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势头不变!1000家大湾区企业二季度调查结果出炉,固定资产投资意愿最强
2023-07-07 06:00:10 来源:时代周报 编辑: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邱月烨

2023年第二季度刚刚画上句号,企业对当前经营环境的信心到底如何?


(相关资料图)

7月3日,渣打银行与香港贸易发展局(下称“香港贸发局”)公布2023年第二季“渣打大湾区营商景气指数”(下称“GBAI”)。渣打银行与香港贸发局于今年5月开始对粤港澳大湾区1000家企业开展了二季度调查,由此获得GBAI指数。

“GBAI展现的是当下企业如何看待未来的问题,”香港贸发局研究总监范婉儿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例如企业当下生产或者拿到订单,要未来才出口或者交付,因此当下企业乐观或悲观,影响的是未来两三个月的数据。因此GBAI能够帮助更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做出决策,也是我们的初衷。”

数据来源:渣打银行与香港贸发局

调查报告显示,大湾区第二季度的“营商信心”现状指数回落至50的中性水平,这一结果属于意料之内。在2022年第四季度,指数已经连跌6个季度(降至39.5),这个低基数造就了第一季度的反弹。而“预期指数”仍保持在扩张区间(58.7),这是近两年来的次高值。这也意味着,尽管现状指数回落,但大湾区的企业对于未来的发展仍然保持着乐观的预期。

此外,第二季度的信贷“预期指数”也保持在扩张状态(51.6),这反映出区内企业对潜在增长的乐观预期。这两项预期和信贷的指数预示着,在第三季度,大湾区的经济将进一步复苏。现金流状况方面,受访者预计在第三季度将继续改善,再次显示悲观情绪并不浓厚。其他信贷分类指数也确认,为“守住底线”而维持宽松的货币状况和较低的借贷成本,亦是明智之举。

大湾区企业对于扩张持积极态度

除GBAI指数整体回落回归中性之外,生产/销售、新订单、产能利用率、原材料库存、成品/服务价格、固定资产投资、融资规模及利润等8个子指数也呈现出不同趋势。

据GBAI的调查结果,有6个子指数低于50。其中,原材料库存为47.1,虽然比上一季度有所改善,但仍然是得分最低的组成部分,表明本季度降低库存的压力依然存在。与上一季度相比,新订单(跌3.3点至49.8)和利润(跌2.6点至49.9)也出现了下跌,但距50的中性线仅一步之遥,并未明显滑落。

数据来源:渣打银行与香港贸发局

值得注意的是,固定资产投资这一子指数的得分最高,为52.9,这说明大湾区企业受访者仍然看好区域内的长远商业前景,认为需求会进一步恢复正常,需要投资扩充产能。

渣打大湾区行政总裁林远栋也对固定资产投资成为子指数中得分最高的一项感到惊喜。“要知道,固定投资不是立刻能看到回报的,这表明大湾区企业对于扩张的态度是积极的,对未来长期的预期是好的。”林远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与上一季度相比,金融服务的现状和预期子指数分别下跌8.3点和12.6点,创新和技术分别下跌10.6点和12.0点,在各行业领域中的跌幅最大。

数据来源:渣打银行与香港贸发局

随着复苏势头放缓而出现的利润压力和信贷担忧,可能影响金融受访者的情绪,不过得分仍处于扩张区间。另一方面,科技受访者的子指数,在第一季度短暂飙升后,第二季度回落至50以下。由此可见,科技行业依然面临不少阻力,全球半导体业处于下行周期,导致需求受到抑制,难以迅速好转。

在信贷方面,大多数企业受访者认为目前借贷成本大幅降低的空间不大。但事实上,中国人民银行已于6月降息。

关于预期出现分化,渣打大中华区高级经济师刘建恒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道,由于贷款利率已处于历史低位,企业认为融资成本尤其是银行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信贷增长大大超过名义GDP增长,进一步降息的边际效益可能转弱。因此,我们估计中国人民银行在第三季度仅会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5个基点(而不是加大刺激力度),以维持流动性充裕,同时保持较快的信贷增长,并配合可能发行更多地方专项债券。”渣打银行与香港贸发局在解读报告中表示。

重视建立供应链的灵活性

面对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供应链的转型成为了大湾区企业的新课题,这一趋势是否会重塑大湾区企业的经营模式?

GBAI的调查结果显示,1000家大湾区企业受访者近年来在管理供应链时的业务考虑因素中,越来越重视建立供应链的灵活性(例如以“以防万一”为原则的库存管理),同时提高效率(例如以“及时供货”为原则的库存管理)的重要性也在提升。这种情况反映出为应对近年来业务扩展,以及宏观和地缘政治挑战,企业提升供应方管理的意识普遍提高。

数据来源:渣打银行与香港贸发局

在供应链转型中增长最快的3个考虑因素,则是提升质量和服务(净正差值为36个百分点)、分散供应来源(特别是关键零部件)(净正差值为32个百分点)和更好地利用不同生产地点的资源(例如土地和劳动力)(净正差值为32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大湾区企业供应链并没有出现大举迁移的情况,91%的企业表示是目前没有将产能转移到海外。

关于大湾区企业供应链转型的课题,林远栋认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从管理一家工厂成为供应链的管理者。“我们希望看到更多大湾区企业利用好大湾区政策和区位优势,走出去,真正实现国际化。”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并保留"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