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探索以工代赈
2023-02-15 17:22:44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编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山明水秀、小桥流水;墙白瓦青、孩童嬉戏……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古零镇乔老村,家家户户房屋的墙壁上,一幅幅乡村山水墙绘栩栩如生。“这些墙绘有许多是我参与绘画的,如今画墙绘已经是我最稳定的收入来源之一。”古零镇古零村村民蓝燚笑着说。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的蓝燚开始跟着师傅韦兆科做起墙绘工作。那时墙绘的工作不多,收入也不多,每个月都是零零散散的。

“如今政府以工代赈的政策,给了我们手艺人在‘家门口’工作的机会,不仅可以此来养家糊口,也让我的生活更有奔头。”蓝燚说。近年来,广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大力推进乡村风貌提升行动,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南宁市政府副秘书长、南宁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张清亮表示,南宁市以乡村风貌提升此为契机,将乡村建设的相关工作作为工代赈项目,交给具有相关技能的农民群众去开展建设,在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同时,直接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务工增收,使其能照顾家庭的同时也能鼓起“钱袋子”。

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中,南宁市继续支持脱贫地区在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时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就地就近增加就业岗位安置就业。南宁市武鸣区锣圩镇清凤村村民潘敏业就是在村委干部、帮扶人的动员下学会开拖拉机、掌握了混凝土搅拌机技术。2022年,潘敏业参与了一项乡村振兴项目,负责开搅拌机铺设道路,获得1万元务工收入。

张清亮告诉记者,南宁市积极实施乡村建设以工代赈,创新工作机制,从“宣传引导”转变为“主动谋划”,增强以工代赈项目针对性;从“自下而上”转变为“自上而下”,强化以工代赈项目主管部门责任;从“资金切块”转变为“以奖代补”,提高基层组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积极性;从“零星采购”转变为“统一物料”,保障以工代赈项目实施质量;从“吸纳务工”转变为“培训上岗”,提升农民参与以工代赈项目能力;从“参与务工”转变为“强村公司”,提高脱贫群众参与以工代赈项目的稳定性,走出一条促增收惠民生暖民心之路。

截至2022年12月29日,南宁市2022年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个数161个,其中已完工项目数152个,正在实施项目数9个;项目总投资12567.83万元,其中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1786.39万元,其他资金91.18万元;带动群众就业1709人,向群众发放劳务报酬1470.84万元。

关键词: 项目主管部门 以工代赈 创新工作机制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并保留"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