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再飞一会。
作者:李勇
(资料图)
编辑:吴双
风品:令煜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新能源汽车,风景中国独好。
4月18日,上海国际车展如约而至。1000余家企业参展秀肌,新能源占据了C位,以至有舆论感叹:取代燃油车的市场大势再度确认。
只是,繁华背后也是烈火烹油。开年以来,部分新势力的销量表现并不理想。比如,2022年多次月销破万的零跑汽车,今年一季度总销量才堪堪破万,卖不动了么?
1
一季度“滑铁卢”背后
要知道,零跑创始人朱江明曾言:“如果零跑 2023 年销量上不去,那后面也就没什么希望了。”
基于此,2023年零跑喊出的目标是20万辆。这意味着Q1滑铁卢后,若想完成年度目标,需从四月起月销超两万辆。能雄起么、好如愿么?
不得不拼了。于零跑而言,销量便是生命线。
回顾发展历程,自2015年成立以来零跑便在与时间竞赛,四年时间便推出了量产车型零跑S01。
公开资料显示,零跑S01定位于电动跑车,价格比肩丰田思域。凭借无框车门、车内穹顶式天幕窗等炫酷设计,该车不仅符合年轻人审美,还提升了续航能力,收获不少好评。
然而,好评不代表销量。2019年,零跑S01全年销量约1000辆,仅完成预期目标的10%。目前已经停售。
此后,零跑吸取叫好不叫座教训,产品设计和定价都有了调整,凭借零跑T03爆火,终于迎来起量春天。
据懂车帝,零跑当前在售车型包括T03、C01以及C11纯电/增程版。2022年,T03交付量61,919辆,较2021年增加58.2%;零跑C11交付量 44,371辆,增加1,019.1%。而2022年9月开始交付的零跑C01,去年交付量为4,815辆。
深入产品层面,TO3定位微型轿车,覆盖5.99万元至9.95万元价格段;C01定位中大型轿车,覆盖14.98万元至28.68万元价格段;C11定位中型SUV,覆盖14.98万元至23.98万元价格段,价格线、车型线丰富不少。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零跑产品体系和定价体现了错位竞争思维。如价位相近的T03与五菱Nano EV,前者要比后者充电时间更短,动力更强、多一个气囊。再如价位相近的零跑C01 2023款525舒享版与AION S 2023款Plus80科技版三元锂,前者功率更高,扭矩更高,开起来更顺畅。
2023年3月1日,零跑发布C11增程版。售价14.98万至18.58万元,大幅拉低增程式SUV基线。且相比C11纯电版,新上市的增程版综合续航里程要更长,应用场景更丰富。
死磕质价比、性价比。根源在于企业高管对销量、规模的追求。此前,朱江明曾直言,当前是抢市场的阶段,走得慢会被别人甩在身后。
2022年9月,随着成功上市,资本加持期许背负下,零跑对销量和规模的追求变得更加强烈。
这也是2023开年增势没能延续,舆论强关注的原因所在:前三季交付量1139辆、3198辆、6172辆,较去年同期下滑了85.9%、6.9%、38.64%,策略失灵了么?
要知道,3月1日零跑推出新品的同时,也调整了在售车型价格:
零跑T03起售价由之前8.25万元降至5.99万元,降幅2.26万元;零跑C11起售价由18.58万元降至14.98万元,降幅3.6万元;零跑C01起售价更由19.38万元降至14.98万元,降幅达4.4万元。
力度足够大,为啥还是销量变脸了?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产品配置随之调整,如零跑C01便把L2级辅助驾驶功能取消了。
虽然C11车系单月锁单达10000+。降价立竿见影,可在行业分析师郭兴看来,降价同时减配的做法,不利零跑的市场竞争力,间接让质价比、性价比打了折扣。同时,价格战伤人伤己,对账面货币资金不多的零跑而言,需避免陷入低价泥潭。
2
新周期之战
零跑差在哪?
或许,也有无奈与急迫。看看特斯拉、小鹏等咄咄降价,一向看重销量份额的零跑又怎能不选择跟注?
何小鹏近期公开表示,300万辆的年销量规模只是汽车公司的入场券,下一个十年,主流汽车公司只会有8家。
没错,国补退场、头部降维、消费缓慢复苏。面对强力洗牌的新周期,日子不好过的并非零跑一家。比如喊出25万辆年销目标的蔚来,4月第二周仅售出700辆,远逊于理想的6300辆。以至于董事长李斌朴侃如果接下来每月销量还是1万辆,就得和秦力找工作去了。
问题是,虽然蔚来2022年负债率超70%、同比增加超7个百分点,可还手握四百多亿现金,且30万以上的主力市场并没大范围降价。
相比之下,仅69.5亿元现金、负债率大增14.86个百分点至57.14%的零跑,有多少腾挪空间呢?
