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要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刘远举:不可忽视人脸识别带来的公众成本与公众风险
2023-07-05 18:55:0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诸未静 上海报道

暑假即将来临,如何进一步巩固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工作取得的良好成效,正成为各方共同思考的重要议题。

7月3日,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主办南财合规科技论坛“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如何走入下半场”在线研讨会,客观评测国内主流游戏厂商防沉迷系统建设情况,并邀请各方专家、学者,围绕家长监护责任、人脸识别边界等议题,共商多方协同、合力共治的可能性。


(资料图)

会上,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以《忍受熊孩子、熊家长?人脸识别背后不公正的公众风险》为主题,提醒各方应该关注网游防沉迷中人脸识别应用的合法性边界。

他指出,人脸识别的应用,除了被广泛关注和讨论的技术成本,还有一项公众成本其实被忽略了:其他的用户没有必要因为家长对未成年玩家的教育不到位,而承担泄露其生物信息的风险。

人脸识别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反倒增强公众负担

“在我看来,人脸识别带来的公众成本与公众风险,被完全忽略了。”在刘远举看来,与大多数人想的不同,刷脸的时候,虽然屏幕上只显示脸,但实际拍摄范围大得多。“你不知道人脸识别的拍摄范围,刷脸时你的整个身体或许都被拍了。”他说。

此外,他认为人脸识别的风险也远胜于密码泄露。密码泄露,只需要改变密码即可,但指纹、人脸信息是无法改变的,一旦被盗用,就永远失去了安全性,人脸信息更加敏感,甚至也高于同为生物信息的指纹、虹膜、声纹等,“DEEPFAKE技术的出现,使得人脸信息可以被用来‘换头’移植到其他视频中。风险就从保密领域扩散到日常领域。”

正是基于这些风险,受信息保护法律的限制,欧美国家有很多相关的项目或是自愿,或是被迫叫停。微软已删除其最大的公开人脸识别数据库——MS Celeb。IBM宣布终止人脸识别业务,关停相关技术研发。旧金山、马萨诸塞州赛默维尔市、加州奥克兰市等也相继宣布禁止人脸识别技术,欧盟打算在未来3—5年禁止在公共场所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瑞典与美国教育部也叫停了学校人脸识别项目。

“所以,我们使用人脸识别手段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权衡风险和收益的比例是否合适。”他以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说理,该原则认为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相对人权益的保护。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内,保持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当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手段可以达到目的,应该尽可能采取损害最小、最温和、风险最小的手段,杀鸡不能用牛刀。”他说。

应用人脸识别,除了比例原则,还应考虑伦理原则

在游戏防沉迷的过程中,家长承担着至关重要的守护角色。

2020年10月22日修订,2021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章“网络保护”的第七十一条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通过在智能终端产品上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选择适合未成年人的服务模式和管理功能等方式,避免未成年人接触危害或者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合理安排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时间,有效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聚焦到人脸识别相关的话题上,刘远举认为,除了比例原则,其实更重要的是伦理原则。所谓伦理原则,就是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是自己利益的第一责任人。这些利益包括健康、财产、安全等等。

“比如一个人不能因为自己怕冷,就要求整个办公区域不开空调。他们不应该要求别人,而应该自己寻求解决之道,比如,戴好口罩,多穿一件外套。”他举例论证,这既符合比例原则,又符合公平原则。

在他看来,防止成人账号被未成年人冒用,对家长来说其实非常简单:不给孩子手机,或设一个密码,打死不告诉孩子就行。

很多家长会说,哪有那么容易,自己管不住。不过刘远举提出质疑,“家长管不住孩子,凭什么就要求无关的其他人付出自己隐私?”现在社会舆论对高铁上孩子吵闹非常敏感。包容婴儿的哭闹是基本义务,但公众不再愿意忍受八九岁的儿童的吵闹。“这背后的逻辑是:家长可以约束好而放弃自己的义务,公众凭什么为家长不负责任的行为买单,承受吵闹?”他说。

他进一步指出,家长不愿自己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愿意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分析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不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改善亲子关系,而只是粗暴地要求“政府、平台管管孩子”“大家为了我的孩子,承担风险”。这不仅不符合行政的比例原则,也不符合公平原则。

他还指出,当家长不愿意尽责的时候,人脸识别也是无用的。曾有网友发帖称,自己在玩热门游戏“王者荣耀”时,发现“一名60岁老太太,凌晨三点还在玩游戏”。腾讯随后回应称,经过近3天的筛查比对,“老太太”的这个账号已被找到。该账号因屡次被判定为“疑似未成年人”,前后共计17次触发了人脸识别验证,但全数通过。从技术手段和实际验证看,系统认为确系“老太太本人”在玩游戏。至于是否怀疑中的“小孩子要奶奶或外婆代刷脸”,企业表示无法判断。

“毕竟企业不能打电话到社区叫人上门去查,也不能在用户家里装个摄像头。”他提醒,更重要的是,这会产生一种错误的观念:既然防止熊孩子打游戏这件既不迫切、又不紧急、没有危险的事情都可以上人脸识别;其他成千上万的家长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都可以不做,而要求几十万、几百万的其他人被人脸识别,那就没有什么事不可以上人脸识别了。教室监控学生面部表情,人行横道线用面部识别,员工在工位设立人脸识别。

“在这种趋势之下,一味增强人脸识别,既不必要,又不符合公众利益。”他说。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并保留"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