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家庭教育需发生三大转变 当前信息
2022-12-12 07:24:19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

时代在不断前进,人们对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态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家庭教育问题的频繁凸显,国家层面对家庭教育的日益重视,我们对家庭教育的本质、功能、属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有了更多反思。那么当今的家庭教育需要朝着哪些方向转变才能适应时代的进步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

家庭教育的功能: 从学业教育的延伸转向 生活教育为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家庭教育的本质应是生活教育。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主张让教育活动回归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也是教育的一部分,两者应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关系。家庭教育的特征和属性更决定了其不能脱离生活,要以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道德形塑、人格完善为目标。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现代教育体系的三大支柱,虽然三者具有目标一致性,但也存在各自不同的属性。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难以取代的特殊功能,不应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家长也不是学校老师的“助教”。但在家庭结构小型化的当下,不少家长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只关注孩子学业成绩的好坏,不重视对孩子品德和习惯的培养,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和实践还未脱离“学业中心主义”。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而要达到这几项教育目标,家庭教育无疑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让家庭教育回归生活、融入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增长见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才能打通孩子的个体生活与社会生活、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之间的壁垒,让孩子对实际生活有所体验,对未来社会有所认知,对自己行为有所改进,进而激活孩子自主发展的“活性因子”。当然,家庭教育回归生活教育,绝不意味着生活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对立,而是寻求一种平衡,因为只有平衡的生活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从“望子成龙”转向“望子成人”

望子成龙是父母对孩子成才的美好期盼,希望孩子未来能出人头地或有所作为,拥有成功与幸福的人生,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将这种期盼简单化为对孩子学业成绩的要求,以学业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认为孩子只有考上名校、找到好工作才有出路和未来。希望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这种想法本没有错,但不应顾此失彼或本末倒置,一心只关注孩子是否“成才”,忘记了孩子成才之前首先要“成人”,孩子的健康身心和良好品行才是能让他一生走得更远更好的根本保障。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还应看到每个孩子有不同的特点、天赋及成长节奏,如果父母能意识到这一点,也就不会陷入总拿自家孩子与“别人家孩子”盲目攀比的怪圈中。我们要承认,孩子的成长成才是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智力与能力结构、不同的阶段性成长特征、不同的性格特质、不同的兴趣爱好,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学业成绩自然也会有所差异。无论孩子的起点如何、他们的成绩如何、他们未来走向何方,教育的价值取向应在于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未来有能力成为一个健全的幸福的人。

从人一生的发展逻辑来看,应该是先成人后成才,这是人才形成的客观规律。“成人”关注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孩子通过成长从“自然人”变成合格的“社会人”。“成人”的过程也是孩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只有先成为合格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才”。孩子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很大,父母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帮助孩子打好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础,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也要从只关注孩子“成才”转向先让孩子“成人”。

家庭教育的生态:从孩子成长转向全员共同成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2022年发布的《让终身学习成为现实》手册指出,现代生活的复杂性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终身学习是应对当下时代快速变革的有效手段,可以培养积极的公民意识,提高就业能力,促进人们的健康和福祉。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终身学习已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家长的角色定位、教育观念及方法也需要随着孩子的成长、家庭结构的转变以及社会的进步等不断调整,这也要求家长的学习和成长是持续的。

在此背景下,家庭教育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家庭教育不再是家长对孩子施加影响的一种单向教育活动,而是家庭成员间特别是父母与子女间的一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双向教育活动。家庭教育不再只将促进孩子的成长成才作为唯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孩子也不再是家庭中的唯一受教育对象,而是强调家庭全体成员的共学互学、共生共长;强调家庭教育首先是对家长的教育,若要孩子天天向上,家长先要好好学习;强调家庭成员基于彼此尊重、相互平等、相互了解的原则,通过相互支持、沟通对话来认识与解决问题,实现孩子和家长的共同进步与成长。由此,家庭成为一个具有知识共享特征的学习共同体。

事实上,家庭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对孩子最美好的陪伴状态。知识一般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其中显性知识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工作流程等方式学习获取,而隐性知识往往是个体长时间所积累的独特的经验知识,必须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才能获取。由于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时间先后有差异,家长相比孩子而言,往往更富有经验;而孩子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他们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快、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更强等。家庭全体成员之间如能发现和承认彼此的局限和不足,又能看到对方的优点,通过平等交流相互学习,实现优势互补,那这个家庭就能形成一种既和谐又上进的氛围,能驱动知识与经验的相互传递,能促进家庭成员的进步与发展,还能涵养热爱学习、民主平等的家风,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家庭生活图景。

(作者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关键词: 家庭成员 学业成绩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并保留"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