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连几部戏打戏拉胯,让观众再一次发出“武打戏没落”的哀叹。
《雪中悍刀行》被吐槽是PPT式的武打戏,别人家的打戏拳拳到肉,又快又燃,这部剧的打戏又慢又令人摸不着头脑。
《风起洛阳》的打戏一开始还被一些网友夸,后来被发现剧中某处的打戏从招式到镜头都抄袭了另外一部动画。
曾经,武侠片、动作片是影视剧中一个很重要的类别,出现了不少经典作品,也捧红了很多武打演员,武侠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今,国产剧中的武打戏却频频被观众吐槽,打得假,打得水,不伦不类全靠慢镜头。
武打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如今这种地步的呢?
“中国武打戏没有信仰”
动作导演张泽斌认为,现在市面上的武打戏之所以被观众吐槽,很大一个原因是他们打得很“假”。
“这个假不是说非得打得拳拳到肉,而是不管他们用什么方式飞起来,观众都找不到他们飞起来的着力点。”张泽斌说,“你看李安的《卧虎藏龙》,章子怡和杨紫琼在屋顶追逐的那段打戏,不管从哪个镜头分析,她们飞的动作都能找到发力的支点,比如脚蹬一下墙,人弹起来,但现在有些玄幻仙侠剧,在空中飞来飞起,却没有发力点,或者用手指一划拉,对方就倒地了,动作缥缈得让观众无法信服。”
除了实操方面的问题,动作导演孙文治觉得,很多动作导演从一开始拍摄的时候,理念就出现了问题。
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中国的动作片已经到达了一种极致,不管是袁和平、洪金宝等人拍摄的功夫片,还是陈小东参与指导的武侠片,后辈都很难超越他们。也许是为了创新,很多导演在拍武打戏的时候,会集合各种武打元素,比如泰拳、好莱坞式的武打动作,也会利用威亚、特效等东西去营造一种视觉特效,但他们并没有真的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最后搞着搞着就成了现在这样一锅乱炖的样子。
“就像一个民族没有信仰一样,中国的武打戏如今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孙文治说。
孙文治直言,武打戏并不是单纯的套招,而是要服务于文戏,动作指导在设计动作的时候,要理解剧情和人物性格,结合这种理解为演员设计出合适的武打动作,“现在很多人拍武打戏只会模仿其他戏里面经典的镜头,也没明白人家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动作,为什么要用慢镜头。”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就是时间不够。
“有很多导演对武打戏不重视,觉得不就是打戏么,随便搞几下就好了,像我们以前拍打戏,一场三个人的打斗戏,最少要拍一周,但现在很多人都在拿拍电影的时间拍剧,三四个月就拍完了,往往留给打戏的时间只有一天。”孙文治说,“时间紧张,制片组压力也大,就想找个便宜又能在规定时间内把事给干完的人。”
其次,在影视行业快速发展的那几年,从业者鱼龙混杂,劣币驱逐了良币。
孙文治透露,有的人刚入行做了几年替身,或者只是作为助手参加了一个大戏的拍摄,就通过各种关系成了动作指导,也许他功夫很好,但他并不具备设计动作和镜头的能力,也无法站在一个动作导演的思维上去考虑武打戏该怎么拍,所以很多武打戏为了打而打,没有为角色服务。
还有就是武行人才凋零。
在2000年的时候,武行的价格是6000—8000元一个月,二十多年过去了,其他诸如服装、化妆等职能部门的工资在不断的翻涨,而如今武行的价格却还在几千元层面,只有给大电影或大制作的电视剧做替身时才可能月入过万。
微薄的酬劳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也让资深的武师无法养家糊口,导致行业里优秀的人才越来越少。“现在能吃苦的年轻人也少了,以前做武行的人身体素质好,可以为了一个镜头从二楼直接跳下来,现在没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吃苦把武术练到非常精进的地步,想在行业里找个武功非常好的替身也挺难的。”
此外,工业化流程的制作方式下,很多导演只喜欢跟同样的团队合作,来来回回都是一样的人,观众也难免会看腻,有一些武打戏拍得还不错的新人,因为入不了主流的视线,空有想法实现不了。
“比如有一个动作导演叫罗杰,他的作品都是一些网剧或网大,质量上跟大剧没法比,但创意看得出来很不错。”孙文治盛赞。
“短平快”的制作流程,不仅导致动作指导没有时间打磨动作,也让没时间训练的演员,呈现出的效果差强人意。
