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药种类较多,由于作用机制不同,服用时不仅要考虑其药理作用,而且要掌握正确的服药时间,才能获得最佳疗效。生活中,不妨用“五时五类”的方法来指导用药。
所谓“五时”,是指五个服药时间,即餐前、餐中、餐后、餐间、睡前。餐前,一般是指吃饭前30分钟;餐中,一般是指饭后立即或进食少许后服用药物;餐后,一般是指饭后15~30分钟;餐间,一般指两顿饭之间;睡前,一般是指睡前15~30分钟。
所谓“五类”,是指五种常用的胃药,即抗酸药、抑酸药、促胃动力药、胃黏膜保护药和抗幽门螺杆菌药。
1.抗酸药,代表药物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氧化镁等。这类药通过中和过多的胃酸缓解胃痛,多为弱碱性无机盐,患者要在胃内容物排进小肠后、胃内较空时服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抗酸作用。一般情况下,进餐后1~1.5小时胃酸分泌达到高峰,所以这类药推荐在餐前或胃痛时服用效果更佳。
2.抑酸药,常见药物有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等,以及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抑酸药主要作用于胃的泌酸细胞,从而抑制胃酸分泌。H2受体拮抗剂对胃黏膜多无明显刺激性,吸收利用基本上不受食物影响,一般可在餐后或睡前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吸收利用多受到胃内食物的干扰,故在晨起或睡前空腹状态下服用最佳。
3.促胃动力药,常用药物有多潘立酮片、西沙必利、甲氧氯普胺等。促胃动力药主要是增强胃肠道蠕动,加速食物在胃中的排空速度,因此在餐前服用效果最佳。
4.胃黏膜保护药,常见药物有硫糖铝、铝碳酸镁等。这类药能直接在胃黏膜形成一层保护膜,发挥屏障作用,从而阻止胃酸及各种酶对溃疡的侵袭。胃黏膜保护药产生疗效的关键在于胃内药物的浓度,以及药物与胃黏膜接触的时间。食物可减慢胃排空药物的速度,延长药物与胃黏膜的接触时间,因此建议在餐前服用。铝碳酸镁具有吸附胆盐的作用,餐后是胆汁反流的易发时段,故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时,铝碳酸镁在餐后1小时及晚上睡前嚼服效果最佳。胶体铋制剂只有与胃黏膜直接接触,才能起到杀灭幽门螺杆菌作用,所以应在餐间服用。
5.抗幽门螺杆菌药。抗幽门螺杆菌常用的联合用药方案是:质子泵抑制剂或胶体铋制剂,加用1~2种抗菌药物,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这里主要需考虑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食物会延缓克拉霉素的吸收,因此在餐前空腹服用效果最佳;阿莫西林不受食物影响,服用时间无限制;甲硝唑在餐后服用可避免出现胃肠道刺激的症状。▲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