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讯:证券行业年内净增1.32万从业人员 向头部券商、特定业务集中趋势显著
2022-12-30 11:30:27 来源:证券日报 编辑: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券商从业人员总数增至35.49万人,2022年以来,截至记者发稿,共有1.32万人净流入证券行业。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广发证券、国信证券、国泰君安、中国银河等6家大型券商的从业人数均突破1万人,招商证券、华泰证券的从业人数也均突破9000人


(相关资料图)

记者 周尚伃

无论是证券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还是特色化经营、驱动创新等方面,人才都是重要抓手。虽然市场波动加大行业业绩承压,但2022年的证券行业依旧魅力十足,共吸引了1.32万从业人员净流入。

为顺应新发展模式,券商投顾、保代、分析师三类专业业务的从业者年内人数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券商投顾人数已扩充至7.35万人,保代人数突破7800人,分析师人数增速最快。

优质人才是

业务创新原动力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券商从业人员总数增至35.49万人,2022年以来,截至记者发稿,共有1.32万人净流入证券行业。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广发证券、国信证券、国泰君安、中国银河等6家大型券商的从业人数均突破1万人,招商证券、华泰证券的从业人数也均突破9000人;上述8家券商年内全部呈现人员净流入。

近年来,在人才储备方面,券商一向不遗余力,为其各项业务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年内超六成的券商从业人员呈现净流入。其中,有41家券商从业人员数量净流入均超100人,包括5家券商净流入均超千人。行业龙头中信证券从业人员数量净流入最多,为1984人;其次是中信建投净流入1929人;中金公司紧随其后,净流入1391人;华泰证券、国金证券的从业人员净流入分别为1216人、1042人。

随着证券行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机遇期,人才的需求日渐旺盛,券商需要加快适应新的发展模式,并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新证券法中明确要求,证券公司从事证券业务的人员应当品行良好,具备从事证券业务所需的专业能力。

“证券行业发展背后的核心是由人力资源驱动,是重人力资本的行业,优质的人才是业务创新的原动力。”华泰证券金融首席分析师沈娟表示,一方面,证券行业是为零售客户、机构客户提供专业服务的资本市场中介,对业务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人才是客户服务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证券业务相对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发展方向的选择依赖于管理层前瞻的战略眼光,人才是公司成长的“舵手”。

三大业务员工数量

持续扩充

2022年以来,券商各专业业务线从业人员的流动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业务的重点发展方向,例如投顾、保代、分析师三类专业业务的从业者年内人数呈现增长趋势,对应的是券商财富管理转型、顺应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以及以研究为驱动三大业务发展模式。

在财富管理转型的趋势下,券商投顾人数当前已扩充至7.35万人,较2021年末增长7.59%。其中,20家券商的投顾人数均在1000人以上,今年以来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券商财富管理转型的脚步稍有放缓,不过仍有不少券商紧抓机遇,加速转型。

沈娟表示,财富管理转型是一场从“流量抢占”到“存量陪伴”的生态重构。在业务转型初期,通过投顾团队建设、全渠道触达机制、大V合作引流等形式提升流量获客能力,实现“量”的增长;在客户基础稳固后,加强买方投顾能力建设、基金投顾展业、定制化客户服务等,并通过构建开放式产品货架、金融科技赋能,推动跨业务、跨板块、跨机构、跨行业协作,实现“质”的提升。

在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的背景下,投行业务发展正走向专业化,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执业质量密切相关,保代的责任愈发重大,人员需求也快速上升,当前保代人数为7842人,较2021年末增长5.86%,“三中一华”的保代人数也包揽了行业前四席位,其中,中信证券、中信建投的保代人数均超过了500人。

国金证券投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证券行业是以人为本的行业,证券公司要建立专业化、高层次的人才队伍体系,首要的就是需要尊重人才。国金证券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持续夯实人才储备。其中,近年来国金投行不断探索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做到个人贡献与报酬所得相挂钩,公司发展与个人利益一体化,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与效率。”

而在以研究能力为核心,驱动证券公司综合业务发展的模式下,行业分析师人数较为紧缺,当前全行业的分析师仅有3932人,较2021年末增长14.67%。

目前,拥有百人分析师团队的券商仅有10家,中金公司的分析师数量最多,为223人。

沈娟表示,“与以往市场认为行业人员流动频繁不同,未来证券行业人才管理将是影响竞争格局的重要因素,行业人员稳步增长,向头部、特定业务集中趋势显著。”

关键词: 证券行业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并保留"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