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会谢,就不能走点心吗,我们是韭菜又不是傻子。”
#猎罪图鉴官方棉花娃娃#热搜话题下面,不少粉丝发出了吐槽的声音,有的觉得不好看,有的觉得188的价格太贵,也有网友觉得可爱已经加购。
虽然吐槽声音不少,但大部分的粉丝似乎已经习惯了“养娃”这一饭圈的新规则。
《山河令》《开端》《恰似故人归》这些热门剧官方都有自己的“娃”,而大多数明星们也在粉丝的自发组织下拥有了无数个造型各异的棉花娃娃。
微博上“棉花美娃娃”的超话已经有近百万粉丝,常年占据动漫超话的榜首,其他跟棉花娃娃相关的话题互动也很活跃。
一些路人还带着猎奇的心理来看待娃圈时,殊不知这些无痛当妈的娃妈们已经引领了新的风潮,还撬动了一个产业。
生娃不易,养娃更难
棉花娃娃最早起源于饭圈文化盛行的韩国,EXO的娃娃是很多粉丝的娃圈启蒙。
随着内地偶像文化的盛行,“养娃”也开始内地粉丝间流行起来。
粉丝们购买娃娃后,还可以对其服饰、妆容以及加入塑料骨骼进行形象改造,抱着精心装扮的娃追星,已成为不少粉丝的应援标配。
小苏买的第一个娃是2017年王俊凯粉丝做的娃,当时她在微博上刷到了别人养棉花娃娃觉得好可爱,自己也想拥有一个,就下单了,全款+邮费一共是118元。
棉花娃娃的制作周期非常繁琐,通常由娃妈来设计或者购买画稿,然后要跟工厂合作拿到打样,之后会跟粉丝一起修改,有时候需要改不止一版,返厂几次之后最终定稿,开团之后还要等待工厂排期。
从下单到收到娃差不多等了大半年的时间,小苏说这是娃圈的潜规则。“一般娃娃100人200人成团,特别可爱的娃娃可能一两天群就满了,所以不能纠结,要第一时间付定金了却心事。”
而参与那种小的娃妈或者粉丝体量没那么大的明星,通常等待的时间会缩小很多,而且小画手的团会让粉丝更加有参与感。
通常小娃妈的群会把每位粉丝都拉到群里,并且每位群组成员都可以对娃娃设计提出修改意见。“这个过程就像是大家一起生了个娃。”
对于养娃的粉丝来说,其实“生娃”本身成本并不大,除了需要“怀胎十月”的等待之外,裸娃的均价基本在40—100之间。
但“生娃”只是第一步,养娃才是“烧钱”的开始。
作为养娃“大户”,安若是博君一肖和时代少年团的粉丝,迄今为止她已经养了快60个娃,这些裸娃大概花费了近5000元。而养这些娃,安若每个月的花销就不止5000元。
“那些衣服太好看了,我根本忍不住,我可以穿的一般,但我娃必须是最靓的崽。”年纪轻轻的安若已经领悟到了当妈的真谛。
可最靓的崽都是用钱堆出来的。
翻看微店、淘宝等平台,一件普通的娃衣均价都在50块钱左右。而通常安若都会给娃买一套服装,还要买配饰、帽子、首饰。甚至有的粉丝会给娃化妆,买一些娃的“化妆品”。
因为是时代少年团的团饭,安若自己还会给几个娃做打歌团服,就算是在娃身上,团魂也必须得拿捏住了。
她的下一步计划是买个娃帐篷,好能带着娃去野餐。购买骨架改造棉花娃娃也在她的计划里,她希望自己的娃可以真正“动起来”。
不过更多的还是像小苏这样相对“理智”的粉丝,养娃五年,她现在有马嘉祺、丁程鑫、王俊凯、易烊千玺在内的7只娃。
但在好看的娃衣和道具面前,小苏也会偶尔失控,一次花个2、300块钱,一上头1000块钱也就没了。
始于偶像,终于陪伴
虽然娃娃在圈外人看来长得都差不多,都是可爱的Q 版娃娃,但粉丝还是能一眼识别出哪个娃娃是自己的爱豆。
像安若就对自己的娃娃如数家珍,她不仅能分清每一个娃的属性,甚至还能记清为什么买这个娃,说出每个娃的区别。
小苏也介绍其实每个娃都会有明星的特点,比如痣之类的,还有一些娃的眼睛颜色也会是明星本人的应援色。
