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札记:闲话“快乐投资”
2023-03-25 19:31:14 来源:雪球 编辑:

(本文作于2023年3月23日)


(相关资料图)

在全球的投资界,人们已经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即那些做价值投资的大师多是长寿,如费雪97岁,邓普顿105岁,施洛斯96岁,大卫·多德93岁,菲利普·凯睿101 岁,欧文·卡恩109岁,罗伊·纽伯格107岁,彼得·伯恩斯坦90岁,等等,不一而足。目前最为活跃的长寿代表则属于芒格与巴菲特了,到2024年1月1日,芒格先生就是100岁老人了,而巴菲特呢,则是到了93岁的高龄,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两位老人居然仍然快乐地工作在自己的事业里,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每天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乐此不疲地尽情挥洒着伯克希尔这个大大的画作。很多人只是关注到了这些投资大师的投资佳话,实际上他们活得如此长寿,更应该成为我们谈论的佳话,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人活到这个年龄,方能称得上人生大赢家(有钱、长寿、有人爱)。——相比较之下,那些英年早逝的富豪们,尽管积累了一生花不完的财富,但就他们人生的全程来讲,绝对算不上大赢家。

那么,究竟是先天的基因决定了他们长寿,还是人生的快乐又让他们如此长寿呢?

这个问题可能如究竟是鸡先生蛋呢,还是蛋先生鸡一样,是令人难以解开的世界之谜。我投资的朋友“谦和屋”@谦和屋,早在几年前就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并对这个现象进行了研究,我记忆中他还曾想就这个话题出本书,但目前也不知是否有了清晰的研究结果。其实,在我看来,既然是世界之谜那就让它继续“谜”下去吧,这些投资大师长寿的佳话倒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那就是要做到快乐投资,从而乐享人生。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做到快乐投资呢?

结合我个人的切身体会,我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因为我自己毕竟是快接近“耳顺”的年龄了,虽然相比较于芒格、巴菲特我还算是个“年轻人”,但毕竟也算是一把年纪的人了,所以,我自认为还是有点资格去谈一谈的。

一、走正道,才能走完全程,并让自己越来越快乐

今天网络的发达,让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目不暇接的是,官场上一些腐败的官员纷纷落马,最终早早地结束了自己本应该辉煌的人生。我们也很难想象,他们以后被关在“小黑屋”里会保持人生的快乐,进而长寿。我先扯这个话题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依我的人生经验,最考验人性的两个地方,一是官场,一是股市。在这两个地方,如果自己的修为不够,德不配位,就像长着红屁股的猴子一样,爬得越高,最终红屁股越会充分地暴露出来的。而走正道,才能走完全程,并让自己越来越快乐,这一点,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股市,我认为均是可以应验的。

很多的投资者,特别是年轻一些的投资者,一进入股市就急切地想一口吃个胖子,恨不能立马实现自己的财富自由,殊不知,世界上的任何事情若想做成功,哪有如此轻而易举的路径可走呢?其结果最终大多数人掉进了坑里,甚至因此而耗尽了青春年华,甚至损害了自身健康,这样活生生的例子在股市里可以说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当然,我也不否认,这个世界上也确实有交易的天才,他们依靠上天赋予和后来训练的嗅觉,进而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自己财富的“惊人的一跃”,但这样的交易天才究竟有多少呢?至少我至今仍然没有碰到,反而我接触到了一些成功者,均是依靠走正道,依靠时间和复利的威力,尽而让自己实现了财务独立。

所以,每每有人与我谈论这个话题之时,我总是如此设问:市场上活跃着那么多精英人物,为什么你自己就觉得比他们聪明呢?如果觉得自己并不是那么聪明,那就不如退而求其次,先将自己定位于一个笨人,至少是普通人,然后再确定自己在投资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这表面看来是一个投资问题,实际上也是一个人生哲学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思维打通了,我们才会有投资“马拉松”全程的开始。

当然,熟知我的投资朋友们知道,我之所谓这个投资的正道,甚至是唯一正确的正道,就是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因为这才是保证我们走完人生和投资全程的最底层的逻辑支撑。

