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热度 > 正文
中经能源产业景气指数发布:保供稳价显效 能源行业平稳
2022-02-23 06:51:26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

《中经能源产业景气指数(2021年)报告》今日发布。

中经能源产业景气监测结果显示,2021年四季度中经能源产业景气指数为103.5,受上年同期基数逐季提升、下半年能源供需缺口加大以及保供稳价政策逐步显效等因素影响,全年呈前高后稳走势,其中一季度为景气指数全年高点,二季度、三季度有所回落,四季度稳中略升。从全年来看,保供稳价政策遏制了价格非理性上涨势头,能源行业发展总体平稳,但能源供需缺口压力依然存在。

价格非理性上涨受到遏制

监测数据显示,能源产业三大子行业中,2021年四季度中经煤炭行业景气指数为106.7,比上季度上升2.1点;石油行业为102.6,较上季度持平;电力行业为101.0,比上季度回落0.4点。能源产业内部分化加剧,煤炭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石油行业相对稳定,电力行业受成本约束景气度有所回落。

经初步季节调整,2021年四季度能源行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7%,比上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两年平均增长是指以2019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3.9%,与上季度持平,但比2019年同期低1.9个百分点,尚未恢复至疫情前同期水平。分行业来看,电力行业同比增长11.3%;煤炭行业同比增长6.1%,石油行业同比增长1.8%。

2021年二季度以来,受全球主要经济体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以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导致的主要能源产品全球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煤炭、原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较大。纽约商品交易所数据显示,2021年WTI原油价格由年初48.4美元/桶上涨至75.0美元/桶,涨幅为55.0%,其中年内最高涨幅为76.5%。由于我国主要能源产品对外依存度较高,国内能源产品价格上涨明显。经初步季节调整,2021年四季度能源行业工业品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7.9%,涨幅比三季度扩大15.0个百分点。其中,煤炭行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8.8%,涨幅比三季度扩大31.7个百分点;石油行业同比上涨55.2%,涨幅比三季度扩大19.1个百分点;电力行业上涨2.4%,而三季度为同比下跌0.3%。

2021年下半年,受能源产品供需缺口加大影响,煤炭、原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价格涨幅明显扩大。尤其是煤炭价格,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动力煤期货价格于10月19日一度上涨至1982元/吨的历史高位,煤炭价格的非理性上涨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快速反应,国家发展改革委派出多支调查组赴国内煤炭主产区调查实际生产成本,多措并举保供稳价,有效遏制了煤炭价格非理性上涨,10月下旬以来煤炭等相关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但受翘尾因素影响,多数能源产品价格同比涨幅依然较大。此外,为缓解电力行业受上游煤炭购进成本高、亏损面加大的影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指出,将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并将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扩大为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受此影响,电力行业出厂价格同比由跌转涨。2021年四季度以来,保供稳价政策效果逐渐显现,多种一次能源商品价格环比逐月下降,据统计,12月份煤炭行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8.3%,连续2个月环比下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环比下降6.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环比下降6.3%。与此同时,煤炭企业、煤电企业存煤量明显增加,电力供给侧较前期得到明显改善。下一阶段,保供稳价政策效力仍需夯实,保障供暖季供电供热,切实减轻能源供需缺口压力。

盈利持续改善带动投资增长

从目前能源行业产成品实际库存来看,经初步季节调整,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能源行业产成品资金为2557.0亿元,同比增长25.8%,增速比上季度末上升17.2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后,能源行业实际库存仍保持下降态势,能源产品供需紧张局面虽有所缓解,但安全保供压力依然较大。分行业看,石油行业产成品资金为1898.4亿元,同比增长30.0%,增速比上季度末上升14.6个百分点;煤炭行业为658.6亿元,同比增长15.1%,而上季度为同比下降9.4%,保供稳价政策促使煤炭企业生产提速回补库存,冬季保障供热供电压力缓解。

受供需多种因素影响,能源行业产品价格涨幅较大,叠加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行业营业收入、利润大幅增长。经初步季节调整,2021年能源行业营业收入15.9万亿元,同比增长27.5%,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2.5个百分点,连续4个季度保持快速上升势头;两年平均增长10.1%,比2019年同期高4.8个百分点。四季度能源产品价格涨幅显著扩大,助推能源行业营业收入增长持续加快,不同行业营收走势继续分化,上游一次能源行业显著提升,而二次能源行业维持弱势。电力行业营业收入7.0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石油行业为6.1万亿元,同比增长34.0%,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煤炭行业为27902.1亿元,同比增长56.8%,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7.5个百分点。

经初步季节调整,2021年能源行业实现利润总额为14306.8亿元,同比增长96.5%,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24.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22.3%,比前三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2019年同期为同比下降5.3%。分行业来看,煤炭行业实现利润6658.0亿元,同比增长逾2.2倍;石油行业实现利润5340.9亿元,同比增长3.4倍;电力行业实现利润2407.9亿元,同比下降40.6%,降幅比上季度扩大25.3个百分点。经测算,2021年四季度能源行业销售利润率为9.0%,比上年同期上升3.2个百分点,比全部工业7.0%的平均水平高2.0个百分点。其中,煤炭行业销售利润率为23.5%,石油行业为8.7%,电力行业为3.4%。整体来看,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但各行业分化明显,上游煤炭、石油行业利润总额同比成倍增长,而电力行业呈同比下降态势,其中火力发电业受上游煤炭价格大幅上涨、成本上升较快影响,处于全行业亏损状态。