在安若和小苏看来,这些娃跟其他的明星周边不一样,它们都是有灵魂的,能陪着自己。
跟她们有一样感受的人不在少数。微店近日发布的《2021棉花娃娃玩家洞察报告》显示,在回答这一调研问题时,有58%和55%的受访者勾选了“情感寄托”和“收藏带来的快乐”选项,选择“分享晒娃的快乐”和“体验养成的快乐”的玩家也都超过了20%。
娃对一些粉丝来说不再是冷冰冰的物件,而是一个个有灵性、有生命、有陪伴感的伙伴。
小苏的第一个娃陪着她在异地上学,“第一次离开家很不习惯,多亏有小凯的娃娃陪着我,让我觉得没有那么孤单,后来又陆续有了几个娃,我是属于现在工作了都还会跟棉花娃娃对话的性格。”
娃对于安若来说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我特别喜欢一个人吃饭,以前偶尔也会觉得孤单,但现在我每次自己出去吃饭都会挑个娃带着,有时候还会因为选哪个而纠结,吃饭的时候就让它在我对面,像有人陪我一起吃饭一样,减少了我很多的孤独感。”安若说她跟这些娃的感情就因为爱豆,但也许以后她脱粉了爱豆,也不会抛弃这些娃。
在社交网络上,有不少粉丝在分享自己的“娃片”,跟其他伙伴一起交流养娃心得,像父母溜娃一样,也会带着自己的娃跟朋友的娃见面,不让自己的娃孤单。
“看着我娃就跟养了一个倍儿长脸的孩子一样,会跟朋友们提自己养娃了,然后讲这个娃娃的特质,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哪里能买什么衣服。我还安利给身边的朋友,在我的影响下,身边的几个朋友都走上了养娃之路。”小苏说自己身边的养娃大军在不断壮大起来。
安若还会在网上学习棉花娃娃妆容改造教程,头发的打理、服装的搭配,甚至还会自己动手给娃做娃衣。“养娃之后我的生活丰富了很多,好像真的养了个孩子一样,也会操心很多,我身边还有不少朋友在鸡娃,觉得自己的娃必须得最漂亮,还送去专业的化妆。我没那么夸张,觉得娃能开心就好。”
与曾经可望不可及的追星相比,如今偶像和粉丝之间的距离在不同程度的缩小。偶像逐渐演变成了更具有精神陪伴价值的“商品”。
养娃的走红也是在偶像本人的承托之下,“精神陪伴”成功落地的表现。
娃创36计
养娃的需求越来越多,娃的衍生产业也被安排了,各显神通,开启了娃创36计。
土豆是一名画手,她是学设计出身,最开始她会在微博上接一些明星的漫画版稿子用于做周边,后来开始有粉丝找她画娃的设计稿。
据她介绍,其实粉丝来做娃,基本是为爱发电,不会从中盈利太多。
像一只娃娃的设计稿平均大约在200—500元不等,打样费一般在1000左右,订单量越大,娃的单价越低,一般裸娃在50块钱左右。
这点也得到了安若的同意,她了解到,很多大粉并不需要靠做娃来盈利,他们通常会扣除掉必要的费用,然后用这笔钱以明星的名义来做公益,这也是很多粉丝愿意支持大粉做娃的原因。
“不过也有很多所谓大粉被粉丝排雷,不是不让你挣钱,可你不能打着做公益的名义盈利”,安若说这就触犯到了粉丝的逆鳞。
小苏也科普道,“虽然这里面有赚钱的门道,但饭圈大粉如果知道了你在组织做这件事情肯定会要求你属性很纯,不能说对家卖自家娃娃或者cp粉卖单人或者杂食(多重属性)来卖。”
除了卖娃之外,“娃创”里相对盈利较多的是娃衣。那些来自“顶流娃太”常常一件难求,甚至被炒出高价。像白桃汽水、酥饼仙、木鬼等KOL的娃衣在闲鱼上可以溢价4、5倍。
土豆目前就是一名娃衣设计师,她跟朋友合伙开了微店,虽然还没做大,但已经开始盈利了。
土豆的店里都是手作的娃衣,相当于“私人订制”,这是目前很受欢迎的娃衣形式。