二、降低自己的预期,反而有可能收获超预期的快乐

在我个人的家庭中,我外祖父是活得最长寿的人,他活过98岁才溘然长逝,而且在此之前一直身体很健康,甚至在他97岁高龄时,我去看望他,他还要走出来送送我。他为什么如此长寿呢?在他在世之时,我望着他满脸苍桑的样子经常在想:一个人活到这么大岁数,要经历多少人生的风霜雪雨啊?!这或许其中有基因的先天决定作用,但观察他老人家的一生,他向来是一个清心寡欲的人,而且性情上向来不温不火,在我记忆之中从来没有看见他发怒生气过的样子,他平时最大的奢侈消费就是能够吃上一次炖鱼,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偏爱的饮食,而对于改革开放以来过上的富裕日子,他心里一直是满足不已,经常说这辈子没有想到、没有想到。可见,一个人唯有降低自己的生活预期,反而更容易带来超预期的快乐。

生活上的经验如是,投资上也是如此。我经常见有的年轻人,一进入股市给自己定下年复合30%以上的收入预期,好家伙,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如果一个人从30岁投资10万元,且保持30年30%的复利增长,他60岁时会是多少钱呢?2.62亿;若是保持40年30%的增长,到他70岁时会是多少钱呢?36.12亿。如此高的复利增长是断然不可能实现的。如果非要实现,他可能就会产生一些变态的行为,诸如上杠杆之类,而这对于很多投资人来讲,往往是一条不归路。要知道巴菲特伯克希尔近60年的年复合收益才是19.8%。所以,我们看到,越是投资时间越长,越是投资大佬,他们的收入预期反而是降低的,比如段永平说,如果非谈收入预期的话,他是年复合增长12%(实际上,他是从来没有什么收入预期目标的)。至于我本人呢,实际上也并没有什么收入预期,如果说非要有的话,那就是我自己念念不忘的“三个跑赢”,即跑赢通胀、跑赢长期无风险利率、跑赢基准指数,如果在跑赢基准指数的基础上,再多一两个小点点,如达到年化12%左右,我自己也就心满意足了。熟知我的朋友知道,我投资二十多年,实际上的收益是远高于这个收入预期的,所以,自己时常感觉很满足,也很快乐,甚至自己私下在家里,与爱人聊起来,自己总还是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

所以,我们投资人要永远记住这一点,正像细菌也无法永远复制(否则假以时日,细菌会充满我们整个宇宙的),我们的金钱财富也不会有违自然规律般地野蛮成长的,否则世界上的财富会慢慢全流到你家的!

三、不忌妒、不抱怨,因为完美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的

忌妒与抱怨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也是我们人性中与生俱来的东西。当然,忌妒是我们人类前进的进步动力,也是个人一生发展的进步动力,特别是在年轻时期,有适度的忌妒心甚至是可取的,因为唯有如此,才会让自己见贤思齐焉。然而什么事情都需要有个度,这个忌妒之心自己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否则,一旦不如自己所愿,就容易滑入抱怨的深渊。我们在平常生活或工作中会发现,有些人一生都会处于这种灰色心境之中,而且年纪越大,似乎让他们如其所愿的事情越来越少,因此,生活或工作中会时时抱怨不已、牢骚不已。

