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科技 > 正文
人工智能治理趋实趋细 人工智能创新向前向深
2022-01-24 09:01:42 来源:金融界 编辑:

2022年1月12日,由人民智库与旷视AI治理研究院成立联合课题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为课题支持单位,共同开展的《2021年度全球十大人工智能治理事件》(以下简称十大事件)评选结果出炉。此次评选对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典型事件进行了多方位盘点回顾,并邀请政产学研代表对其背后的发展趋势进行解读。

此次“十大事件”评选遵循《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中的“人类福祉、公平公正、隐私安全、可控可信、责任担当、伦理素养”等6项原则,依据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新闻价值、研究价值等四项评价标准,并邀请国家相关部委、行业协会领导、高校院所专家学者及人工智能产业领域从业者等深入访谈,综合各方面资料、数据、意见、观点后最终得出。

人工智能治理趋实趋细,人工智能创新向前向深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持续创新发展,在推动社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同时,也引发大众对社会伦理、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的广泛关注。此次“十大事件”评选通过对国内外人工智能治理标志性事件开展系统研究,有助于规律性认识人工智能治理未来发展趋势,进而推动人工智能更加健康有序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

纵观此次评选结果,与前两年相比,可以看出全球范围内对于人工智能的监管措施渐趋严格,覆盖伦理道德方面的“柔性治理”规范,及法律法规方面的“刚性条款”趋于细化。具体来看,无论是我国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还是世卫组织发布“世界卫生组织卫生健康领域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指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全球性协议》,都为人工智能的有序发展提供伦理规范和共识基础。

此外,关于人工智能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在逐渐完备,尤其在数据、算法等重点应用领域,趋向细分场景重点完善。如数据安全方面,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正式实施、网信办公布《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最高法出台人脸识别新规、人脸识别第一案在杭州中院终审判决,及欧盟发布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法规草案等事件受到舆论广泛关注;算法方面,九部委印发《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网信办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及美国新提案要求允许用户查看非算法选择内容等,全球多地区致力于强化算法综合治理,防范算法滥用风险。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增进人类福祉方面继续在向深向前发展。特别是针对自动驾驶和AI助手等领域,如英国推进自动驾驶汽车合法化,以及AI干预自杀、AI手语主播、AI气候预测等应用,旨在充分发挥AI的智能化能力。此外,如基于AI的脑机接口有望植入人类大脑造福瘫痪者等,可以看到AI在针对特定人群的独特价值。正如前段时间比较火的一个词,“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AI应用也为这些“小群体”带来新的希望。

AI治理成各界共识,构建负责任的AI需各方合力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数字信息时代的“驭火之术”,其发展过程需要合规治理已成各界共识。一方面,处于人工智能前沿的中、美、欧等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等组织,对于人工智能的立法和伦理道德规范表现出一定的“默契同步”。体现了“考察AI治理问题,需基于新型全球化背景下的宏观考察,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议题之下综合考量”的大方向。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治理问题正在吸引来自政产学研领域的广泛关注。此次“十大事件”评选,吸引了来自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中国信通院、中国社科院等机构,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以及旷视科技、科大讯飞、京东等企业代表的关注,并表达对人工智能治理工作的肯定及其未来发展的建议。

作为此次联合课题组成员,旷视一直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治理的共识凝聚和落地实践,致力于构建负责任的AI、可持续发展的AI。旷视是最早成立人工智能道德委员会和AI治理研究院,并公布《人工智能应用准则》的企业之一;同时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起草编写。在产品中增加《正确使用人工智能产品倡议书》。旷视连续三年发起《全球十大人工智能治理事件》的评选,希望通过理性的关注、深度的研究、建设性的讨论和坚持不懈的行动,为AI治理贡献力量。

综合此次“十大事件”评选结果,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在逐渐完善的规则和清晰的应用场景指引下有序发展。“作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人工智能不仅需要在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上下工夫,也需要在治理上使力气。AI既是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需要进行妥善治理的对象。”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如是说。诚然,人工智能治理渐成共识,但终究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共筑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治理 趋实趋细 人工智能创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cqtime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传媒网-重新发现生活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8553 5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