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资讯 > 正文
“低价充值返券”套路背后暗藏消费陷阱,海量消费投诉引关注 每日焦点
2023-04-20 20:24:23 来源:人民网 编辑:

“29.9元充值100元话费”“49.9元充值200元话费”……取快递、看视频、玩游戏时常会弹出这样的内容,有记者近期调查发现,这样极具吸引力的低价充值活动实为消费陷阱——充值获得的不是话费而是数十张话费满减充值券。业内专家表示,一方面商家这种行为涉嫌以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另一方面部分平台及App帮助这些不良广告商让消费者频频踩坑,有失平台监管之责。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胡女士在一丰巢快递柜取快递,扫完二维码打开柜子后,手机端自动跳转了100元话费优惠券包界面。当点击“立即领取”后,跳转的界面显示“您的7000会员积分即将过期,积分可抵扣70元”“仅需29.9元就可以领取100元”。“这100元事实上是券包,我必须要向下拉动到第二页的界面才能看到详情解释。这个商家活动的解释方是上海云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胡女士说。记者联系了该公司留下的客户电话“4001802500”,客服回复:话费券并非直接充值话费,话费券单次充值100元抵扣5元,一共20张,等值金额100元。若已经使用App会员权益则不支持退款。据调查,不仅仅是取快递,从黑猫投诉等平台反馈发现,一些视频、游戏等软件也植入了大量此类广告。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多个调查场景显示,有的“低价充值话费券”广告会把“券”字故意“藏”起来,通过隐藏详情页、缩小“券”的字体大小等手段,让消费者误以为是低价充话费。有记者做了一组计算,如果需要消耗20张“满100-5元”话费券,需充值2000元,并且还自费了近30元购买100元话费满减券,实际单次优惠只有3.5元,更有软件通过设置有效期来减少实际优惠。


【资料图】

有的“低价充值话费”广告变相为返利软件引流。记者根据黑猫投诉提及的投诉线索,在应用商店中对多个提供话费券的App进行查找发现,其简介内容均涉及“省钱”“优惠券”“返利”等内容。记者调查发现,上述App的功能大致分为两个板块,一是各大影视平台会员折扣权益,另一板块是淘宝、外卖优惠券权益。所谓的淘宝、外卖优惠券权益,则是通过链接跳转,将用户引导至淘宝、饿了么等平台。据奇安信行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裴智勇说,这种充话费广告大都是利用技术手段,以插件方式寄生在一些平台网页或App旁边的插栏、支付结果页、跳转页面等位置,甚至是在劫持系统后以垃圾广告形式出现。

还有部分App为赚快钱变相收取会员费。据记者调查发现,松鼠果果、小熊快省等App都无法在应用商城中下载,只能通过点击短信中的链接在浏览器下载。消费者花费29.9元实际上所支付的是App的“一次性会员费”,广州消费者刘女士表示,一些App在收取“一次性会员费”之后再也打不开了,有的则换了个名称变成其他购物返利软件。由于29.9元与维权的成本相比微不足道,消费者往往会自认倒霉。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对老年人来说,这种广告的诱惑性和“杀伤力”不小,也容易引发一些误操作导致老年人被骗;此类App还有可能在下载过程中插入一些工具包,进而非法获取用户个人信息。

图:互联网低价充值返券话题热词分析

来源:人民众云

近年来,运用互联网打擦边球的隐蔽性、技术型犯罪越来越常见,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却越来越大,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据人民众云统计发现,“低价充值”暗藏陷阱的相关报道已被转载近百篇,近一个月以来,舆情信息3802篇,负面敏感信息超过75%。

图:互联网低价充值返券话题热词分析

来源:人民众云

而近年来该类问题已屡见不鲜。比如,2022年6月,《湛江晚报》就曾报道,湛江市消委会陆续接到多起消费者关于某充值平台充值未到账的投诉,涉及人数众多,涉案金额较大,被投诉方均指向一款APP。消费者投诉称,某APP以充值某样商品或服务会部分返利为诱饵,吸引消费者选择其为充值平台。比如消费者选择在该平台充值电费200元,实际只需要支付192.4元;充值话费200元,实际只需要支付188.8元。如此优惠,让一些消费者认为有便宜可图,于是心动不如行动。结果是该APP收到消费者的钱,却一直未成功充值,消费者拨打客服热线时也无法接通。

湛江市消委会接到投诉后,立即开展调查了解。该充值平台负责人称:用户在充值平台下单,订单和钱转到相关公司去充值。但该公司收到钱却以种种理由不充值,也不退还。这属于有预谋的侵占公众群体财产。由于该APP涉嫌存在违法经营行为,公安部门已查封其账户并扣押了电脑,无法正常运营。

市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充值平台属于第三方,消费者想要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把钱支付给充值平台,平台返利,充值平台再把钱充值到相应商家账户,这种运营模式属于一种新消费模式。但有些平台用心不良,打着返利的旗号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给消费者下了“套”。个别消费者未意识到其中存在风险,认为平台收到资金,会如约充值到相应的商家账户。待到消费者发现问题时,钱已经花出去了,也无法与平台取得联系,尤其是异地消费者,平添维权难度。该市消委会提醒:目前诈骗方式层出不穷,消费者要擦亮眼睛,充值时选择正规渠道,避免“入坑”。

对于此类屡禁不绝的问题,近日中国经济网也评论:“说穿了,低价充值不过是一种营销话术和噱头,这种‘不清不楚’的宣传辞令就是为了引诱消费者坠入低价陷阱。此类行为已涉嫌以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相关监管方与平台方不能忽视与漠视,应切实负起责任,依法依规填平消费陷阱;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别把陷阱当‘馅饼’。”

此外,据人民数据研究院观察,众多媒体也曝光了近年网络游戏行业也经常出现电诈类骗局,声称“低价充值”“充值解冻”等等,大量不知情的玩家和网友上当受骗。公安部门和国家反诈中心曾公开提示:买卖“游戏币”、游戏账号时,不要轻信“低价充值”和“高价收购”,不要轻易点击对方提供的网址链接,一定要在官方平台上进行操作。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报警。大家要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提高警惕保持理智,主动学习有关网络安全知识,筑牢安全意识。

对于互联网低价充值返券类消费乱象,人民数据研究院认为,首先要加强对于互联网平台和移动APP的监管查处和举报监督机制,提升违法违规的成本,形成法治监督的有效制约;其次,要增强互联网平台和网络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做好平台与应用监管,及时排查和下架违规虚假宣传内容。此外,对于消费者来说,小小便宜不可占,要提升安全意识,对于网上低价充值类的引导广告增强判断力,遇到被骗的情况,也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或向平台投诉处理,避免更多的消费者受到影响。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cqtime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传媒网-重新发现生活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8553 5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