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车研究院报告显示青年车市趋势转变,“双实车”逐渐让位“三好车”
2024-05-29 11:08:05 来源:金山网 编辑:

综合看,中国青年车市的崩盘与失去主导地位是历史的必然,但如何重新定义00后为主的新青年车市,又是个棘手课题。

在人生的初步阶段,青年消费者由于工作经验和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其消费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在新车市场上难以成为主要购买力量。在欧美车市,年轻用户更倾向于选择购买二手车作为经济实惠的交通工具。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二十年来中国青年汽车市场的迅速崛起并逐渐成为主导中国车市的力量,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自2017年以来,90后青年群体迅速崭露头角,成为青年车市的主导力量。然而,受新冠疫情冲击、人口下滑趋势及二手车市场蓬勃发展的影响,新车市场中的青年车市急剧萎缩,失去了其在中国车市中的主导地位。这一变化虽然看似突如其来,但实际上有其必然性。此转变促使青年车市向更加细分的市场发展,并提醒广大车企需更加科学与理性地定义和对待青年车市。此举有助于避免部分车企盲目将核心资源投入青年车市,从而陷入全面被动的困境。

近六七年前,即2017至2018年期间,已有不少车企开始积极布局,深入研究00后车市的潜力和趋势。理论上,如极氪、欧拉、小鹏等近年来崭露头角的新品牌,都肩负着在00后车市中角逐并决胜的明确使命。然而,从实际的车型布局与市场销量来看,这些车企所采取的年轻化战略成果仍有待商榷。

目前,随着00后青年的加速涌入市场,各大车企急需对这一代消费者的喜好、需求和行为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相信这也是小米汽车、华为汽车(该称呼会有争议)等新一批车企的核心使命。

00后青年开始崭露头角的2020-2023年,中国青年车市的单身占比升至40.67%,加速助推中国车市个性化

多数80后在30岁前便成家,他们的购车时机多与婚姻同步。然而,90后的婚姻步伐渐缓,更多选择在30岁后成婚,因此,单身购车的案例日渐增多。自2020至2023年间,随着00后开始活跃于社会,中国青年车市中的单身购车比例显著上升,从27.89%迅速增长到40.67%;

对比市场总体趋势,单身青年在购车选择上更显个性,对造型、动力、操控、智能及越野性能的偏好尤为突出。2023年数据显示,这些个性化需求占比分别达56.06%、49.31%、46.10%、35.78%和14.70%。随着00后等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中国青年车市中的单身购车比例逐渐攀升,为个性化汽车品牌与车型的市场拓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014至2018年期间,理论上应是车企积极布局青年车市个性化趋势的关键时刻。然而,当时的主流车企如南北大众、上汽通用、东风日产、北京现代等,多数仍试图依赖朗逸、轩逸、哈弗H6、悦动、英朗等经济中庸型产品来应付90后甚至00后青年的需求,这无疑为之后的销量大幅下滑埋下了隐患。

在那段时期,本田是少数坚决推进年轻化战略的车企之一。2014至2016年,本田相继推出了缤智、XR-V、十代思域等个性化产品,销量因此迅速攀升。但随着00后青年的涌入,主打燃油运动车型的本田在近四年遭受了重创。数据显示,2019至2023年,本田在华销量从161万辆大幅下滑至121万辆,跌破100万辆的警报已经拉响。与此同时,中国车企吉利与长城也敏锐地捕捉到了青年市场的新机遇,并分别推出了领克和WEY品牌。在2017-2018年这两个品牌初露锋芒时,市场表现亮眼。然而,由于战略执行不够坚决,它们并未能充分利用青年车市的个性化机遇。时至今日,WEY品牌已不再是当初的模样,更名为魏牌,产品线转向大型车辆,目标客户也转向了家庭中年群体。而领克品牌也不再专注于原有的市场定位,开始寻求更广泛的市场空间。

近年来,随着00后青年逐渐成为车市的新生力量,“新新”宝骏、iCAR等新一批个性化品牌,持续探究中国青年车市的个性化机遇,积极试水悦也、icar03等新车。

00后青年开始崭露头角的2020-2023年,中国青年车市的女性化占比突破40%,加速助推中国车市电动化

80后购车群体以男性为主导,然而随着90后青年的崛起,女性购车的比例逐渐提升,尤其是父亲为初入职场的女儿购车成为新趋势。2020至2023年间,随着00后开始在社会上活跃,女性在青年车市中的占比从30.10%迅速增长到40.54%。这并不意味着男性青年不再购车,而是他们更多地选择了二手车,而女性青年则更偏爱购买新车。

相较于整体市场趋势,女性青年对电动车的接受度更高。数据显示,2023年女性青年购买的电动车占比高达45.61%,略高于燃油车。事实上,近三四年中国电动车市场的迅猛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女性消费者的支持,尤其是女性青年群体的贡献。

