中A股上市公司董责险的费率水平较往年已出现明显上涨,部分项目甚至出现‘翻倍涨费’现象。事实上,单纯从2020年A股董责险市场全部保费近1亿元、约有570家上市公司已投保这两个数据来看,过往的保险费率严重偏低。所以未来董责险的保险费率将会明显上涨至合理水平。”

同样,此前供职于保险机构且有17年责任险从业经验、现为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的王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供需关系和价值规律决定董责险价格。例如,从美股上市公司董责险费率变化趋势来看,2018年-2020年董责险费率一路上升,2021年费率涨幅收窄,主要受去年费率上升后,大量资本涌入推动董责险承保能力提升影响。

从A股董责险费率走势来看,王民表示,A股董责险费率从2018年开始呈现上升态势,到2020年年末的费率水平约为0.7%,今年上半年费率较去年年末略有下降,但康美药业案之后,受多重因素影响,预计A股董责险费率将大幅上涨。

而上涨的主要逻辑是当下A股董责险费率与未来承保风险不匹配。王民认为,美股上市公司的董责险承保风险较高,保险费率普遍在20%-30%,大幅高于A股目前不到1%的水平。美股上市公司的董责险承保风险虽高,但并没有比A股上市公司高出20倍-30倍,很多调研数据显示,A股很多集体诉讼的赔偿金额可能要比美股市场的和解金额高很多。因此,A股和美股的费率不可能持续如此悬殊,未来差距会越来越小,这是风险与保费逐渐匹配的一个过程。

长安责任保险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A股董责险费率较低,而美股上市的中概股董责险费率高者可达30%-40%,随着康美药业案件的发酵,A股董责险费率将有所上升。

险企或将收紧董责险核保政策

与提高董责险费率随之而来的是未来险企可能会持续收紧核保政策。对险企而言,提升费率和收紧核保政策的目的一致:虽然可能会损失部分市场,但能降低承保风险,提升经营效益。

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近期将出现部分险企收紧核保政策、费率上调、甚至退出或进一步缩小承保范围等情况。过往因董责险市场规模较小,绝大部分险企根本没有投入时间、精力去了解相关风险,这也是早期保险费率远低于合理水平的原因。但鉴于近年来国内司法及监管环境的变化,叠加康美药业案的落地,相信将有更多的险企将持续加强对此风险的认知。

实际上,对险企而言,实现“降低承保风险”与“获取保费市场份额”两者的平衡很重要。因为董责险并非强制性保险,且过往上市公司普遍对董责险的保费预算变化并不大,让上市公司加大董责险预算开支或缩减保险额度均非易事。

据上市公司董责险购买计划显示,今年绝大多数董责险购买计划的年保费预算在30万元至80万元,保额在5000万元到1亿元之间,保费预算区间、保额区间、保费与保额比例与过往几年相比,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

面对“市场”与“风控”的选择题,一位大型险企董责险相关业务负责人建言,董责险参与方可以从4个层面共同发力,以降低承保风险,提升投保率,让董责险有效参与公司治理。

具体来看,一是监管、交易所及司法层面,除制定法律法规、确保上市公司及董监高持续提升自身水平、对违规者严厉惩处外,也需要持续引导上市公司化解面临的风险,提供定期、持续的解读、宣导和指引,将相关课程纳入董事、董秘及独立董事等的标准课程体系中,确保相关主体了解履职风险,并有应对措施。

二是保险业层面,险企作为风险的经营者和承担者,对于目标领域的风险应有独到性、深入性、全面性认知。就目前A股董责险的风险环境,保险机构应更加重视,并向相关主体、单位主动进行宣导,确保各方对董责险理解一致。

三是各地上市公司协会、金融办、上市办等层面,自新《证券法》施行后,已有部分协会组织召开相关学习和风险控制会议,建议后续此类论坛或培训定期举行,形成惯例。同时各地协会也可考虑与相关单位协商,组织辖区内企业采用“团购”“补贴”等方式购买董责险,进一步降低购买成本。

四是上市公司层面,上市公司应正视自身风险敞口并充分做好防控安排,提升公司经营稳健性的同时,保护投资者。

本报记者 苏向杲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