“给娃设计衣服要跟给小孩儿设计衣服一样,不仅要考虑款式,还要考虑季节性、节日性,有的时候还要去了解娃的背景和性格,你当娃是活的,你设计出来的衣服才有灵魂”。
土豆现在也在考虑要不要跟工厂合作做一些批量的娃衣,毕竟批量生产价格不高,平均每套不超过50元,很适合走量,但这又很容易没有特色。
有了“娃衣”就少不了“娃片”。一般粉丝会自己拍摄娃的日常,但摄影技术不太好的粉丝也会选择“娃片”摄影师给自己的娃拍照。
这些摄影师均价在100块钱以内,可拍室内、室外,有的还包括给娃做造型。
一般拍骨架的要比普通的贵一些,带骨架的可以拍定格动画。后期也会进行调色、修图,跟普通人拍写真差不多。
而娃圈的火热也盘活了一部分“黄牛”。疫情以来,朋友圈的黄牛开启了啥都卖的模式,娃就是黄牛们新开拓的业务之一。
不少娃都做成了限时限量的销售,粉丝要买基本得靠抢。这抢的中间就给了不少黄牛机会,这也是很多娃溢价的原因。
一些明星最近爆火了,那么他的二手周边娃娃们的价格就会被炒上去。而因为娃的周期太长,可能到手了粉丝都脱粉了,黄牛还得预判明星的大红程度。娃娃的价格是跟着明星的流量不断变化的。
棉花娃娃会是门好生意吗?
任何一个小众圈子的走红都免不了野蛮生长。
根据微店在《2021棉花娃娃玩家洞察报告》显示,2021年棉花娃娃线上交易额已突破10亿元,而2018-2019两年间,棉花娃娃玩家线上支付订单数增长情况,同比上年增长率均超过200%。
这10亿元背后,伴随的是侵权、供需不匹配、资金安全等多重隐患。
明星周边侵权向来是圈子里的“潜规则”,不少艺人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粉丝制作的棉花娃娃算不算侵权呢?搜狐娱乐咨询相关律师,得到的答案是:只要有明确的明星属性,不管盈利与否都属于侵权行为。
据律师介绍,但凡使用了明星本人或者其作品中的形象,没有进行官方授权进行二次创作使之盈利或者商用的都属于侵权行为。
但因为明星和粉丝之间的关系,大多数明星并不会因为被售卖周边去维权,一是维权的时间漫长,二是并不会得到太多实际的利益。
而棉花娃娃的市场上也存在一些明星的衍生的娃,它们可能不专属于某一个明星,而是CP粉的产物。面对这种情况律师也表示,这是在打擦边球,如果在售卖时明确表示来源于某些明星的属性,本质上仍然侵犯了明星的肖像权,不过如果要追究责任的话取证会相当繁琐。
明星不追究不代表“侵权”就没有隐患。随着娃圈的火热,一些影视剧早已开启了“官方娃”。
《山河令》《开端》《恰似故人归》《猎罪图鉴》等剧综的都有官方授权棉花娃娃,虽然官方的娃相比粉丝的野生娃价格要高,娃的外形也没能让一些粉丝满意,但官方得了“正版”俩字,在法律范畴是站得住脚的。
也许是意识到了法律上的安全隐患,一些娃妈已经跳脱出明星周边,开启了原创娃模式。像白桃弟弟&汽水妹妹、奶酥、酪酪、扑棱蛾子等都是很受欢迎的原创娃,这些原创娃也占据了娃圈相当一部分的市场。
其次,娃圈的供需还不够匹配,所以周期才如此漫长,也是因为市场不够规范,娃圈内也存在着不少交易上的隐患,经常出现娃妈卷钱跑了的事件。
每次“娃圈”进入大众视野,几乎都是以一种猎奇的角度。大众试图在里面寻找商机、寻找噱头。
不过就像每个红极一时的小众圈子一样,娃圈也会突然涌入一群人喜欢,也很快会有人放弃,最终再次恢复平静。而娃圈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只有不断调整和规范才能走的更远。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