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在新冠全球大流行趋于结束之际,又传出了“一种名为XBB.1.16的病毒新变异株正在蔓延29国”的消息。
(相关资料图)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今年1月首次发现XBB.1.16,并在3月22日将其列为“监测下的新变种病毒(VUM)”后,根据全球各国报道,XBB.1.16已经在印度、新加坡、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9个国家出现,且XBB.1.16感染病例都出现了快速增长趋势。该病毒目前占据了美国中南部地区新冠病例的21%以上,并导致印度新增新冠病例重回过去8个月新高,或成为全球下一个主要变种病毒。
而在4月1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也指出,自2022年12月1日以来,共监测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328例,新发现136例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24例为首次发现,其中,包括15例XBB.1.16和2例XBB.1.16.1,这也是我国首次检出XBB.1.16。
如此,XBB.1.16是否会在我国引发二次传播?群体免疫屏障的构建是否依然有效?诸多问题再次引发大众关注。
对此,有临床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于新冠病毒的发展,国家在严密的观察中,国家疾控局和国家疾控中心持续进行相应的监测。从原始株阿尔法、德尔塔到奥密克戎,后续还会如何变异依旧不可知,但大概率来说,其毒性会变得越来越轻。
“对于毒株的变化要加强监测,这一点非常重要,另外,疫苗的研发依旧非常有必要,希望能够将各种路径、各种可能性考虑得周全一些。当然各个疫苗厂家的技术储备也要做得充分一些,按照一般的规律来说,现在感染或者是疫苗接种以后产生的抗体大概在半年左右就会进入低谷,半年以后就会有感染新冠的风险。目前还难判断是否会有新一轮的感染高峰。所以,对于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加强免疫还是有一定的必要。”上述临床专家说。
XBB.1.16毒性究竟如何?
根据公开信息,新冠变异株XBB.1.16被称为Arcturus,别名“大角星”,属于奥密克戎毒株。今年1月23日首次在印度被发现,3月22日,世卫组织指定XBB.1.16为“监测中的变种”。
在印度、新加坡、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29个国家和地区,XBB.1.16感染病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据了解,XBB.1.16已经成为美国排名第二的变种病毒,同时,该病毒也导致印度新增新冠病例重回过去八个月新高。根据印度当地卫生部门数据,印度目前有61,233例活跃的 covid-19病例,每日阳性率保持在8.40%。
对于该毒株的相关情况,WHO新冠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科克霍夫博士曾公开表示,XBB.1.16在刺突蛋白中有一个额外突变,使传染性提高,并有致病性提高的可能性,即具有强免疫逃逸能力。此外,东京大学一项研究则表明,XBB.1.16的传播效率比XBB.1和XBB.1.5毒株高约1.17至1.27倍。因此,各国专家提醒老年人群、患有基础疾病及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人群提高警惕。
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也已表示,今年人类有望“走出疫情”。然而,对于老年人、有长期病患的成年人、孕妇、医护人员和免疫低下的人群而言,世卫组织仍然建议他们接种疫苗。
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疫苗研发以及紧急使用的批准情况,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在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满6个月后,可进行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而对于老年人来说,国家此前发布的《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明确了4种接种禁忌。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如果处于稳定期,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助理教授吴蓬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我们现在的预判是今后新冠病毒可能不会消失,以之前流感的经验,季节性流感每一年都会来,但是对于新冠来讲,它会不会每一年在相对固定的时候出现以及什么时间出现,这还是一个未知数。对于今后的疫情防控,疫苗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武器。很显然疫苗并不能杜绝传播,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感染后发生重症以及死亡的风险,这对防疫的意义非常重要。
“在我们不能完全消灭一个病毒的情况之下,疫苗能够帮助我们达成降低疫情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将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吴蓬说。
上述临床专家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如果近期出现了发热等症状,应就近前往发热门诊就诊,进行新冠病毒的抗原检测,尤其是老年人群等脆弱人群一定不要拖延病情。
