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蓝谷:人才“雁阵”牵引产业腾飞
2023-04-03 16:36:56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编辑:


(资料图)

眼下,广袤的黄河三角洲到了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远在青岛的德国工程院院士张友明正带领团队研讨土壤修复菌剂的应用升级。近年来,他研发的广谱性生物固氮菌剂应用到了东营的盐碱地,使当地棉花亩产均增产17.8%。

“农业项目投入高、产出低,很多人不愿意做,但是不做不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底线,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是要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张友明说。

作为主攻微生物基因组工程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德籍专家,张友明院士于2016年通过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引进来到青岛蓝谷,担任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近年来,张友明院士有多项科研成果在蓝谷实现就地转化。2022年5月,张友明院士团队与蓝谷平台公司举行药食同源成果转化项目签约仪式,合作转化年产500公斤的防治痛风、预防脑梗和中风的药食同源产品,后期,该成果有望在距离实验室7公里处的蓝谷海洋之心生物产业园进行大规模生产,作为食品添加剂进入到饼干、饮料等日常食品,通过食疗的作用降低尿酸。

去年,青岛蓝谷共推动包括张友明院士团队项目在内的10余项成果就地转化,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超7亿元。作为青岛市委、市政府主动承担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而打造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青岛蓝谷深入推进人才引育创新,依托区域内重大研发平台,构建了“国字号”科研创新机构(包括国家深海基地、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20余家)+高校及研究院(包括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等20余所)+高科技企业(包括海检集团、鹏博士集团、国信工船、智慧航海等500余家)的三层引育人才“雁阵”体系,促进创新链、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职或柔性引进两院院士、泰山学者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近400人,搭建院所工作站等引才聚才平台80余个,完善“揭榜挂帅”等成果转化机制,强化政策、金融、服务赋能,充分发挥人才对产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蓝谷,产业园区怎么建?人才和企业说了算!

孙秀军博士在2018年作为中国海洋大学“青年英才工程”第一层次引进人才来到青岛,当年在蓝谷注册成立青岛海舟科技有限公司,引领60多人的人才研发团队,开展波浪滑翔器的产品落地和市场化,填补了国内空白,推动“青岛造”波浪滑翔器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过去的5年里,该企业相关产品的年产值平均每年以3至4倍的速度快速增长,随着业务规模持续发展,需要扩大空间用以满足波浪滑翔器的水池测试、露天测试场及批量化生产需求。

企业研发的波浪滑翔器是一种集高精尖科技于一身的海洋移动观测水下机器人,了解到孙秀军博士及企业的发展需求,蓝谷管理局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调查研究等形式,经过科学论证,计划结合区域内水下机器人企业集聚及普遍的扩大发展规模的现实需求,打造专业的水下机器人产业园,按照企业的思路进行“个性化设计”,“定制园区”新模式打破“先筑巢后引凤”的传统建设模式,要素围绕项目走,在中试场地、产业园区等方面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硬件支撑。

平台聚才,产业兴才,环境留才,服务悦才。青岛蓝谷不断创新人才服务机制,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针对人才发展需求提供优质产业生态,围绕“3+2”产业体系,布局海洋信息、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海洋新能源四个千亩产业园,打造“蓝色、高端、新兴”的产业矩阵,做好人才科技成果产业化链条补链、延链,全力打造“基础研究-应用技术-中试-产业化”全链条,将人才优势、科技优势持续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并保留"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