想要最终留在牌桌,首先需跨过亏损这座大山。
卖多少辆才能盈亏平衡呢?
朱江明此前答案是,年销达到40万辆到50万辆。目前差距肉眼可见,盈利自然挑战颇大。
深入一度看,销量只是一方面,一味追逐只会使价格战延宕,从而削弱企业成长性、稳健力。真正的规模效应还需内部专业化、特色化、精细化破壁,即表里如一,才能真正破题亏损魔咒,反之则可能陷入规模陷阱。
当前,新能源电动化的上半场争夺已经落幕,即电机、电控,乃至电池的自主可控。
细观当下佼佼者,无论是特斯拉,还是比亚迪,电动自主化水均很高。
以成本最高的电池为例。特斯拉能自产4680电池,比亚迪则在磷酸铁锂技术路线上研发出刀片电池。受益于此,两者毛利率领先行业。特斯拉2022年的销售毛利率为25.60%,比亚迪为17.04%。由此两者能更轻松应对价格战,有更多降价底气。
反观零跑,同期毛利率仅-15.43%。2019年至2021年更是令人吃惊的-95.73%、-50.63%、-44.30%。
一步慢,步步慢。如此基本面,如何打得起、打得久价格战。
而聚集下半场争夺,开始转移到智能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成了新取胜之匙,特色体验、品质体验成为关键。
应该说,相比上半场起步晚造成的差距,零跑在智能化方面准备较早。2020年10月,零跑便发布了首款全国产化、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规级AI智能驾驶芯片——凌芯01。
遗憾的是,两年多来零跑自动驾驶体验难言多领先。以零跑C11 2022款智行版510为例,该产品虽搭载了12颗超声波雷达、10颗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但辅助驾驶级别也只是L2级。是否有些起大早赶晚集?
个中差距,从披露的研发费中或可见一斑。
2019年至2022年,零跑研发开支分别为3.58亿元、2.89亿元、7.40亿元、14.11亿元,占同期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305.98%、45.80%、23.63%、11.39%。
占比持续下降,说明企业研发投入滞后于体量扩张。
同期,以小鹏汽车为例研发费为20.70亿元、17.26亿元、41.14亿元、52.15亿元,占总营收比89.19%、29.53%、19.60%、19.42%。
不但体量差距拉大,2022年占比也被后者反超。要知道,小鹏当年营收达268.6亿,是零跑的一倍有余。
千言万语,不如白银一片。无论成本优化、还是特色体验、核心技术创新、产业链优化,都离不开研发。投入不占优的零跑靠什么在下半场抢占先机?赢在当下及未来?
行业分析师刘俊群认为,不同企业间的盈利能力有别,特斯拉、比亚迪明显要比其他车企更能适应价格战,毕竟高毛利摆在那里。另一面价格战带来了销量,却伤害了利润。对零跑等企业而言,价值战之外更应尝试从技术和成本纬度找方法。站在消费者角度,更重性价比、质价比而不是低价格。零跑要想盈亏平衡,不仅要降价更要提质。
零跑还有逆转时间吗?
3
销量造假疑云 消费者投诉
警惕规模“焦虑”、规模反噬
不算苛问。快速体量扩表催生的烦恼已不可不察。
近日,山东济南零跑经销商店长张某举报零跑销量造假引发热议。张某表示,零跑2022年12月交付的8493辆汽车中有4916辆为虚假数据。
同时,张某还表示零跑曾胁迫经销商将产品挂牌在员工名下冲销量。经销商大多通过员工与亲属的名义买车,上好牌照后再折价当二手车销售。在其看来,零跑授意的上述行为涉嫌套取国补。
另据媒体报道,张某出示数据显示,2022年12月零跑在山东、河南两省的总上牌量为1724辆。其中,经销商挂牌的汽车量达936辆,占到两省总上牌量54.29%。
面对合作商的实名举报,零跑方面很快做出回应,经内部核实,张某所言均为不实信息。同时,零跑称已按照条例规定对张某进行处理。针对不实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零跑已启动司法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孰是孰非,不作评论,留给时间作答。
可以肯定的是,祸起萧墙、友商“反水”不是加分项。零跑辟谣的同时,也需自身反思。
审视两者冲突点,友谊小船打翻的背后是否折射出规模增长“焦虑”?
还是那句话,汽车属于制造业,规模效应是盈利终极法门。但这不只应靠销量、速度,还应靠精细化、品质化。只有“面子”“里子”兼具才能达成。上述举报闹剧,是否侧面反映了“里子”缺失?
