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热度 > 正文
沪深两市44家公司进入1元股阵营
2021-11-29 09:16:47 来源:证券日报 编辑:

临近年底,在1元退市的刚性指标之下,沪深两市众多股价在低位长期徘徊的公司面临经营和市值的双重压力。一方面,不少上市公司经营长期无法改善,消耗了投资者信心,很多投资者只能选择“用脚投票”,导致这些公司的股价长期在2元以下徘徊;另一方面,低股价、低市值又进一步拉低了投资者对这些公司的关注度,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1月28日,沪深两市共有44家公司股价跌进1元阵营。多位投资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乌鸡变凤凰”的事也有,但想抓住机会并非易事。低价股不等于便宜股,中小投资者首先还是要控制风险。”

*ST济堂股价暂为两市最低

同花顺数据显示,在目前沪深两市的44家1元股中,有过半公司是ST一族,其中有多家公司曾被监管部门点名或处罚。

11月27日,*ST济堂发布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在此之前的10月24日,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公司可能触及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情形。自10月25日开始,*ST济堂股价持续跌停,最新股价报收1.14元/股,为两市最低。

与之类似的还有*ST新亿。同样是在11月27日,*ST新亿发布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处罚。10月18日,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可能触及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情形。截至目前,公司股价报收1.42元/股。

在与《证券日报》记者交流过程中,多位投资人提及,很多低价股曾因造假或其他违法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处罚,投资价值大打折扣。这类公司的基本面、经营状况通常都欠佳,通过借壳、并购等方式改善经营现状的机会渺茫。投资者在投资这类公司时,还是应把控制风险放在第一位。

22家公司市值低于30亿元

总体来看,44家1元股可以分为两个阵营:一类是因存在多种问题而被投资者抛弃的公司;另一类是因所属行业周期或股本过大等因素而被投资者暂时“忘记”的公司。

这44家公司是否还具有投资价值?多位投资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区别对待。

同花顺数据显示,在这44家1元股中,有22家公司的总市值低于30亿元。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称,长期来看,股价高低与股本规模、估值、业绩等几个因素密切有关。低价股并不等于便宜股。

颐和银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杨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一些低价股仍然具有投资价值。“投资股票,并不只看股价的绝对值,更要看准投资的未来,看上市公司未来股价是否存在上涨空间。”

深圳丰元创瑞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世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低价股的投资价值普遍不大,但不排除存在短期交易的机会,尤其是在年底,大股东出于保壳目的实施一些重组行动,有望带来一些交易性机会。风险的暴露往往出现在年报披露之前。虽然‘乌鸡变凤凰’的案例也有,但毕竟属于凤毛麟角,可遇而不可求。”

提振股价有三条路可走

如何提振股价,是很多低价股公司共同面临的难题。

“低价股重回股价高位的难度很大。一些公司的未来成长空间堪忧,经营业绩较差,投资者大多选择‘用脚投票’,导致股价越跌越低、越低越跌。这些公司想要股价重回高位,通常有两个办法可以选择:一是有效改善公司基本面。二是减少公司总股本。在市值稳定的情况下,通过注销股份等手段减少总股本后,也能变相提高每股股价。”杨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如果公司从改善基本面上下手,无论是通过内生增长还是外力帮助,都非一朝一夕的事。”

沈萌分析认为,有些公司因为经营业绩不佳,受到估值限制,导致股价较低。这类公司如果经营业绩好转了,就有望获得更高的市场估值。还有些公司虽然总体经营业绩不是太差,但因股本太大,导致每股股价处于较低水平。这类公司如果缩减股本,可能会对股价形成一定的提振。

简单来说,如果只是业绩或估值的问题,上市公司股价可能会受短期业绩的改善而出现上涨;如果是股本的问题,那就不是短期刺激的事了。“就算是上市公司利润可观,如果股本太大的话,每股收益也会被大肆摊薄,对短期股价的提振作用也不会很大。”沈萌解释称。

杨勇认为,投资股票要重点关注三个层面的影响。一是基本面会否好转,能否通过业绩驱动带来公司股价的上涨;二是估值是否被明显低估,公司可能涉及哪些热门题材,能否带来估值提升;三是公司此前是否有过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黑历史”。

“我们会从行业角度,发掘一些低价股存在的确定性机会,比如,大股东拥有核心优质资产的公司、所处行业处于周期性低点的公司等。”王世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对于形成原因不同的低价股,如何提振股价大致有三条路可以选择:一是有效改善经营,厘清历史遗留问题;二是缩减股本;三是等待行业周期反转。有市场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很多上市公司股价越来越低,归根结底是投资者信心崩塌了。因此,企业要真正行动起来,给投资者以信心才行。”

本报记者 桂小笋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