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新视野 > 正文
春节申遗成功 人类非遗再添中国文化瑰宝
2024-12-10 11:22:55 来源:中新网 编辑: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作为中国人最隆重、最热闹且象征着团圆和希望的节日,春节在中国人心中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它基于中国人在漫长的农业生产生活中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承载着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习俗仪礼、技艺与知识,表达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一遗产项目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修养,促进家庭和睦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和文化创造力提供了持续不竭的动力。

2022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就开始着手推动春节申遗工作;2023年3月31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提交了申报材料;同年12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2024年12月春节申遗成功,整个过程历经两年多的时间。从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到申遗成功,足以证明春节文化在全球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是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重要渠道。据不完全统计,近20个国家和地区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春节民俗活动已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文化盛事。

随着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该遗产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论是对于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还是对于树立文化自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刘魁立:它的意义特别重大,在于它强调了我们所说的过大年,能够在世界范围里受到大家的尊重和保护。习总书记提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一个理念,其中就包括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问题。这件事情对于中国人过年这个活动是一种承认,而这种承认彰显了我们自己的民族特点,也是一种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的体现。因此不仅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可以歌颂、可以纪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

再有一个多月,中国即将迎来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

与世界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以物质为核心载体,强调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是被各地人民世代相传的、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文化实践、表现形式和知识技能。打个比方,故宫是世界遗产,建造它所采用的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个国家、民族的口头传统、乐舞、戏曲、工艺、炮制技艺、历法等都属于“非遗”范畴,还有一类非常重要的,就是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在此次春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前,我国的端午节和二十四节气分别在2009年和2016年也被列入此名录;羌年作为羌族的传统节日,在2009年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共分为三个类别,分别是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名录和优秀保护实践名册。就在春节申遗成功的第二天,北京时间12月5日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审议并通过我国“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和“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三个非遗项目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再加上春节申遗成功,至此,中国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代表作名录39项、急需保护名录4项和优秀保护实践名册1项,共44项,总数居世界第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 巴莫曲布嫫:转名录这个机制是今年第一次启动,允许遗产项目在不同名录之间转移,即便是代表作名录的,如果保护得不好,也可以转入急需保护名录,急需保护名录因为采取保护措施有效,遗产项目的存续力得到了提升,也可以申请转入到代表作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有成功经验,也可以纳入优秀保护实践名册里面去,实现了遗产项目在三个机制下的转入和转出。特别凑巧这次只有我们中国提出的3项申请,都得到了审查机构的推荐,委员会也都全部予以评审通过。

近年来,我国一大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遗项目得到有效保护,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例如各级人大、政府积极推进非遗相关立法,为非遗保护传承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了强化非遗系统性保护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作出部署。通过建立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推进区域性整体保护,以及加快传承体验设施建设,我国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日益健全,传播普及水平不断提升,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教授萧放:中国政府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履约方;另外一方面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藏量太丰富了,有几千年没有中断的连续性、持续性的文明,所以它保留下来非常多的活态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叫非遗。之所以说世界第一,就是跟优秀文化传统的丰富有关系,跟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系,跟具体管理部门推进的专家学者的合力作用有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刘魁立:没有哪一个时代,也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够这么关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把它放在自己的文化战略当中去考虑。而这件事情正说明我们的民族是有前景的,是有前途的。而且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保护和尊重,对建设新的时代,新的民族文化,是有意义的。

目前,我国非遗资源总量近87万项,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557项(包含3610个子项)。认定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万多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068人。

关键词: 春节申遗 伊利奶粉上不上火 尿布一般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cqtime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传媒网-重新发现生活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8553 5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