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科技 > 正文
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汽车智能加速“进化”
2024-12-08 17:30: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
汽车智能化将如何演进?科技创新成果如何转化?产学研如何深度融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的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探索的正是这样一条路径:在促进技术发展、培养研发人才的同时,带动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孵化创新企业,建立产学研融合平台,共同推动汽车智能加速“进化”。

  挑战升级 比拼全自动驾驶能力

  通过识别人物特征自动泊车接客、主动躲避前方车辆的掉落物、应对“鬼探头”现象……近日在江苏常熟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上,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76支队伍,针对多种真实交通环境挑战展开角逐。

  记者注意到,与上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相比,今年的挑战难度明显提高:去年赛场展现的是突然窜出的机器狗、穿越马路的“行人”、小区里的快递车等一系列日常交通场景,今年比拼的则是恶劣天气、意外抛物、非合作目标、道路施工等极端情况下智能车的全自动驾驶能力。

  据大赛组委会介绍,本届比赛设置“面向真实交通环境的全自动驾驶挑战赛”和“复杂交通环境下通-感算法线上比赛”两大赛事。其中前者是针对当前开放动态环境下全自动驾驶技术面临的痛点问题,重点考察极端情况下智能车的全自动驾驶能力,同时还要考察智能车的人机自然交互能力和复杂交通场景下的全自动驾驶技术,强化真实交通环境下的智能决策能力,并模拟“最后一公里”内自动驾驶汽车从公开道路进入未建图封闭住宅、商业区停车场的常见生活案例,鼓励通过大语言模型、计算机视觉大模型和通用智能体等人工智能创新克服现有技术局限,实现精细化、个性化的无缝自动驾驶服务。“复杂交通环境通-感算法线上比赛”则包含车联网场景信道大尺度衰落预测、高效波束预测方案设计、协同定位追踪和自主代客泊车智能决策等算法赛题。

  经过为期一天的激烈角逐,西安交通大学“Pioneer先锋号”从16支车队中脱颖而出,获得“面向真实交通环境的全自动驾驶挑战赛”一等奖,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悟空号、北京理工大学精工智能号获得二等奖。

  “复杂交通环境通-感算法线上比赛”有60个团队报名参赛。来自山东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等4支参赛队分别获得不同算法赛题的第一名。

  “这届挑战赛验证了在全自动驾驶的环境下,人与自动驾驶车辆的自然交互。比如要求自动驾驶车辆到某一个路口接送一位穿红衣服的乘客,需要车辆先理解场景,然后把车停在乘客的身边,要顺利完成并不容易。”大赛组委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表示,要真正实现全自动驾驶目标,还有许多挑战性的问题,比如,在没有GPS信号、没有高精度地图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全自动驾驶的目标,解决自动驾驶“最后一公里”的自主乘客接驳等问题。

  成果转化 创新技术落地产业

  “从人比车走得快到人比车跑得快,再到车比人快,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见证了无人车的发展和变化。”大赛总裁判长、中国自动化学会监事长王飞跃研究员表示,挑战赛促进了我国无人车从简单封闭道路,逐步走进真实、开放、多变的道路交通环境,使得无人车更好地与周围环境参与者的意图、行为进行交互并预测,形成自主可靠且安全的行驶路径。

  据大赛组委会介绍,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起源于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个人工智能重大研究计划“视听觉认知计算”,是我国创办最早、持续时间最久、技术水平最高的无人驾驶赛事。彼时自动驾驶技术尚属“冷门”,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形成国际研究热潮。自2009年首届比赛以来,大赛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取得长足进步的缩影。15年来,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培养和输送了大量自动驾驶领域的专家和人才,也涌现出许多标志性成果,对我国自动驾驶产业形成了有力支撑。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不仅促进了技术的发展,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人才,带动了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郑南宁院士说。

