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生活资讯 > 正文
天天微资讯!惠誉:59家上市银行营收增速录得近5年最低值,城商行一枝独秀、逆势增长
2022-09-24 05:34:50 来源:证券时报 编辑:

9月23日,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博华发布报告指出,该机构以59家上市银行作为样本,梳理其中报数据发现:2022年上半年,样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18万亿元,同比增长4.7%,营业收入增速录得最近5年低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分银行类型看,大型商业银行同比增长5.2%,略高于上市银行平均增速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上市股份制银行与农商行营业收入增速放缓最为明显,同比分别增长2.5%和4.3%,上市城商行营业收入增速逆势增长8%,也是上市银行中唯一同比增速扩张的一类银行。

零售贷款增速的大幅下降是全国性银行营业收入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零售贷款增速下跌至2.9%,远低于2021年全年的12%和2022年6月底的13.6%。惠誉博华指出,由于地方性城商行零售贷款占比低于全国性银行,零售贷款增速下降对其整体营业收入影响相对较小,同时得益于上半年对公贷款的大幅增长,城商行营业收入增速才在上半年表现中取得领先。

中小银行资产质量仍需关注

资产质量方面,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指标持续向好。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67%,季度环比小幅下降0.02个百分点,其中,城商行和农商行不良贷款率季度环比下降幅度更大。

分区域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区域银行业资产质量均处于持续好转态势,不良贷款率不断下降,但资产质量区域分化渐趋明显。根据监管机构最新披露数据2021年末东部地区不良贷款率水平普遍优于其他地区,其中广东、江苏、浙江和上海四个省/直辖市不良贷款率低于1%,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西部、东北和部分环京省份资产质量表现并不乐观,其中,甘肃最近四年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持续高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

惠誉博华认为,贷款核销规模的增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2022年上半年,银行业累计核销贷款规模477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该机构预计,今年中国商业银行全年的贷款核销规模将超过去年、甚至2020年的水平。

近年来,商业银行业资本水平在大型商业银行助推下稳步提升,资本质量保持稳定,银行业风险抵御能力不断增强。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为14.87%,较上年同期提升0.39个百分点。“但中小银行在个体、行业或地域的信贷集中度通常偏高,导致自身资本实力相对脆弱。”惠誉博华报告指出。

银保监会高度重视当前中小银行风险化解,利用政府专项债化解中小银行的资本困境。城、农商行资本充足率2021年三、四季度末伴随着二、三季度1400多亿元专项债的发行呈现明显企稳回升趋势。截至今年8月末,全国20个省级地方政府累计发行中小银行专项债近2600亿元。“在此额度支持下,下半年中小银行资本下行压力有望缓和。”惠誉博华方面表示,“但长期而言,部分中小银行仍受制于不良资产淤积,整体的风险出清以及资本的提质增量需持续稳步推进。”

息差收窄下银行盈利承压

过去两年来,作为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净息差的承压情况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惠誉博华报告指出,预计下半年及2023年商业银行盈利指标降幅将扩大,本年度LPR多次下调和持续增加的信用成本压力仍是主要抑制因素。

2022年以来,5年期LPR经历三次下调,累计调降35个基点,是自LPR实行以来年度最大降幅。贷款利率不断下调,加上上半年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存款成本率整体上升,银行业净息差普遍面临较大的收窄压力。

今年4月和9月,为了应对资产端收益率的持续下行,国内多家大型商业银行两次下调定期存款利率,惠誉博华预计该定价调整的压力缓释作用将在2023年之后逐步显现。同业资金方面,2022年初至今,FDR007和FDR014均呈现下行趋势,8月平均水平已与2020年最低水平基本持平。惠誉博华预计FDR将在2022年9月份之后回归至2%左右水平,同业拆借利率在全年保持低位运行,短期内有助于部分同业负债占比较高的银行息差稳定,特别是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效果更为明显。

近年来,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在生息资产中的比重逐步攀升,以上市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为例,其整体贷款平均余额占生息资产平均余额的比重自2017年末的51%上升至2022年6月末的62%,意味着LPR对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影响持续增强。

惠誉博华认为,当前市场金融资产收益率偏低,且利用同业杠杆的收益效应减弱,导致商业银行同业和投资端调剂息差的空间限缩。中国商业银行贷款以中长期结构居多,今年5年期LPR较大幅度的下调在未来将对商业银行净息差形成较大的收窄压力,而4月定期存款利率的下调不足以充分形成对冲。

“面对本次LPR下调,商业银行未来将主要从存款端着手缓解息差收窄压力,一方面因为经济下行环境下,资本市场表现疲弱,居民储蓄意愿不断增强,存款供给增加为利率调降提供了市场基础;另一方面,同业资金利率已于低位徘徊,存款端利率调整方能更加长期有效稳定息差。”该机构表示。

关键词: 一枝独秀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