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德7月20日电 (林榕生)一条条宽敞笔直的农村路通村入户;一间间果蔬大棚里瓜果飘香、“丰”景如画;一幢幢极具民族风情的新居民房渐次排开……行走在福建省宁德市民族乡村,处处皆景,风光无限。
4月14日,蕉城区2023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月三”畲族歌会启动仪式。林榕生 摄
近年来,宁德市全方位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广泛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局面。
宁德俗称闽东,有包括汉、畲、回、壮等4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3.0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46%,其中畲族20.52万人,约占全省1/2、全国1/4,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区。
福安市穆云畲乡虎头村,是纯畲族行政村,素有“世外桃源”之称。炎炎夏日,一个个红彤彤的水蜜桃掩映在青枝绿叶间,浓浓果香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穆阳水蜜桃产业中心里,农户们将刚采摘的水蜜桃分拣包装,准备配发全国各地。
虎头村位于白云山脚下,以山地为主,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年平均达256天,这种气候和地质特点,十分适合水蜜桃发展。吴成生是虎头村第一批种桃人,他每天清晨4点多就一头扎进桃园进行枝条修剪、果蝇防治等工作。“桃子值钱,每天干活都特别有劲,去年光靠种植水蜜桃,家里就获得了30万元的收入。”
立足地方实际,穆云畲族乡积极培育穆阳水蜜桃、溪塔刺葡萄、里楼红茶、高岭大白茶等一批名优农产品品牌以及溪塔刺葡萄、虎头水蜜桃等2个民族特色产业示范园,辐射带动周边4000多名畲、汉、回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民族乡村村财增收、群众富裕。
当地官方表示,全乡现有水蜜桃面积12000多亩,年产值1.5亿元;刺葡萄面积6000多亩,年产值6000多万元。
4月21日,宁德市各民族共庆“三月三”畲族文化节活动上,畲族双音《采茶歌》表演。 林榕生摄
在闽东大地上,这样的乡村振兴画面比比皆是。柘荣县宝鉴宅村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发展茶叶、果蔬、花卉等特色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展陈馆、医药园、亲子度假乐园,开发民族特色扎染、医药科普、综合采摘等研学文旅项目;蕉城区北山村围绕“一片园,一道廊,一条街,一广场,一条溪,一座馆,一个库”“七个一”发展目标,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中草药、保护濒危中草药、发展特色水果产业,稳步扩大特色产业规模……
一项项惠民强村政策,持续助力民族乡村蝶变。2022年,宁德市9个民族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485元,较上年增长7.02%。培育出“中国扶贫第一村”福鼎赤溪村、霞浦半月里村、茶岗村等“五个美丽”建设典型案例和中国传统村落等一批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典型。
籽籽同心,同绘民族团结进步新图景。今年以来,宁德市各民族乡村结合“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等民族特色节日,广泛举办宣传活动累计100多场次,各族群众欢聚一堂,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如:2023年九都镇“三月三”文化节在蕉城区九仙村拉开序幕;“感恩连线鼓舞奋力振兴赤溪”第七届“四月四”凤凰节歌会,各族同胞齐聚一堂,载歌载舞,用歌舞唱响幸福与美好;“山海宁德·福籽同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闽东畲族食膳文化节在蕉城区北山村举行,来自各县(市、区)的厨师现场比拼厨艺,以厨会友,以食为媒,大秀民族文化风采。
畲山乌米饭是用畲山上的一种野生植物乌稔树的叶子出汁制成的米饭,有开脾功效。吕若萱 摄
为进一步保护传承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宁德市颁布施行全国首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地方性实体法——《宁德市畲族文化保护条例》;设立闽东畲族文献资料中心,收藏与畲族相关文献资料5万多件;通过《关于支持少数民族乡村振兴的五条措施》设置专项资金,拟在“十四五”期间,支持63个民族村开展歌台歌寮等文化广场及配套设施建设等。
宁德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从更高层面进一步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与时俱进拓展提升共同繁荣富裕的内涵、成色和水平。(完)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