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游戏防沉迷系统,不能被“4元钱”的灰产击穿
2024-12-24 15:01:34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编辑:

近日,央视曝光了帮助未成年人绕开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产业链。记者支付了4元钱后,某“租号网站”客服提供了一个账号和密码,登录过程一路畅通,不存在任何与未成年人有关的核实验证。

2021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对未成年人每天上网玩游戏的时间进行了严格限制,也被称为最严的防沉迷新规。与之相应,网络游戏平台必须接入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如果被认证是未成年玩家,且在非游戏时间,系统就会提示“当前无法进入游戏”。顶层设计的善意有目共睹,近些年来,该系统也确实起到了相当作用。

从媒体曝光的最新情况来看,犯罪团伙的套路可以概括为“一买,二绑,三租”——先是非法购买公民个人信息、盗取他人游戏账号,再将游戏账号与买来的信息进行绑定,并使用配套的手机和软件制作动态头像,破坏游戏实名认证程序,最后再将账号对外租售。

这通操作,可谓缺德又违法。犯罪嫌疑人非法获取他人身份证号用于注册或替代捆绑游戏账号,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情节严重的构成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罪。将这些游戏账号再租售给未成年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如今,媒体报道揭开了灰色产业的冰山一角,相关部门尤须顺藤摸瓜、举一反三,切断灰色产业链,打好系统补丁,维护好“最严”规定。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这在各国都是难事。虽然技防手段愈发先进,怎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反复斗法之下,也引人深思,到底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游戏防沉迷系统?有观点认为,直接引入人脸识别将是破题之道。现实中也有部分游戏平台采用了这一“狠招”,实际效果确实优于实名认证,但亦不乏隐忧,比如,人脸识别技术区分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并非百分百准确,经常误判可能给正常成年人的游戏消费造成困扰;人脸信息的获取难度很低,作为生物信息,一旦泄露,可能产生永久影响。这个意义上,更多观点还是认为应当秉持审慎态度。

由此来看,我们或许应当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可以诉诸技防手段,但确实不是万能的。在夯实技术防火墙、严打灰色产业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更加重视其他方面的努力。有业内人士表示,很多沉迷网络或游戏的孩子,自身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可能是他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感到孤独、无助、缺乏安全感。孩子躲进网络空间,寻求一种代偿性满足。依照这样的思路,广大家长应当更加重视孩子沉溺游戏背后的心理诉求,不要非打即骂,或完全寄望于技防手段。

今天的我们无法退回无网时代,与网上形形色色的诱惑共存,是当下以及未来的孩子必须学会的技能。相关部门、网络平台等主体将监管之责落实到位,家长、学校等主体做好网络素养教育,才能最大程度实现不上瘾、不沉迷。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并保留"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