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未停止探索星辰大海。
今年1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白皮书提出,越来越多的国家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航天事业,世界航天进入大发展大变革的新阶段。未来5年,中国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
《2021中国的航天》指出,将研究制定商业航天发展(行情000547,诊股)指导意见,促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中国商业航天自2015年政策放开以来进入快速发展期。七年间,商业航空从无到有,如今已是年均增速已超20%、规模超万亿元的庞大产业。艾媒咨询预测,2022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步入黄金发展期。
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的商业化应用带来大量发射需求,现有运载能力不足。蓝箭航天、星际荣耀、星河动力等主打火箭研制和商业发射的商业航天企业应运而生。
星河动力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夏东坤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 商业航天是“三高一长”(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行业。航天技术取得突破,回报周期也是依然漫长。
即使如此,商业航天依然受到各界资本青睐。据华泰证券(行情601688,诊股)统计,2011年至2021年,中国商业航天领域总披露融资额达243.1亿元。其中,2021年就超64亿元。华泰证券预测,2023年将成为中国商业航天大年,商业航天板块是未来几年重要投资方向。
“目前,商业航天市场的发展模式相对比较单一,还处在共同做大蛋糕的阶段。只有成本降到一定程度以后,行业才会逐渐繁荣。在航天领域,‘国家队’和‘民营队’相辅相成,既有交叉也各有侧重,共同把这个市场进一步做大。”夏东坤说。
商业航天进入3.0时代?
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与政策端的支持密不可分。2014年底开始,国家层面出台多项利好政策。次年10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局共同印发《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提出探索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市场化、商业化发展新机制,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开发。
航天产业链包含运载端(火箭制造与发射)、应用端(卫星的生产和应用)等方面。截至2021年底,已注册的商业航天相关企业数约200家。卫星制造、卫星运营、火箭研发生产和发射、地面测控、试验服务等产业均培育了一定数量的企业。
但从产业链来看,大部分商业航天企业集中在卫星制造、卫星发射服务的总体和零部件供应方面,承担运载任务的航天服务企业较为缺乏。
据华泰证券数据,2015年至2021年,中国运载火箭商业发射次数共计84次。其中,“国家队”承担发射任务77次,占比91.67%,是运载火箭商业发射主力军。而美国2020-2021年间共计95次的火箭发射任务均由私营企业完成,其中SpaceX为火箭发射主力军,发射次数占总发射次数的58.95%。
在运载火箭领域,虽然我国已涌现出不少明星企业,但整体仍偏少偏弱,运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如今,国内4家民营火箭公司先后进行了8次入轨发射尝试,其中星际荣耀和星河动力相继入轨成功。星河动力成为国内首家实现连续成功入轨并率先迈向产业化的民营火箭企业。2022年至2023年,还有多家民营火箭公司的多个火箭型号等待首飞。
2022年8月,星河动力研发的谷神星一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意味着谷神星一号火箭将迈入规模化商业发射交付阶段。它是由星河动力研制的四级轻型商业运载火箭,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最大运力300公斤,可为国内外卫星客户提供微小卫星的专属、共享、搭载等定制化发射服务。
夏东坤介绍,谷神星一号研发成本约1亿元,而生产单枚火箭的成本则不到3000万元。“如今,谷神星一号的订单金额总计约4亿元。如今订单量已经排到今年年底。”夏东坤说。
夏东坤还向时代周报记者披露,“谷神星一号”以市场化机制运作,提前进行长周期部件如发动机的生产,实现滚动生产,可将原本一年的预定时间缩短至4-6个月。
“‘国家队’承担非常多的国家科技进步引领作用,不能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是积极探索前沿技术。‘民营队’则可采用最成熟、最稳定、成本最低的技术,进一步将技术产业化。我们要以更广阔的眼光去看待这一增量市场。”夏东海表示。
在“国家队”和“民营队”之外,综合了二者优势的全新势力也在悄然壮大。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
资讯
焦点
- 瑞信(CS.US)CEO发表备忘录 试图让市场相信其财务稳定性
- 财务大臣重申捍卫日元立场 日本央行9月政策会议摘要提及政策转向
- 英国迎来黄金抢购潮 新政府“迷你预算”刮起恐慌风暴
- 高盛:美国家庭和外国投资者将分别净抛售1000亿美元股票
- 违约概率飙升至至少10年来最高水平 百年银行巨头瑞信被传“爆雷”!
- 美联储在加息速度问题上已现分歧 市场Q4能否扭转颓势?
- 进一步加码全球黄油市场 威士兰乳业收购新西兰乳企Canary Foods
- 国际能源署警告:欧洲在今年冬天将面临“史无前例”的天然气短缺风险
- 欧盟能源监管机构合作局:势将为每日电价设定一个上限
- 能源价格暴涨139%!德国8月PPI同比飙升45.8%创历史最大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