长期以来,车企对女性市场并不重视,甚至觉得这是个伪命题,除非提到“二奶车市”,他们可能会饶有兴趣。在2020年之前,电动车与女性市场似乎是两个独立的领域,很少有车企将电动车的发展与女性消费者联系起来。像几何、埃安等早期的新能源品牌,在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上并未充分考虑女性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几乎没有女性思维,目前几何已偃旗息鼓,等于至死也没明白为什么就没了,埃安深陷网约车泥潭。哪怕目前如日中天和从女性车市充分受益的比亚迪,当时也没太多的女性思维,把新能源的希望主要寄托于网约车市场,幸运的是,比亚迪后来调整了策略,针对女性消费者推出了多款小型电动车, 2021-2023年投放的海豚、海鸥、元PLUS等小电动全面迎合女性用户,赚得盆满钵盈。最先嗅到女性机会的不是王传福,而是魏建军,长城2018年发布的新能源品牌欧拉,并在2019至2020年期间通过投放黑猫和白猫等车型,深刻体会到了女性市场的巨大潜力。于是,欧拉明确地将自己定位为专注于女性的品牌。2021年的好猫把欧拉和女性理念推到了高光时刻,可惜后来的芭蕾猫、闪电猫突然掉链子。但欧拉的成功案例无疑验证了女性市场的巨大机遇,同时也揭示了把握这一机遇需要高超的策略和技巧。女性正逐渐成为中国青年车市的新兴定义者,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影响力。随着00后逐渐成为青年车市的主导力量,相信女性会成为重新定义中国青年车市的重要力量,也会成为助推电动化的关键力量。

00后青年开始崭露头角的2020-2023年,中国青年车市的大城占比升至67.17%,加速助推中国车市的主流化

80后青年的主要市场集中在小城镇,因此各大车企纷纷将目标锁定在“小镇青年”上,加快市场渗透。然而,自2017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60%后,90后开始迅速成为中国青年车市的主力军,车企的年轻化战略也随之转向大城市中的年轻消费者。到了2020至2023年间,随着00后青年进入车市,大城市青年的占比从53.51%迅速增长到67.17%;

2023年,中国青年车市中销量最高的仍然是经济中庸型产品,占据了34.02%的市场份额。主流品质型产品紧随其后,占比为26.13%。然而,随着大城市青年比例的增加,他们的购车意向发生了显著变化。现在,主流品质型产品成为他们的首选,占比高达29.34%。流线运动型产品也受到青睐,占比达到20.78%。而经济中庸型产品的意向选购占比则为17.23%。

在90后青年成为新主体,00后青年又开始涌入之际,助推中国青年车市个性化、电动化与主流化,2020-2021年国产流线运动中型电动轿车Model 3和流线运动中型电动SUV Model Y的特斯拉率先受益,并吸引了大量跟随者,2022-2024年初,不少车企都积极投放了小鹏G6、蔚来ET5、智界S7、星纪元ES、小米SU7等同样聚焦主流车市、凸显运动风格且定位为电动车的新产品。这些新产品中,部分已经迅速成为各自品牌的销量担当,而部分产品仍在市场培育阶段。

从80后青年到00后青年,助推中国青年车市的核心卖点由“双实车”向“三好车”演变,助推青年车市回归原点

80后青年的购车选择主要集中在结婚这一关键节点,再加人口集中小城与收入相对较低,使得80后青年购车时更看重家庭实用性、男性化需求和经济性。这一群体的购车偏好可以归纳为“双实车”,即实用和实惠。相比之下,90后青年的购车时机开始从结婚向工作阶段转移。随着人口加速向大城市流动、收入提升和晚婚趋势,越来越多的单身、女性和大城市青年开始成为购车主体,他们对个性、电动车和主流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近年来,00后青年逐渐进入车市,使得中国青年车市的用户特征进一步凸显出单身、女性和大城市青年的影响力。在产品特征上,个性、电动和主流化趋势更为明显。针对这些变化,车市的核心卖点可以概括为“三好车”:好看、好开、好价。这里的“好价”并不单指低价,而是指与竞品相比具有综合成本优势,包括裸车价格、维修保养费用、残值等在内的全价值链成本支出。例如特斯拉Model 3的价格虽然也得二十多万元,不算便宜,但对比奥迪A4L、奔驰C级、宝马3系等燃油车竞品,拥有显著的综合成本优势,使用五年可以省个八九万元,凸显“好价”;

未来五到十年,单身青年购车将成趋势,促使车企更注重“三好车”的发展,助推青年车市回归原点。更多男青年会涌入二手车市场,二手车将重新定义中国青年的“第一辆车”,青年新车市场的主体会加速转向女青年,车企的“三好车”要更多融入女性元素,把控“好看”的调性与“好开”的火候;

继领克和WEY在2017-2018年以青年车市为目标后,近年来又有一批新的竞争者如特斯拉、小鹏、极氪、深蓝、智己、icar、小米汽车、华为汽车(这个词有一定争议)等加入了青年车市的竞争。这些新参与者的成功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三好车”(好看、好开、好价)理念的把握和实现。只有深入理解并满足青年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并保留"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