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长企业丨远信储能风口掘金,自研产线力求降本增效
2023-05-30 20:36:2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林典驰 深圳报道

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进一步提升,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能源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景气周期。

另外一面,风光发电等清洁能源存在不确定性和波动性。随着装机量的跃升,其带来的消纳问题愈加突出。因此,储能从中扮演调节的角色就至关重要。


(资料图片)

王堉在大学毕业后便加入新能源行业,从事风光电力的开发、投资、运营,在上市公司主导建立新能源发电BU,并带领团队较早开始了国内甚至海外储能示范性项目的探索。

伴随行业不温不火发展数年后,王堉察觉到储能行业的加速发展趋势,与有着新能源产业及投资复合背景的张佳婧在技术创始团队的支持下,于2019年共同创立了深圳市远信储能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远信储能)。

GGII数据显示,2022年,远信储能系统全球出货量位列全球第13位,全国前8。沉淀数代的技术方案以及从PACK到全系统集成自研自产的高品质交付,让远信储能在越来越注重安全和可持续性的当下,开始浮出水面。

在业内看来,远信储能创始团队洞察政策和行业趋势,熟悉电网运行机制和各地电网负荷特点,深谙结合新能源发电及锂电池特点设计储能产品、系统的门道,推进“研发、生产一体”不断迭代,并且与大型国央企等长期合作,是其短短几年发展壮大的原因。

5月24日,广东省能源局印发《广东省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加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化技术攻关,优化锂电池制造、关键材料、系统集成及装备制造、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区域布局,提升全产业链集聚化程度,支持钠离子储能电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独家获悉远信储能完成了粤财中垠基金独家投资的数千万元先期融资,资金主要用于加大研发投入。随着国内外各类型订单不断累积,预计公司下半年还将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生产交付。

风已吹起,各路玩家蜂拥而入。与很多储能企业急于快速扩大营收规模不太一样,作为国内较早一批专注于储能领域的团队,远信在自身定位和策略选择上却显得相对“淡定”。

产业爆发前做好了准备

除了前期核心团队主导、参与的储能示范性项目,事实上,成立远信储能还要追溯到2018年的一个项目。

时间回到2018年,彼时西北五省弃风弃光限电率很高,少数地区弃风弃光率甚至达到40%以上,但这些地区上网电价还相当可观。

远信团队察觉到了商机,如果能将电能储存下来,晚上上网,上网电价仍接近一块钱一度,这就让“新能源+储能”有了最初的收益来源。远信储能承接了新疆的首批光伏配储项目试点,项目资产由第三方投资,投资方与央企电站方约定对储能送电上网电费分成,该方案提高了各方的收益,也构建了新能源配储新模式。

这批项目的落地,开启了国内“新能源+储能”批量应用的先河,大规模新能源配储随后遍地开花,储能市场开始加速迈向商业化阶段。借助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远信储能实现了从项目的盈利模式开发、供应链资源整合及储能场站的技术方案设计、集成、调试及运营的完整交付历程。从那之后,远信储能开始向大型国央企提供产品及服务。

2020年9月,“双碳”目标提出,随后各项储能支持政策频出,储能产业在酝酿多年之后开始迎来了春天。但由于国内良好的商业模式尚未形成,与诸多产业发展初期一样,储能成本并不能很好传递到下游电力市场。与此同时自2021年起,碳酸锂价格飞涨,带动电芯价格大幅上涨,给市场应用造成了很大压力。

但是,远信团队仍相信储能在能源低碳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从降本和增效入手,远信储能一方面通过技术研发提高系统效率,力求增厚业主收益;另一方面通过自研产线、自建产能,保障交付品质的同时降低成本。

于是,2022年2月底,远信储能在江苏的工厂建成投产,第一条产线产能为3GWh,其工艺流程、质控体系得到客户的认可。2022年全年,远信一共完成了30多个项目,新增了近20家客户。目前,远信储能布局有江苏、云南生产基地,还将筹建甘肃金昌生产基地,满足西北地区客户的需要。

在行业大潮中找准自身定位

“新能源发电天然具有间歇性,源网测储能的调节是解决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和利用的关键设备,但当前政策属性很强。而用户侧领域,更多则是市场化行为。自远信创立,整个远信团队都是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新能源高效利用为目标推出储能产品。”王堉表示。

当前,远信储能旗下产品涵盖大型锂电池储能系统、工商业锂电池储能系统、户用储能产品、标准化PACK及模块化储能产品。王堉介绍,公司大型储能系统方案已经升级到第四代,并且不断向更安全、更标准、更高效、更低成本的方向优化;今年逆变器也会从研发转入生产,主要满足用户侧产品需求;今年还将大力加强对软硬件一体化、智能运维相关系统的团队建设和研发投入,以支撑客户对技术迭代及长期资产运维的需要。

在王堉看来,储能还处于发展早期阶段,还有很大的技术进步和降本空间。相比起营造各种新的“概念”,在注重安全的前提下,不断通过技术研发和规模效应等将初始成本、全生命周期成本降下来非常重要。

一方面,远信储能从PACK到全系统集成、系统产品,每个环节由技术方案的进步来推动,并且借助全场景的储能项目经验不断验证和迭代,远信储能系统转化效率已达到87%-90%,这一水平位列同行前列。另一方面,随着远信业务量不断增大,从自主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到供应链的协调、管理及深度合作,也不断推动成本进一步下降。

王堉表示,外界用“鱼龙混杂”来形容当下的储能行业并不为过,远信储能注重 “研发-生产一体”,一是方便公司对各个环节进行技术方案的快速更新,二是能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保障所交付的产品、设备的品质。

得益于核心团队早年风光新能源项目开发经验的积淀,远信储能除了承接各大国央企、大型上市公司的订单,还具备不俗的自主源头项目开发能力。并且,在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近几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和利润均为正。

王堉表示,储能领域的淘汰赛不久就会到来,很多安全隐患还没有暴露,资金也不是创业企业的优势,远信储能不追求短期规模急速扩张,而是找准定位,理顺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沉淀口碑,寻求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并保留"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