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热度 > 正文
【冬奥双城记】双奥之城自信从容
2022-02-04 06:05:03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

从2008年到2022年,北京将成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

举办两届奥运会,不仅给北京带来巨大变迁,让双奥元素深度融入城市建设,更加速推动首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冬奥场馆成新地标

夜幕降临,在北京中轴线北部的延长线上,盈盈欲舞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借助闪烁转换的七彩灯带,展现出精彩纷呈的动感影像,诠释着“双奥之城”的魅力。在北京西部,经历了从火到冰、从厂到城的首钢园涅槃重生,实现华丽转身。

在“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指引下,北京冬奥筹办工作稳步推进。一批高颜值又充满科技感的冬奥场馆,吸引众人目光,成为首都发展的新地标。

最近,国家游泳中心完成“水冰转换”,五棵松体育中心实现“冰篮转换”的延时摄影收获无数网友点赞。而这样的突破性创新,在冬奥场馆建设中屡见不鲜:通过建设创新,国家速滑馆成为世界跨度最大的单层索网结构体育馆,首钢滑雪大跳台成为世界首座永久性滑雪大跳台场馆;践行低碳理念,所有场馆都达到绿色建筑标准,4个冰上场馆使用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建成超过5万平方米的超低能耗示范工程;全面使用低碳能源,赛时全部场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

北京冬奥会场馆的建成与赛后利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是北京冬奥会建设中又一个富有活力的“北京方案”。“北京冬奥会新建场馆全部制定赛后利用计划。标志性建筑国家速滑馆1.2万平方米的冰面,实现可根据需要分区域分标准制冰。按照设计,赛后可同时开展冰球、速度滑冰、冰壶等群众性冰上运动。”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丁建明说。

不仅如此,首钢滑雪大跳台作为世界首例永久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场地,赛后将承办国内外高水平冰雪赛事,开展大众冰雪体验和极限运动,结合工业遗存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后雪季将继续举办高山滑雪赛事,为专业滑雪队提供训练场地,非雪季开展山地观光和户外运动,实现四季运营。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后将继续作为比赛和训练场地,承接和举办各类高级别相关赛事,开设大众体验项目,打造兼具大型赛事举办与大众休闲体验双重属性的特色场馆。这些奥运场馆将成为北京未来重要的体育、文化和国际交往交汇地。

筹办与发展正向而行

充分利用北京夏季奥运会遗产是北京冬奥会节俭办奥一大亮点,其中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善于“借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承担北京冬奥会全部冰上比赛项目的北京赛区,仅新建“空白”项目场馆国家速滑馆和首钢滑雪大跳台,其他竞赛场馆全部利用北京2008年奥运会场馆;延庆赛区没有将赛区原有村落拆迁,而是提升改造为服务冰雪运动的特色山村。

“北京2022年冬奥会最大程度使用了2008年的场馆遗产,打造一批‘双奥’场馆。这些利用,尤其是对原有体育场馆的改造,并不是简单的功能转换。我们在建设过程中保留了原有使用功能,同时注入了新的冬季运动使用功能。”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说。

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亮相天安门广场的冬奥中国结、街巷随处可见的“冰墩墩”“雪容融”……当春节遇上冬奥会,北京新年的喜庆气氛空前浓烈。而这座千年古城的城市运转,也随着奥运呈现出全新状态:239.5公里的奥林匹克专用车道从1月21日起正式启用;涉奥重点区域支付方式改造完成;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赛时车辆中占比超八成。

“北京冬奥组委努力将筹办工作与城市和区域发展紧密结合,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形成一批可持续成果。”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说。

日前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城市发展遗产报告(2022)》显示,奥运筹办与经济发展实现正向而行,相互促进。筹办北京冬奥会,加速了首都交通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冰雪经济、清洁能源借势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显著,绿色冬奥带动北京绿色发展,北京市能源利用效率和低碳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在“科技冬奥”引领带动下,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展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场景,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融合发展。北京冬奥会场馆实现5G全覆盖,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延庆冬奥村建设了5G室内分布系统。经过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专项行动,冬奥赛事和服务保障相关区域、首都城市功能核心区基本实现无障碍化。

将大赛筹办融入城市发展,融入生态建设、服务民生的大格局,北京冬奥会的牵引作用和辐射作用日益显现。正如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执行主任克里斯托弗·杜比所言,奥运效应不只是赛时的体育盛宴,也不仅局限于赛前的筹办期,而是在更长时间为举办城市作贡献,推动奥运会与举办地良性互动。

基础设施加速完善

两届奥运会的举办,毫无疑问加快了北京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尤其是在保障冬奥筹办顺利推进过程中,一批环境、交通以及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建设与完善,不仅为冰雪运动及其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扎实的基础条件,更全方位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为契机,北京市交通体系加速完善,基本形成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如今,北京轨道交通路网更加完善、公交线网更加优化、步行和自行车绿色出行环境更加友好,公众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也在逐渐形成。

丁建明表示,利用冬奥会筹办契机,北京市建设了一张“冬奥绿色低碳的公交网”。随着2021年年底北京地铁11号线的开通,北京赛区所有场馆实现地铁覆盖。通过京张高铁延庆支线,从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不到40分钟,从延庆站乘摆渡车30分钟内即可直达延庆赛区各个赛场。延庆赛区内部11条索道为运动员提供高山交通网络,从小海陀山山脚下的延庆冬奥村抵达海拔2198米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出发区仅需30分钟。

伴随冬奥筹办和首都“四个中心”定位的明确,北京主动“瘦身健体”,开启了由“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减量发展之路,特别是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以“绣花功夫”和“工匠精神”盘活存量空间资源、推动城市面貌全面提升。

“围绕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和重要联络线,北京开展了建筑物外立面、园林绿化、道路铺装、无障碍设施、架空线入地等方面的环境提升工作,涌现出了一批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冬奥街巷、冬奥社区、冬奥公园、冬奥景观大道等城市风景,改善了群众身边环境。”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岩说。

从夏奥到冬奥,从筹办到举办,千年古都与冬奥盛会交相辉映,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国际化大都市正展现出“双奥之城”的荣耀、从容与自信。丰厚的双奥遗产,将让“双奥之城”绘就更加壮丽的丰收画卷。(经济日报记者 韩秉志)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