抛开造假疑云,一些产品质量质疑声或早有警示。浏览车质网投诉发现,有关零跑汽车的品控投诉多达14页。
4月15日,有零跑C01车主投诉称,电尾门没有按时安装,且产品存在续航里程不准的问题。
4月12日,有零跑C01车主投诉称,零跑不按时交车,厂商方面提供的生产交付信息均为虚假信息。
3月30日,有车主投诉,零跑C01毫米波雷达支架变形盲区提醒异常;3月1日,有车主投诉,零跑T03动力电池故障导致无法正常行驶;2月9日,有车主投诉,零跑C01车辆电池掉电中控座椅异响。
(上述投诉均已经过平台审核)
客观来说,作为C端品牌,用户千人千面,人人满意并不现实。上述品论也或有偏颇片面、个人成见处。但身处白刃赛道、尤其面对行业新洗牌期,做好品控风控,优化口碑体验、练好基本功,也是企业发展乃至生存的根基,及时查漏补缺总没有错。
磨刀不误砍柴工,零跑脚步是否该慢一点了?
4
新喜变与新挑战
转型十字路口
当然,零跑有战略定力的一面。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朱江明表示:“零跑一贯坚持以成本定价,没有品牌溢价,这是我们的策略,所有的产品都是往这个方向走。”
在其看来,随着生产规模增大,规模效益可以降低成本。未来的电动汽车完全有可能降至5万元。而当前市场的降价潮,朱江明直言半年前便有预料。
应该说,抛开种种痛点阻点,应对新周期价格战零跑具备一定底气。
一方面,零跑强化了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造。据朱江明透露,通过全域自研,零跑自造零部件目前大概占到60%-70%的成本空间。
另一面,上市后压缩成本效果可圈点。截至2022年底,其经营开支总额同比增速118.17%,较2021年的148.74%明显下降。毛利率为-15.43%,较2021年的-44.30%亦改善喜人。
朱江明曾言,“我们以成本定价追求低毛利,从低端到中端到高端全系列产品,我们定价公式是一样的。”并基于此认为,零跑低端产品和高端产品在定价方面拥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一说是否夸大仁者见仁。但平心而论,零跑策略打法符合制造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考量在于,放弃品牌溢价追求规模扩张,注定是一条艰难的道路。毕竟这样的竞争门槛不高、相似竞品众多。想摆脱红海竞争,仍需提升自身全域自研水平,加快向高品高端转型 ,向更可持续的高性价比、更扎实的特色质价比升级。
好在,一些内外喜变为这种转型提供了支撑点。
从行业层面看,国产电池级碳酸锂均价跌至19.8万元/吨,较2022年11月56.75万元/吨高点缩水65%以上。对于电芯依然外购的零跑而言,无疑降本一大利好。
另一厢,零跑海外开局顺利。2022年迈出全球化第一步,顺利进军以色列,在特拉维夫、海法等地设立门店。今年出海目标是进军欧洲、东南亚及中东等地区。新天地带来的新增量,或令零跑转型更加从容,也显得更急迫。毕竟海外市场也是充分竞争、欧美更是高段位,除了性价比、还需特色出圈。
无疑,开年销量不如意,也是一记洗牌警钟、转型警钟。面对行业变天,包括零跑在内的造车新势力们已步入一个新发展周期、一个新十字路口,能否及时转型、精准转型、决绝转型,考验零跑、朱江明的智慧与魄力。
不妨多些时间,让“子弹”再飞一会。
本文为首财原创
关键词: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
资讯
- 经销商“反水”、季销“滑铁卢” 零跑汽车的转型十字路口
- 今日快讯:关注|自称“德系四强”的百年品牌败走,宝沃中国公司申请破产
- 股票行情快报:苑东生物(688513)4月21日主力资金净买入217.34万元 当前简讯
- 天天新资讯:韩剧信号全集观看(韩剧 信号)
- 前沿资讯!“科创板造假上市第一股”迎退市宣判!*ST紫晶被罚3668万元 董事长郑穆终身禁入市场
- CBA半决赛对阵安排 辽宁男篮晋级四强浙江男篮vs深圳男篮|今日热搜
- 浙江富润(600070)盘中异动 股价振幅达8.11% 跌6.53% 报5.3元(04-21)
- 榕旅行社忙着“抢”导游 部分服务费涨至500元/天
- 美国挑刺中国电商平台 SHEIN、Temu,想借口打压?-报道
- 华泰证券(601688):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间接全资子公司根据中期票据计划进行发行并由全资子公司提供担保的公告|实时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