“有追求的剧都是照着电影的模式走,动作组提前进组设计重场戏的动作,演员提前进组参加训练,但现实是,能够做到这点的剧组不到一半。”孙文治透露,“能够参加训练的大多也都是新人演员或男三男四之类,主要演员即使想练,也未必有时间,很多时候都只能拍摄时现场教一下他们。”
还有更多演员,已经默认武打戏是武替的工作,凡是遇到稍微有点难度的武打戏,要么要求动作组降低难度,要么一句“不会做”就把导演怼回去了,在这期间,动作导演也见识了太多“作精”。
“有次剧组都打好了光,动作指导也示范完了动作,就等那个小鲜肉做个动作就行,结果一堆人等着,那个小鲜肉竟然说等他打完那把游戏了再拍。”一位不愿具名的动作导演对搜狐娱乐吐槽道,“还有一个总演霸道总裁的流量演员,拍戏从来叫不动,几乎没按时开过工,稍微一超时就跑得不见人了,拍武打戏的时候,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让我们改动作。”
让该动作导演最头大的则是一个选秀出身的“富二代”小花,不知是年纪小还是怎地,这个小花特别“作”,现场打游戏,自己玩还不行,要叫一堆人陪着她玩,玩好了才能拍。化妆没化到她的心意上,她就说不拍了,导演只能出动制片人去哄她。现场不允许其他工作人员叫她名字,叫老师也不行,嫌叫老了,就得叫“小xx”。
上面的奇葩人物也许忍忍就过去了,但有个空有美貌毫无演技的“花瓶”小花的行径,让这位导演感到有些气愤。
“有次拍一场马车戏,大部分危险的动作武替都已经帮她做完了,只需要她站在行驶的马车上露个脸就行,她问这个安不安全,说自己不专业不太会做,那个武替也是性子直,直接说,你不专业没关系,我们专业,不用担心,没想到这句‘不专业’刺痛了她,她当时就要求剧组开除那个武替。”该动作导演无语地说,“剧组能怎么样,又得罪不起演员,只好开除了那个武替。”
这些林林总总的奇葩遭遇让这位动作导演早已变得“佛系”,他深知他们这样的职能部门都是为演员服务的,所以再遇到这样那样不合理的要求,他们也不会争辩什么,演员愿意做动作,他们就出演员愿意做的方案,演员不愿意做,或者身体协调性确实太差,他们就调整成演员能做的方案。
“武替本来的职责是帮演员完成他们达不到的东西,比如动作难度太大,或他们动作不够唯美时,但现在很多人明明能够做到而不去做,只是因为怕疼、怕脏而不愿意做。”孙文治说,“从艺术角度来说,这些其实都是他们应做的本分,但很多演员被行业里惯得,已经分不清哪些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有的演员倒是也不矫情,遇到危险武打戏也敢自己亲自上阵,但如今大多数导演却不敢太让他们冒险,因为一个剧组上千号人,主演如果受伤了就得休息,剧组等不起,还有一些流量演员,稍微磕碰一下就上热搜,冲动的粉丝还会去拍摄现场赌剧组。
从业这么多年,孙文治也遇到过不矫情肯吃苦也喜欢拍打戏的演员,他提到黄景瑜、欧豪和朱一龙,说他们遇到武打戏,能够自己上的基本上不用替身,受点小伤也从不在意。
武打戏的没落是暂时的?
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了目前国产剧中的武打戏不好看,很多人都说武打戏没落了,作为从业者作何感想呢?
张泽斌坦言确实会有这样的感觉,他刚踏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大家为了一个动作,可以改很多次,可以冒险,还有人为了设计好一场戏,失眠一整个晚上,但现在很少有这样的创作氛围。
“也许从称呼上,也能够感受到这个行业的式微。曾经武术指导、动作指导、动作导演各有分工,但如今大家对这些都蛮不在乎了,统一叫动作指导。”
孙文治也觉得,跟以前的武打戏相比,现在作品中的武打戏质量确实有很大问题,但他认为这种问题主要还是整个行业趋势导致的,演员没时间练,剧组没时间拍,再加上功夫片在市场上并不是很受欢迎,有时候动作导演耗费心力拍出来的一部功夫片,票房还不如一个低成本的喜剧片,渐渐地动作片也就越来越少了,也导致很多创作者对武打戏并不是很重视。
如果创作者重视,也不是拍不好武打戏。比如《长安十二时辰》,孙文治就觉得拍得还不错,这部戏拍了七个多月,武打戏很多演员都是亲自上,而且是拳拳到肉,相比业内其他作品,已经非常精良了。
如今观众频频吐槽武打戏,孙文治和张泽斌认为这未必是一件坏事,说明大家开始关注到这一个现象,当观众不买单时,老板肯定就会慎用那些团队,也会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许在后期拍摄的时候,就会多给动作团队一些时间,让他们打磨出更精彩的打戏。
张泽斌和孙文治都认为,武打戏的没落只是暂时的,只要给够创作者时间和空间,“也许再过个十年八年,又会唤起大家对于功夫片、武侠片的热爱”。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