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市场长达半个月的火爆冲刺后,广誉远的股价终于开始回归冷静。
过去半个月,中医药老字号品牌广誉远股价一路飞涨,自6月15日以来,广誉远股价在14个交易日内涨幅高达104.42%,最高触及45元/股的高点,接近历史最高。
这背后,一方面是受A股中药板块异动影响,中药概念股全线大涨;另一方面,则与广誉远的国资入股消息有关——6月8日晚间,广誉远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东盛集团将其质押给晋创投资的上市公司3150.9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6.40%)过户抵偿给晋创投资,用于清偿其欠付晋创投资的相应债务。公司控股股东将由东盛集团变更为晋创投资,实控人由郭家学变更为山西省国资委。
该消息一出,次日广誉远股份便涨停封板,并在其后走出一波短期暴涨的小高潮。国资入主背后,意味着什么?
老牌民营企业经营陷困:国资入股挽救优质标的 推动中医药产业升级
作为中华老字号品牌之一,广誉远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480年前,其核心产品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的制作技艺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牛黄清心丸的制作技艺则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龟龄集与定坤丹的制作工艺均为国家秘密技术。
然而,近年来,广誉远的经营业绩却表现的并不十分理想。2018-2020年,广誉远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19亿元、12.17亿元、11.0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4亿元、1.3亿元和0.32亿元,均呈下滑之势。今年一季度,广誉远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同比下降15.51%;实现净利润517万元,同比下降81.25%。
对于公司当前的困境,广誉远方面也在年报中坦言,2019年是公司经历了前三年跨越式发展后找问题、补不足、打基础的关键一年。当年,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再加上国家医保控费、处方药监管等行业政策影响,导致公司产品销售未达预期。而在2020年,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政策、经济环境等内外部因素综合影响,产品销售也未达预期。
2020年,广誉远的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系列产品营收达到4.7亿元,同比增长154.65%。可惜的是,这两款产品的业绩贡献度低、毛利较低,没能拉高公司整体业绩。而往年业绩贡献度高、毛利较高的龟龄集系列产品由于疫情影响年度销售收入占比下降——龟龄集系列2020年实现营收2亿余元,同比减少38.79%;定坤丹系列实现营收3亿余元,同比减少41.54%,由此导致广誉远报告期内毛利率下降7.29个百分点。
为恢复因疫情丢失的市场份额,广誉远一度加大投入,通过终端促销、消费者教育、学术推广、广告投放和买赠活动等多种线下活动全力扭转销售下滑趋势,并在2020年下半年稳定了销售局面,实现了 0.18%的销售增长,但仍难完全弥补疫情造成的缺口,全年营业收入下滑 8.85%。
而在行业变化之外,也有业界人士分析称,广誉远业绩表现不佳也可能受控股股东东盛集团资金紧张的影响。自去年以来,广誉远已多次发布东盛集团被动减持公告。在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报中,东盛集团的质押比高达96.94%。
此次山西国资入股,也是东盛集团通过质押股权的形式清偿其欠付晋创投资的相应债务。不过,从山西国资方面来看,其不仅仅实出于维护权益的目的。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7年以来,国资委或国有企业响应中央政府号召,纷纷利用资金成本优势,对民营企业展开纾困工作。虽然这些民营企业身处困境,但仅是资金困境,相对整个社会企业,这些上市公司还是优质标的。获得国资注入后,民营企业可以解决资金困境和经营困境。”
山西国资方面也直言,本次权益变动的目的是,一方面为维护国资权益,解决信息披露义务人与东盛集团之间的诉讼纠纷,另一方面为有利于推动山西省中医药产业升级,培育山西省中医药高端品牌,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增强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维护中小股东利益。
中医药行业迎来空前机遇:广誉远获国资入股有望乘势而上
如王赤坤所言,作为拥有近50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民营企业,广誉远如今虽身处经营困境与资金困境,但相对整个社会而言,仍是优质标的。
尤其自2020年年初疫情发生以来,以传统中医药为主导的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已在全球148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疫情不单引起了国家对中医药的空前重视,也为身处中医药行业的企业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会。目前,国家正全力推动中医药的产业化,这不仅出于国家健康策略的需要,也是国家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一周时间里,国家密集推出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医药行业发展——6月29日,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支持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推动中医药服务走向世界;6月30日,国家卫建委、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指导加强中医药工作,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7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四部门于近日共同编制《“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设3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重点提升中医药基础研究、优势病种诊疗、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医药装备和中药新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能力。
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医药行业也迎来时代机遇。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2025年中医药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6-2020年,我国中医药制造市场规模已从640亿元增长至73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6%以上,而在利好政策的驱动下,到2023年,中医药市场规模预计有望达到亿元以上。
在此背景下,中医药企业更需紧抓机遇、乘势而上。从目前国内头部的中医药企业发展来看,无论是云南白药、片仔癀,还是同仁堂,做大做强中医药老字号品牌,都不仅要继承传统中医药优势,还要加大研发和创新,更要在品牌建设和营销上不遗余力,这其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巨量的资金。这是广誉远、九芝堂等民营企业的不能承受之重,而云南白药、片仔癀、同仁堂则凭借着国资经营的先天优势快人一步。
如今,广誉远获国资入股,资金掣肘或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也有机会在行业大势之下,谋求更有利的发展前景。
此次股价大涨过后,不少投资者期待着广誉远能成为下一个片仔癀,但企业发展终究还是要回归本质,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从此前财报数据来看,广誉远销售费用投入过高,研发投入则略有不足,牵手国资后,广誉远若想实现品牌“复兴”,那么通过研发与创新抬高核心壁垒、打造全新护城河,是其不能绕过的必经之路。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