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古诗虞世南(被写入在诗文后得到唐太宗极力夸赞)
目前已经进入盛夏,盛夏的印象中自然离不开蝉鸣。蝉是一种我们都喜闻乐见的昆虫,每到夏天我们都能听到蝉鸣叫的声音,愉悦的蝉叫声可以轻易的缓解我们心中的烦恼,当然在有些人的印象中蝉鸣或许也是一种聒噪的存在。人们对蝉的喜爱之情不仅仅体现在它欢快的叫声中,而是蝉身上丰富多彩的花纹,这种花纹往往寓意着平安吉祥,也因此成为了青铜器和玉器之上的装饰品,这些都体现了蝉纹重要的艺术价值。
(相关资料图)
古往今来,蝉的形象几乎充斥着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我们身上的饰品,还是餐桌上的美食,我们都能发现他的身影。而现如今我们依然还在使用着蝉的形象制造着各类物品。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描写蝉的诗歌更是数不胜数,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首来自唐朝诗人虞世南笔下的《蝉》。
《蝉》
唐代: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创作于唐朝初期,此时正是唐朝一步一步走向繁荣的关键时期,从这一时期的诗歌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们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此时李世民刚刚继承皇位,诗人成为弘文馆学士,也是朝廷的重臣。虽然位高权重,但是诗人却从来都不傲慢,而是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工作,也因此得到了李世民的赏识,于是经常邀请他参加一些庆典活动。有一天,李世民邀请所有弘文馆的学士们一起欣赏海池的美丽景色,他们一起谈诗论画、畅谈美丽的海池景色。兴致正高时候李世民便问大家最近有没有新的诗歌作品,诗人略加思索后边吟出这首诗来。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所描写的对象就是蝉。在诗文里面蝉垂下了帽缨一样的触角,贪婪地吸吮着甘甜的露水,从稀疏的梧桐树林中不断传来蝉鸣叫的声音。蝉的声音能传播得如此之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站得比较高,并不是凭借秋风的力量。当这首诗一经吟咏出来,里面唯美的画面便吸引了皇帝李世民及现场其他宾客们,在场的宾客们也是无不赞美这首诗篇。
这首诗的第一句便对蝉吮吸露水时的动作作了描写,这样的做法也是为了衬托下文蝉的高尚品德,其中“緌”字是古人结在下颚出帽带的延伸部位,我们都知道蝉的头部也有神似“緌”这种形状的触须,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也是体现了诗人对蝉的喜爱之情。后半部分主要描写了蝉高高在上上饮用甘露的高尚品质,古人都认为蝉个性高尚,是一位高尚的隐士形象,这句话虽然表面上是在描写蝉的生活习性,但是却句句表达蝉高贵的品德。
第二句话主要就是对蝉声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其实在整个夏天中最让我们记忆犹新的便是蝉的一声声鸣叫,我们也是从他们鸣叫中才知道他的存在,诗人也是着重对蝉的鸣叫进行刻画。全诗有了这句对蝉声远传的描写,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描写,才突出了诗人对蝉的极度喜爱之情。然而蝉鸣之所以传播高远,并不是借助了秋风的力量,而是自己站的位置高。这句话也是诗文的主旨,只有自己有真才实学,才能走得更加高远,这首诗在现在都有非常高的现实意义。
诗人对蝉的喜爱我们有目共睹,李世民对这首诗的赞美我们也能想象得到,也正是这首没有夹杂着任何其他感情的诗篇,也预示着大唐即将迎来繁荣昌盛的盛世时期。
关键词: 蝉古诗虞世南 被写入在诗文后得到唐太宗极力夸赞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