  潍柴动力园区的L4级智能驾驶接驳车、智加科技在其无人驾驶重卡商用车中集成使用的深度3D视觉与可行驶区域检测技术等都来自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的技术成果。而且不只是在汽车产业,大赛的多项技术成果还广泛应用在物流、智能终端、机器人等多个产业。

  智能驾驶感知与定位是汽车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西安交通大学关于智能驾驶技术的5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宁波市舜安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单位专利实施许可。研究院基于上述专利开发了面向智慧园区、智慧工厂、人工智能教育的一系列AGV(自动导向车)产品,包括顶升式搬运车、无人巡检车、教育平台小车等。

  结构光深度感知是新型智能终端的核心技术。西安交通大学关于散斑结构光编解码技术的5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宁波盈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专利实施许可。基于上述专利,该企业显著提升了在深度感知领域的技术优势,已完成多型深度感知产品的量产,包括人脸支付3D模组、智能锁3D模组等。

  自主移动机器人是工业自动化的核心技术。西安交通大学关于室内复杂场景下的自主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突破了多机器人协同调度、复杂路径规划、融合定位三大关键技术,授权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其产品中集成使用,依托上述关键技术,该企业显著提升了在工业自动化产品中的创新力。

  此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在轨遥感影像感知与解译关键技术成果成功用于陕西省北斗落地工程和陕西省自然资源监测、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的星上在轨数据智能处理系统等;基于人工智能的奶山羊精细化管理和健康监控系统,突破奶山羊的智能环境检测与控制、奶山羊定位与免疫等五大关键技术,提升奶山羊的智能化管理效率和产能,显著提高规模化养殖场的效益,为奶山羊的产业链条提供智能化服务。该成果入选2021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孵化企业 搭建产学研融合平台

  据大赛组委会介绍,参与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的一些高校院所,在大赛的支持下用自己的技术成果孵化出一批创新企业,建立起了产学研融合的框架和平台。

  在第十四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上,现场展示的一台蓝白配色的大型设备引人注目。中科慧拓CEO陈龙介绍,这是中科慧拓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无人驾驶矿山机器人“载山CarMo”。这款矿山新能源智能运载装备,开创性地取消了传统驾驶室,实现了无人驾驶系统前装,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搭载基于全栈国产化基础软硬件平台的愚公YUGONG平行矿山操作系统,可用于露天金属矿山、非金属矿山、散货杂货码头等多场景的重载物料运输。

  中科慧拓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孵化的智慧矿山科技企业,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果转移转化的代表企业之一。作为参加过最早三届比赛的元老,以及2010年比赛综合测试路段的冠军,陈龙正是从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中成长起来。截至目前,中科慧拓已经为全球40多个矿山配备了500多台100吨级以上的大型矿用卡车,此外,技术成果还广泛应用在园区物流、工程机械智能化、智能网联建设等方面。

  成立于2020年的舵敏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也是一家从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走出来的创新企业,公司CEO是多届大赛同济大学参赛车队队长宗文豪,公司CTO是多届大赛西安交通大学参赛车队队长王潇,多名核心成员也都曾参加比赛。舵敏智能专注于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致力于推动空间智能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在开发空间智能平台的同时,舵敏智能还进一步扩展了与之相关的软硬件产品线,推出了先进的数采设备、大脑控制器,以及为特定智能体量身定制的硬件本体,为智能驾驶、低空经济、具身智能和数字孪生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其中,相关高阶智驾功能已在上汽MG7量产。

  大赛组委会表示,中国的自动驾驶汽车从基础研究到产业技术发展已经走在国际前列,处于引领地位。然而,要真正实现全自动驾驶目标,还有许多挑战性的问题,需要产业、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更好地在产学研融合下深度合作,推动全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大模型正在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充满无限可能的发展空间,需要考虑如何将大模型新技术和当前全自动驾驶系统的研究有机融合,更好地促进自动驾驶系统科学研究和成果技术转化。“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我们需要将自动驾驶技术推向新的发展高度,来实现全自动驾驶的梦想。”郑南宁院士说。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cqtime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传媒网-重新发现生活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8553 5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