多维度应对公卫挑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冠病毒并未消失,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仍持续存在。
正如国家卫健委近日在《应对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疫苗接种工作方案》解读问答时指出,当前,全国整体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但新冠病毒并未消失,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仍持续存在。不同人群免疫水平还存在差距。在此前疫情中,未感染且尚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未来仍存在感染并发展成重症的风险;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由于疫苗或病毒诱导的抗原刺激不足,免疫保护效果也明显弱于完成基础免疫后再感染获得的混合免疫。
加之保护性抗体会随时间延长发生衰减,现阶段部分人群仍需接种疫苗,进一步强化自身免疫能力,补齐免疫水平差距,降低未来可能出现的重症和死亡风险。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讲席教授梁晓峰也曾多次强调,公共卫生体系是保障全民健康的重要一环,而疾病预防是公共卫生体系的“前哨”,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要加强疾病预防,建立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保护人群健康。针对新冠和流感等不断变异、控制难度较大的传染病,我们需要在疫苗上下功夫。”
此外,应对各类感染与传染性疾病的长期挑战与不确定的未来大疫情的挑战,是下一阶段感染学科面临的重大任务,这需要多方的合作与专业队伍的建设。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此前在行业学术会议上表示,应对未来的疫情挑战,要打造出一支平战结合的队伍,这支队伍能够应对感染病危急重症的救治需求,能够具备快速响应的研究能力,以证据回答疫情带来的实践挑战,能够具备公共卫生视野,和疾控体系紧密协作筑起应对疫情的防波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近日也在参加行业论坛时指出,新冠疫情暴发以后,做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是“三公”,即公安、公卫、工信等大数据部门与专业队伍的合作开展。这个变化提醒我们,公共信息在传染病学调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感受到面临的巨大挑战。公共卫生人员有专业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但是供主政官员决策的重要信息,则是公安和工信部门掌握得更全面。
“未来应对新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还需做好疾控体系的技术支撑、现有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调配等工作。”吴尊友指出。
关键词: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并保留"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电头。
- 新冠变种“大角星”蔓延29国,是否会引发新2023-04-20
- 全球热资讯!贵州:全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2023-04-20
- 世界简讯:工信部:一季度我国造船三大指标2023-04-20
- 数读广交会 | 4个新突破彰显中国发展的世2023-04-20
- 今日报丨厄瓜多尔外贸部长:对华贸易发展不2023-04-20
- 全球看点:教育部:求职高峰期,毕业生求职2023-04-20
- 阳台种花与景观设计_阳台种花 世界滚动2023-04-20
- LPR连续8个月保持不变:1年期3.65% 5年期2023-04-20
- 南岳区开展中心景区旅游环境整治2023-04-20
- 全球快看:系列活动纪念“四九”起义95周年2023-04-20
- 扎根社区 兢兢业业为民服务|环球观察2023-04-20
- 每日热门:济南全省首推社保卡“同号换卡”2023-04-20
- 好评中国丨融通古今,点亮中华文化自信之灯2023-04-20
- 越秀地产四笔美元债同时停牌 以待刊发公司2023-04-20
- 当前视点!AI聊天机器人爆火 助推Snap(SNA2023-04-20
- 环球快播:农业农村部答21记者:今年以来我2023-04-20
- 麒盛科技:未来公司旗下“舒福德”计划新开2023-04-20
- 邮储银行:在雄安新区发放首批数字人民币企2023-04-20
- 热消息:高血压不想脑出血,最好别碰4种食2023-04-20
- 年龄大了,就不能有夫妻生活了吗?告诉你答2023-04-20
- 当前快播:人到中年,不想血液浓稠,每天坚2023-04-20
- 最资讯丨55~65岁是“长寿关键期”!如何养2023-04-20
- 2023年一季度SUV投诉指数排行:车机问题再2023-04-20
- 要引领未来潮流?细数上海车展亮相的中国品2023-04-20
- 马斯克透露特斯拉用低价换销量的原因:未来2023-04-20
- 2023年3月中国皮卡厂商销量排行榜TOP10|世2023-04-20
- 新车 | 售16.8万元起 郑州日产锐骐7虎啸2023-04-20
- 123基金净值查询 怎么在多来米(123)基金网2023-04-20
- 以一流营商环境赋能民营经济发展(现场评论2023-04-20
- 天天微动态丨轻工业数字化水平加快提升2023-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