能源行业总体营收、盈利状况的持续改善,带动行业投资稳定增长。2021年能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呈前高后稳运行态势,受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一季度同比增速大幅攀升后,二季度、三季度有所回落,四季度小幅回升。经初步季节调整,2021年能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806.5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比前三季度回升1.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8%,比前三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低1.2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电力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8408.0亿元,同比增长3.8%,增速比前三季度回升0.2个百分点;石油行业为5775.0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比前三季度回升1.3个百分点;煤炭行业为3623.6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比前三季度回升2.7个百分点。不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行业投资增速尚未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行业投资信心仍需提振。下一阶段,一是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切实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二是做到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的减污、降碳、新能源、新技术等相关领域的重点项目建设。一系列扩内需、稳投资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为企业纾困解难的同时,更为能源领域安全与发展的协调统一指明了方向,有助于提振能源企业信心,提升新能源、新技术、技术改造等领域投资动力,促进行业投资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发挥基础性作用助力六稳六保

能源行业景气度总体稳中有升,但结构性分化依然较大,煤炭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石油行业相对稳定,电力行业受成本约束景气度有所回落。当前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能源领域中,后两重压力尤为凸显。短期能源供需缺口加大,上游能源产品价格攀升,加之能耗约束影响,加剧了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发展间的矛盾,虽然在新能源发展等方面预期较强,但在传统能源、环境约束等方面预期偏弱。202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仍可能延续复杂严峻态势,需高度关注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尤其是欧美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带来的需求减弱、汇率变化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变动等方面,国内经济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突破供给约束堵点,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发挥好能源行业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助力“六稳”“六保”工作,确保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有进。

一是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确保供暖季供电供热平稳运行。2021年三季度,国内部分地区受“能耗双控”考核不达标以及原煤价格大幅上涨、煤炭供需缺口加大等因素影响,江苏、广东、东北三省等多个省份出现电力供给紧张现象。国家发展改革委及时反应,采取保供稳价措施,保障合理用电需求。12月3日,全国煤炭交易会公布《2022年煤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2022年的煤炭长协签订范围进一步扩大,核定能力在30万吨及以上的煤炭生产企业在原则上均被纳入签订范围;价格方面,“基准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不变,新一年的动力煤长协价将每月一调。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保供稳价成果显著。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煤炭企业库存量已达近5年新高,火电企业存煤普遍可维持10天至20天的生产需要;煤炭价格有所下降,火电企业生产成本过快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企业亏损收窄。未来保障民生用电、用热平稳仍是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工作目标,需加力巩固保供稳价政策成果,发挥煤电基础性调节性作用的同时遏制煤炭价格过快反弹,防止能源供需缺口再次加大,全力保障能源安全。

二是加快新能源消纳与储能产业发展。2021年下半年部分地区供电紧张现象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短板,传统能源转型任重道远,新能源在总量、结构上,尚难接替传统能源的地位,尤其体现在新能源消纳和储能利用程度不高等方面。一方面,近年来大力开展新能源产能建设,但分布式电网建设相对滞后,消纳难度持续增加。另一方面,上游原材料供给紧张,硅料、天然气等价格持续攀升,成本压力较大。此外部分新能源行业补贴未到位,阻碍行业发展。电能有其特殊性,能量转化较易,但不易保存,电力供求缺口一旦加大,短期难以弥补。随着科技发展,以电化学为主的新型储能领域得到重视,但短期内核心技术、安全性、经济性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仍有诸多堵点需打通,难以起到一般商品“供需”中的平衡作用。对此,首先要统筹新能源发展与消纳的关系,加强能源产业链监测,提升能源系统调节能力,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逐步科学地加大新能源占比。其次,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能源综合使用效率,提高储能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技术相对成熟的离子电池加快商用进程,探索开展储氢等新储能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应用。再次,要积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落实储能企业参与电力中长期、现货市场交易,做好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绿色电力交易、可再生能源配额以及碳市场的有效衔接。

三是大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快建设能源强国。2021年,我国在推进能源绿色转型方面成绩突出。据统计,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创历史新高,其中水电、风电装机超3亿千瓦,新能源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非化石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风电、光伏和水能利用率分别达到96.9%、97.9%和97.8%,核电年均利用小时数超过7700个小时,清洁能源消纳取得新进展。全国抽水蓄能电站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479万千瓦,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400万千瓦,新增电能替代电量大约1700亿千瓦时,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预计250万台左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跨出新步伐。近日,全国能源工作会进一步指出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强调“必须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需以加强政策措施保障,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持续推进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等五方面为抓手,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报告由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联合编制)

关键词: 石油行业 能源行业 电力行业 煤炭行业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