关于忌妒之心,我原来认为这常常发生在熟悉的人中间,特别是处于同一层次的熟悉的人中间,正如一个乞丐不会忌妒百万富翁、亿万富翁一样。然而因为投资时间长了,会加深对人性的洞察,所以后来我发现忌妒原来也会在陌生人中间产生。比如,网络上一的一些投资大V,常常会成为众矢之的,他们投资偶尔上的失误,便更容易遭受到一些网络人士的嘲笑,甚至个别的还夹杂着谩骂。如果他们粉丝众多,而且一段时间的投资业绩较差,那更会成为被鞭笞的靶子,那言下之意在说:看,大V们也不过如此等等。据我看来,一些网络人士似乎特别喜欢爱看这些大V的笑话,因为这些大V的投资业绩不及预期,正契合了他们与之“拉平”的某种奇怪心理。看来,我们人类的这种忌妒与抱怨之心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其实细细想来,这是何必呢?因为归根到底,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属于个人自己的,甚至与他人无关。而且我们必须坦然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并不是完美的,你身边的人总有人会比你强,或者在某个方面总是会比你突出,至于平等、公平这些东西,那更是我们人类的一种最高理想与追求,既然是最高理想与追求,那自然现实生活中就难免坑坑洼洼的了,这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所以,我们做一切事情,自然也包括投资,均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一切实事求是,如此才会让自己静下心来保持住一颗平常心,而有了这种平常心,才会慢慢战胜忌妒与抱怨这两个心魔,进而让自己享受这种平常心的快乐。比如,我们见你长期收益很高,那或许是自己没有办法和能力所达到的,那么自己就退而求其次,从自己的实际能力出发,能够取得多大收益就是多大收益,只要自己与自己比(而不是与别人盲目攀比),能够一天天地进步、一点点地进步,那自然也是能够让自己产生很快乐满足心理的。

有人曾问芒格为什么总是这么幽默,他说,因为这世界本身就是可笑的。是的,我们当接受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当然,也要接受这个并不完美的自己,如此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很理性地看待这个世界了,而因为某某“不公”所产生的一些忌妒、抱怨心理,自然也就损之愈损,以至于“无”的了。我个人的人生体验,人一旦达到了这种境界,内心必然是长时间充满着快乐与充盈的情绪的。

四、长期的专注和兴趣,方能让自己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想当年,比尔·盖茨与巴菲特第一次会面时,比尔·盖茨的母亲曾问他们成功的秘诀,两人不约而同地答道两个字:专注。是的,一个人一生中持久地专注做一件事情,天长日久,那是相当“可怕”的事情,其最后在这个领域的成功也必然的结果。巴菲特之所以伟大,就是他自19岁读到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豁然开朗”之后,便用自己一生的实践去专注地描绘伯克希尔这张看似永无边界的大大的“画作”。

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一个人对一件事保持持久的专注力,才会在自己大脑中形成激励自己的舒适区,进而产生积极心理学上的快乐“心流”体验,从而始终保持兴趣盎然。我个人认为,在投资上就是如此。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们“智人”这一“人科”在进化中始终坚持着“能量消耗最小化”原则,所以我们又是一个十分懒惰的动物,不仅身子懒,思想上更懒(平时我们大脑能不深度思考则不思考,因为大脑深度思考太消耗全身的能量),而投资又是逆人性的,需要做出大量独立钻研和独立思考的工作,所以在投资的早期阶段是享受不到这种“心流”体验的,甚至感觉是枯燥无味的,加之在开始的阶段可能还是亏钱的,所以很多人就容易败下阵来。

所以,要想顺利地渡过这段枯燥期,就要“逼迫”自己不断地保持专注力,而一旦尝到甜头,如自己的账户开始走上正复利之路,于是那种“带电”的感觉便会产生了(正向的激励机制会发挥作用),诸如阅读公司财报等枯燥的工作也会变得津津有味起来。最终你会发现,投资绝不仅仅事关财富,而且它会不断提高你的人生哲学修养,不断深化你对人性的洞悉,加深你对这个世界本原、本质的认知,甚至你平时的谈吐都会变得不同凡响起来。于是投资终于成为了你乐此不疲、永不退休的事业,那种“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快乐境界便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了。而当到了一定年龄,你或许还会悟到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乐此不疲、永不退休的投资事业,实际上还是你人生智慧的选择(如果你在体制内工作,60岁退休以后反而进入投资的黄金时期)!——我经常向自己的爱人吹嘘道,我自己就是这样智慧,呵呵。

我记忆中芒格说过,投资不只是事关财富,它是普世智慧的一个分支。投资时间越长,你越会体会到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而一旦你对投资的认知达到这个阶段,难道还不快乐吗?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并保留"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