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资讯 > 正文
如何处理孤独症孩子的负面情绪?
2023-08-14 01:22:47 来源:今日自闭症 编辑:

很多孤独症家长也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宝宝会莫名其妙地躺在地上撒泼,或者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严重的时候甚至会产生“自我伤害”的行为。这让很多家长感到困惑,最终归因于“孩子有病,是病症的一种”,其实这样解释毫无意义,根本无法让孩子从痛苦种解脱出来,其实孩子有这些行为,大多都是孩子心里有负面情绪却无法表达,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发泄出来,如果家长们不能找到这个引起孩子负面情绪的原因,就无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但是,如果实在无法立即找到原因又该怎么办呢?下面的“两步走”告诉你“该怎么办?”。

第一步,先离开,装作没看见。我来解释一下: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看到宝宝闹情绪,为什么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忽略”?因为无论是立刻“制止”还是“安慰”或是“惩罚”,这种行为都属于强化,会让孤独症儿童建立“闹情绪家长有反应”的认知。长此以往,宝宝的“闹情绪”行为就会愈演愈烈。而选择“忽略”,则能够弱化宝宝的异常行为,让宝宝有一种“闹情绪没有用”的认知。所以呢,只要宝宝的异常行为不会造成危险,请选择“忽略”——“默默远离,装作看不见!”


【资料图】

第二步,找原因,并采取合适的方法。孤独症儿童的思维很单纯,多数情况,“闹情绪”可分为以下三种原因:

1、宝宝不会提出需求。例如宝宝想吃苹果,但不会说“苹果”,于是开始哭闹不止。

家长可以等宝宝停止哭闹,稍微冷静后,教宝宝“提需求”,例如让宝宝仿说“苹果”,并立刻给予强化物“苹果”,让宝宝学会“提需求”。当然,这样的做法要视宝宝的能力,随机应变。比如宝宝不会仿说,那么可以让他“指一指”等等。

2、宝宝提出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例如宝宝想吃冰糕,但是宝宝感冒了,家长拒绝了宝宝的需求。

这与上一个情形有所不同,大家一定要注意区分。即便宝宝冷静下来,再次提出“冰糕”的需求,家长依旧不能给予满足,不然,这样无疑又是对宝宝异常行为的一次强化。正确的做法,是让宝宝由“提需求”升级为“征求意见”。例如宝宝提出“我要冰糕”的时候,引导宝宝说“我可以要冰糕吗?”然后家长回应“不要冰糕,花生可以吗?”如此以来,就能够与孤独症儿童进行“商议”,也不会引起宝宝的负面情绪。

3、宝宝不愿意完成某些事情(训练或要求),试图逃避。

出现这种情况,请家长仔细判断要求孤独症儿童做的训练或者事情是否超出了宝宝的能力范围。如果超出,请放弃继续训练。但是,如果家长确信宝宝能够完成,那么,要坚持到底,要求宝宝继续完成,不能够让孤独症儿童建立“闹情绪”就可以逃避的认知。

在日常中,家长可以将“乖宝宝和坏宝宝”的概念(或好孩子和坏孩子)教给孤独症儿童认知。例如在给予正向强化的时候,口头要加上“你是个乖宝宝”;而在宝宝出现异常行为的时候,则告知“你不是乖宝宝,是坏宝宝”。让宝宝建立“听到乖宝宝,有好事情发生”的认知。今后再有异常行为出现,家长就可以说:“乖宝宝要安静”或者“乖宝宝要坐好”等等,并且伴随一定的强化。慢慢规避孤独症儿童的逃避行为。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毕竟每个孩子遇到的问题都有其特殊性,具体情况还需要广大家长朋友们具体分析,并采取合适的方法。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cqtime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传媒网-重新发现生活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8553 5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