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资讯 > 正文
人民币国际化近期显著提速 美元霸权正走向末路?
2023-04-28 15:03:48 来源:海报新闻 编辑:

近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开始显著加速,又一南美大国阿根廷宣布,将使用人民币结算中国进口商品。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26日,阿根廷经济部长马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阿根廷将停止使用美元来支付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转而使用人民币结算。阿根廷将于本月使用人民币支付价值大约10.4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

就在一个月前,巴西政府表示,已与中国达成协议,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而是以本币进行贸易结算。3月31日,巴西中央银行宣布,人民币已经超越欧元成为该国第二大国际储备货币。这被外界视为世界开始“去美元化”的一个标志。


(资料图)

巴西是中国在拉美最大投资目的国。中国企业在巴西的投资涉及油气、矿业、电力、基础设施、农业、制造业、金融等领域,近年来正从传统领域向高新技术、绿色低碳等新兴领域延伸。

巴西在拉丁美洲是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和巴西使用本币交易这一信号具有标志性意义,协议会引导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放弃美元,改用本币。

2023年4月5日,北京,法国总统马克龙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4月5日至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完成了他连任以来的首次访华。在回国的专机上,马克龙明确表态欧洲需要减少对美国,尤其是美元的依赖。3月28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法国道达尔能源公司通过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用人民币结算,完成了5.6万吨的进口天然气采购交易。法国可以说是用实际行动打响了欧盟国家“去美元化”的第一枪。

据悉,中国和俄罗斯、巴基斯坦以及其他一些国家也有类似的协议。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目前,俄最重要且最具前景的贸易伙伴就是中国,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额约有一半用两国本币结算,而且这一比例还在迅速上升。

伊拉克中央银行近日亦公布消息称,将使用人民币直接与中国进行贸易结算。

而早在2018年初,巴基斯坦央行就批准了该国贸易商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时,采用人民币结算。

此外,还有伊朗、阿联酋、沙特、印度、新加坡、委内瑞拉、土耳其、印尼……据《欧洲时报》报道,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正逐渐在贸易结算或投资中转向使用人民币。

货币国际化反映国家的综合实力,去年以来国际形势和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多方面因素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加入人民币“朋友圈”的助推器。面临发展、安全、环境等全球性挑战,众多国家选择与中国合作、与人民币合作,显示了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自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美元已经在全球横行霸道了几十年。其间,世界对美元霸权的诟病持续不断,“逃离美元”的话题也被多次提起。不过,“去美元化”的速度和规模还从未像如今这样猛烈。

国际媒体也注意到了这股“去美元化”的趋势,有媒体认为正是美国肆意将美元“武器化”,令多国加速逃离。

美国在政治经济上的强权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美元,这让美国在“金融战争”中不费一枪一弹,就能取得胜利。在俄乌冲突中,美国及其盟友试图用同样的策略施压俄罗斯,却在不知不觉中引起了一场“去美元化”的国际浪潮。华盛顿无视主权担保,冻结了莫斯科高达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并切断了俄罗斯银行与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系统(SWIFT)的联系。美国的制裁适得其反,引发了全球南方国家的担忧,即美国可能会继续将美元作为施加政治压力的工具。

美国一再利用美元霸权,通过极具破坏性的经济制裁加剧他国贫困和政治动荡,霸凌在地缘政治中保持中立的国家。在一个“去美元化”的金融环境下,美国将无法利用经济制裁来攫取利益,使用当地货币或区域货币的同业存款账户付款能最大限度减少制裁对经济的破坏。

美元是全球储备货币,这使得美国不仅能通过印钞增加全球货币供应,还享有间接“印刷”商品的特权。长期以来,全球金融业一直对美国印刷钞票购买石油这一特权怨声载道。使用替代货币进行交易将使美元需求回归理性,限制美国“印刷”商品的能力,迫使其在全球贸易中公平竞争。

美元的霸权地位困扰着发展中国家,使后者生活成本高企,债务负担增加,贫困加剧。斯里兰卡便是典型案例,由于美元指数飙升削弱了该国的偿债能力,使得该国出现美元债务违约。在外汇储备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巴基斯坦也在竭力避免主权违约,但美元指数飙升却将食品通胀和生活成本推到了历史最高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世界多国“去美元化”的背后是对美国和美元的不信任。这既是因为它们对美国信用的质疑和对美元霸权的不满,也是无奈之举,有避险的成分。现在美元已成为世界经济不稳定和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正如法国《费加罗报》专栏作家雷诺·吉拉德所言,“去美元化”“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但目前“去美元化”的趋势“显然是不可逆转的”。

随着“去美元化”趋势日渐显著,有观点认为美元霸权正在走向终结。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卡尼日前警告说,美元可能很快失去其“力量”,美元主导地位正日渐衰弱。美国《商业内幕》杂志也发文称,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霸主地位面临“巨大挑战”。

但更多分析认为,当下“叫板美元”为时尚早,“去美元化”进程仍需客观看待。

美国投资机构卡森集团日前分析称,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短时间内不会改变,特别是在没有强有力替代方案的情况下。

“当下,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各国央行外汇储备、全球债务计价以及全球资金流动中的占比依然高居首位。虽然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近年来持续下降,但其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恐怕难以被迅速取代。”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崔建军说。

“当前,美元依然牢牢占据石油与黄金两大基石,全球市场在国际贸易结算、跨境支付与融资等方面对美元依然存在着较强的路径依赖。”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红玉表示。

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探索也不可忽视。日前,高盛在给客户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加密数字货币的兴起,促使全球中央银行尝试采用数字化货币实现去美元中心化。

早在2020年5月,瑞典央行就宣布,将使用锚定于本国货币的数字加密货币来支持金融结算,并以区块链技术支持去美元中心化。去年2月,俄罗斯央行也宣布开始测试数字卢布。去年5月,日本央行发布报告称,日本的数字货币计划已进入第二次测试阶段。此外,日本财务省和金融厅联合几家大银行,计划主导建立类似于SWIFT的国际结算体系。去年11月,埃及央行表示,埃及镑将很快与美元脱钩,同时启动一系列货币政策改革,以便在外汇领域“去美元化”。

“一个多极的货币世界,或比想象中更快到来。”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者吉利安·泰特日前撰文表示。瑞士信贷银行在今年2月的一份报告中表示,有证据表明,全球各大央行正在分散投资,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世界正逐渐走向一个更加多极化的货币体系。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cqtime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传媒网-重新发现生活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8553 5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