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新闻 > 正文
“僵尸鹿”现身24个州 美国靠什么防御生物安全威胁
2019-02-28 15:02:00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

美国靠什么防御生物安全威胁

——访天津大学生物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张卫文教授

今日视点

实习记者 胡定坤

近来,美国生物安全热点事件不断,引发国际广泛关注。

感染朊病毒的“僵尸鹿”现身24个州,会否传染人类引发民众恐慌;禽流感病毒改造实验重启,生物专家担忧“超级病毒”或将问世。

面对生物安全威胁,“超级大国”做了哪些准备?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天津大学生物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张卫文教授。

国家高度重视 部署防御战略

“首先在国家层面,美国已经形成了系统性的生物安全防控战略规划。”张卫文教授表示,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关注生物威胁,特别是2001年发生炭疽生物恐怖事件以来,美国对生物安全的关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连续出台了多项国家层面的生物安全战略,部署实施各类生物安全防御计划。

张卫文进一步介绍,2004年4月,时任总统布什签署《21世纪生物防御》总统令,涵盖美国生物防御计划的四大支柱——“威胁感知”“预防和保护”“监视和侦察”以及“救援反应和重建”。2009年12月,布什的“接班人”奥巴马签署《应对生物威胁的国家战略》,全方位阐述了美国未来应对生物威胁将采取的七种“武器”。

“2018年9月,特朗普政府发布《国家生物安全防御战略》。”张卫文特别指出,这是美国首个全面应对各种生物安全威胁的系统性国家级战略,由美国国防部、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国土安全部和农业部共同起草并将在未来共同负责相关计划实施。

该战略提出增强生物防御风险意识、提高生物防御单位防风险能力、做好生物防御准备工作、建立迅速响应机制和促进生物事件后恢复工作共五大目标。其次,美国生物安全战略非常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如生物安全战略与其他国家安全战略,如网络安全战略的协同等。

强化管理机制 完善法律体系

张卫文表示,在国家战略基础上,美国已经逐步建立起多部门协调的网络化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和国家领导人直接指挥、部门协同、军地合作、全民参与的生物安全响应机制,涉及的机构包括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国土安全部、国防部等多个政府部门。

近年来,美国还组建了多个专门政策战略研究智库机构,加强生物安全研究及对策分析等工作,包括美国国家生物防御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心、美国生物防御蓝带研究小组、生物医学高级研究和发展署、国家生物防御科学委员会等。

“事实上,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在生物安全领域开展研究,并率先制订生物安全法的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安全法律体系。”张卫文介绍说,1976年6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公布全球首部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规定——《重组DNA分子研究准则》,首次提出了“生物安全”的概念。2001年炭疽袭击事件后,美先后推出了《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恐怖准备反应法案》《生物盾牌法案》《生物防御和大流行性疫苗与药物开发法案》《国家生物工程食品信息披露标准》《美国政府生命科学两用性研究的监管政策》等法律法规,涵盖生物安全威胁防范、生物安全医药研发、生物两用技术监管等诸多领域。

张卫文认为,美国生物安全法律法规责任划分明确、可执行性强、覆盖面广,对其他各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推动科技创新 扩建研究设施

“近年来,美国部署了一系列长期稳定的生物安全科技计划,其中包括‘生物盾牌’‘生物监测’‘生物感知’三大计划。”张卫文教授介绍,“生物盾牌”针对用于生物恐怖袭击的病原体,研发疫苗、药物、诊断与治疗方法;“生物监测”重点资助生物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生物感知”则旨在缩短从探测危险病原体到开始反应的时间。截至2013年,“生物盾牌”计划已经累计投入了大约56亿美元,美国已能够供应炭疽疫苗、天花疫苗等重要生防药品,形成了有效的“国家战略储备”。

“美国还十分重视生物安全设施的建设与力量整合。”张卫文教授谈到,一是建立大量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美国公开的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已达15个,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多达1300多个;二是加大对核心生防研究机构进行重点建设的力度,美陆军传染病研究所在已有生物安全三级和四级实验室的基础上,又投入6.83亿美元,新建包括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在内的生物安全设施群;三是建设军民融合式综合性生物安全研究园区,美国于“9·11”事件后组建“国家跨部门生防园区”,整合了国防部、国土安全部、国立卫生研究院等单位的生防研究力量。

“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政府针对生物安全威胁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家战略与部署。”张卫文教授表示。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

焦点

Copyright © 1999-2017 cqtime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传媒网-重新发现生活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8553 5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