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报:零跑汽车毛利率大幅改善,将推增程新车抢占细分市场
2022-11-15 17:44:06 来源:银柿财经 编辑:

日前,零跑汽车(09863.HK)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公司营业收入为42.9亿元,同比增长398.5%,环比增长38.8%。


(资料图片)

交付量创单季新高

零跑汽车颇受关注的毛利率指标大幅改善,第三季度为-8.9%,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44.5%,今年第二季度为-25.6%。

对于毛利率改善的原因,零跑汽车解释称主要是由于销量增长、车型结构改善,以及平均售价的提升。

业绩发布会上,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朱江明透露,“零跑的毛利是将经销商返利扣减以后的毛利。如果把这个因素调整回去,我们Q3的毛利已经基本转正。”

截至9月30日,零跑汽车的销售网络持续扩张,共有490家门店,覆盖156个城市。

惠誉评级亚太区企业研究董事杨菁表示,毛利率转正意味着在不考虑研发销售等费用的情况下,每卖一辆车实现的单车利润是正的。但在目前电池成本高企、硬件军备竞赛持续、新能源车企价格竞争激化的背景下,在中低端市场实现正向的毛利率对很多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整体“缺芯”“贵电”的环境下,第三季度新能源车企交付普遍承压,不过零跑汽车仍然创下了季度交付量的历史新高。

财报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零跑汽车汽车总交付量为35608辆,较2021年同期的12471辆增加186%,在新势力中位列第二。

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敬华向银柿财经表示,C01目前处于产能爬坡期,订单已经覆盖到年底,十月的上牌数量较9月增长超一倍,11月前两周的交付数也在快速增长。

至于未来的交付节奏,朱江明表示,“去年的销量是4万多辆,今年的整体目标在12万辆左右,希望明年仍然有两倍以上的增长,我们的团队和管理层有充分的信心达成这个目标。”

持续加码研发

那么具体如何达成这个目标呢?零跑给出的答案是更高效的研发和更完善的产品矩阵。

第三季度,零跑的研发开支为4.04亿元,同比增长138.9%,环比增加42.3%,主要是由于研发人员增加以及新车型研发投入增加。

相较于竞争对手,零跑的研发费用并不凸显,对此,敬华指出,零跑的研发费用每年都在增长,保持着较高的研发效率。

敬华称,“公司的创始团队在研发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经验丰富,在自研三电、智能座舱、自动辅助驾驶等系统中有很好的前期规划,少走了很多弯路,并且在三电零件以及整车方面都做了一些平台化和模块化的设计,使得技术有较高的复用率。”

零跑这一“全域自研+垂直整合”的战略,也提升了其在供应链中的韧性。

据悉,零跑整车上80%的控制器均为自研,利用多方案的方式,基本已经没有“缺芯”的问题。此外自研部件的性价比更高,行业的毛利率通常在15%到25%,在规模提升后,也将降低零跑整车成本,改善整体毛利。

零跑在金华的基地建有专用三电车间,拥有电池、电驱、电子自主装配能力,也能够承担电池PACK、电机总成、控制器、摄像头、大灯等自研产品的生产。

据业内人士介绍,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大幅简化了供应链,得以在生产流程中降低采购成本,实现供应链稳定及严格的质量控制;自主研发则与自主生产相辅相成、相互赋能,形成良性循环,使公司能在汽车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持续优化产品性能和质量。

将推多款增程式新车型

后端无忧,零跑的新车型也将在密集推出,先是将在第四季度发布C11的增程式车型,后续还将陆续扩展C平台的产品线,从纯电继续扩展到增程式,并且在每个单品上推出高性价比和高配版本,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以应对日趋激励的市场竞争。

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新能源市场销量约为54.0万辆,同比上涨65.1%,增速远超乘用车市场。其中纯电动销量为40.5万辆,同比上涨50.0%,环比上涨10.2%;插电混动(含增程式)销量约13.4万辆,同比上涨137.1%,环比上涨19.4%。

从终端反映来看,就车型选择而言,消费者的“里程焦虑”仍然存在,增程式的市场空间依旧宽广。

零跑汽车的管理层透露,C11增程式产品预计于明年第一季度开始交付,C01的增程式产品将在明年第三季度投放市场,在2025年之前,增程式产品的占比会逐步提升到50%甚至更高,而增程式由于电池成本降低,毛利也会更高一些。

与此同时,零跑汽车也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今年9月初,首批零跑T03车型正式出口至以色列,零跑T03也已通过了欧盟整车形式认证,并获得了欧洲市场的销售许可,年内会在欧洲另一个国家开始销售。

据惠誉评级的行业报告,2022年第三季度,A0级和A级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同比扩大11个百分点至46%。

敬华表示,8月,T03进行过一次涨价,在A0级中的定价已经比较高端,但现在还是有不错的销量表现,明年这款车将兼顾国内和海外市场。

杨菁分析认为,车企在整个价格竞争风险升高的情况下要保持竞争力,一是挖掘蓝海细分市场的潜力,二是通过智能化、生态体系服务等方面进行差异化竞争。新能源汽车目前在车市的占比大概为30%,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最终市场的赢家和哪个赛道无关,而是看个体的发展策略和风险抵御能力。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并保留"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