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物联网金融发展大会召开在即,平安银行携手中国信通院把脉实体经济发展路径
2023-03-01 17:41:53 来源: 编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同时强调要加快发展物联网和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为充分发挥数据要素潜力,激发数据资产价值,通过探索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加速金融服务创新,深入产业生态领域真实业务场景,切实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沿着这一主题,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银行”)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信通院”)将于3月联合举办2023中国物联网金融发展大会。大会将邀请产学研企各方代表齐聚武汉,探究技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和新模式,分享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的新产品和新方案。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打造开放、合作、共赢的产业创新生态。

星联万物,让科技赋能实体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一直以来,平安银行坚持并践行“科技引领”的战略方针,探索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路径,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2019年,平安银行启动“星云物联计划”,将物联网与AI、云计算、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科技赋能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易得性。一方面,作为国内率先与合作伙伴联合发射三颗卫星、探索“天地一体化”新型供应链金融布局、自主研发卫星通讯终端的金融机构,平安银行将卫星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数据相结合,还原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及风险情况,有效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痛点。

另一方面,依托平安银行自主搭建的“星云物联网平台”,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助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推动数字强国建设;在此基础上,成立星云开放联盟,在联盟中打造技术、资源和数据的一体化开放互联体系,实现平台、用户、银行的共建共赢。

此外,平安银行正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推进量子计算在金融领域的研究与落地,如反欺诈、反洗钱等。双方将在量子计算机进行量子算法的真机验证,探索实现量子算法在金融场景中的应用,将有望极大提升银行金融风控能力,大幅提高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以能源行业为例,围绕某新能源核心企业,平安银行创新推出数字贷产品,为当地小微企业、农户购买光伏设备提供贷款支持,针对性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星云平台对设备运行、售电数据、故障情况等实时监测,实现设备的远程线上管理,助力电场主体有效监测生产运行,及时进行设备管理维护,减少运营成本。

截至2022年末,平安银行“星云物联计划”已在智慧车联、智慧制造、智慧能源、智慧农业、智慧基建、智慧物流六大产业领域落地30多个创新项目,服务客户超21000户,接入物联网设备超2000万台,支持实体经济融资发生额累计6500亿元。

开放共赢,打造产融新生态

2022年,平安银行启动“星云物联网操作系统”升级,依托星云开放联盟模式和成果、持续开放物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平安银行“星云IoT OS”积极与产业互联网平台、物联网方案商、设备制造商等合作伙伴开放合作,作为连接中小微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桥梁,一方面携手合作伙伴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及服务,另一方面整合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诉求并为合作伙伴提供客户引流及产品创新支持。

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平安银行邀请到众多专家学者、行业代表齐聚现场,围绕物联网行业政策、技术升级、产业应用、产融创新等议题,分享相关前沿理念与最新成果。大会现场,中国信通院还将为平安银行颁发“星云”物联网认证。“星云”物联网认证致力于将物联网金融平台等领域的开发和运营实践经验,转化为标准框架和技术草案,打造国内外权威的认证项目。通过认证手段规范物联网平台场景及安全标准,推动物联网技术应用安全合规,持续提升物联网行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2023物联网金融白皮书》也将在大会当日发布。时隔两年,平安银行再次发布物联网金融领域白皮书,继承过往成果与经验,围绕物联网金融服务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模式、价值、现状和难点再次展开论述,对物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和方向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

当日下午,“开放平台”、“数字产业”、“数字经营”三个分会场将同时进行相关主题的演讲,多方代表将持续贡献精彩观点和见解。以深化前沿科技应用与业务融合为落脚点,为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案,汇聚各方力量,打造开放共享的产业交流与合作平台,以及有竞争力的产业互联生态体系,共同探索更多一体化、一站式解决方案。

沿着产融发展脉络,把握数实融合主线,依托2023中国物联网金融发展大会的平台,平安银行携手中国信通院,期待与多方合作伙伴共享金融创新成果,共建产业创新生态,共谋实体经济发展新篇。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

关键词: 实体经济 平安银行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并保留"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