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达3天的马拉松式磋商,当地时间7月2日,欧洲理事会决定提名现任德国国防部长乌尔苏拉·冯德莱恩担任下届欧盟委员会主席。如果提名得到欧洲议会批准,冯德莱恩将成为欧盟行政部门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脑”。
欧洲理事会是欧盟最高决策机构,由各成员国政府首脑组成,负责协商和决定欧盟重大事务。欧盟委员会则是欧盟常设行政部门,负责欧盟各项法律文件以及预算的起草制定和具体执行,同时对外代表欧盟进行国际条约、贸易协定等法律和协议谈判。欧盟委员会主席相当于欧盟的“行政长官”。按照《里斯本条约》(被普遍视为简化版“欧盟宪法条约”)的规定,欧盟委员会主席人选由欧洲理事会提名,并经欧洲议会投票选举产生。
今年是欧盟的大选换届之年,经过选举产生的新一届欧洲议会7月初开始履职,而欧盟委员会主席、欧洲理事会主席、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欧洲央行行长等欧盟四大重要领导人职位,均将在年内完成更替。作为欧盟机构最高行政首脑,欧委会主席人选的归属最受关注,其提名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在6月20日至21日举行的欧洲理事会例行会议上,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分歧严重,未能就欧委会主席人选达成一致。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被迫决定于6月30日召集欧盟特别峰会,专门磋商下届欧盟领导层人事安排。此前,图斯克与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等欧洲国家领导人经过G20大阪峰会期间的密集讨论,打算提名欧委会现任第一副主席、荷兰前外交大臣蒂默曼斯为下届欧委会主席人选。但在6月30日举行的欧盟峰会上,这一提议遭到波兰、匈牙利、捷克等中东欧国家的强烈抵制。蒂默曼斯因多次公开指责波兰、匈牙利等国的法制和人权状况而与上述国家关系紧张。欧洲议会第一大党团人民党推举的“领衔候选人”韦伯,则遭到以法国为首的多个成员国的坚决反对。峰会由此陷入“马拉松”式的激烈博弈。从6月30日傍晚到7月1日中午,经过通宵达旦的大范围会谈和一对一协商,各方仍无法弥合分歧,图斯克只能宣布暂时休会至7月2日中午。复会后,又经过了数个小时的“拉锯”,各方终于被迫放弃各自原先的提案,在一个兼顾多重因素的平衡点上实现了来之不易的妥协。
尽管欧盟峰会“拖堂”现象早已是家常便饭,但原定一天的会期被迫延长至3天,足以说明本次峰会决策过程异常艰难。正如欧洲新闻台的报道所言,欧委会主席人选的提名需要考虑到国家权重、党派利益、性别平等、地理差异等纷繁复杂的多种平衡问题,共识“难产”也是可想而知。
各方力量围绕欧委会主席人选的激烈博弈,不啻一场勾心斗角的“权力游戏”。冯德莱恩的“半路杀出”,既让人备感意外,又似乎在情理之中。综合此间各方分析,她的身上至少具备受人青睐的四大亮点。
一是党派背景。冯德莱恩早在1990年就加入了归属于欧洲人民党团的德国基民盟,一直是德国现任总理默克尔的忠实盟友和坚定追随者。冯德莱恩是自默克尔2005年出任德国总理以来的唯一一位留任至今的内阁部长。在欧洲议会第一大党团人民党领衔候选人韦伯的提名动议遭否决后,同样来自人民党团和德国的冯德莱恩不仅获得本党、母国和默克尔的强力支持,而且更容易得到其他政治力量的接受和认可。
二是从政经验。冯德莱恩自1999年起活跃于德国政坛,2003年当选德国下萨克森州议员,出任州政府卫生和社会事务部部长,2005年被默克尔任命为德国联邦家庭事务、妇女及青年部部长,后当选德国国会议员并出任德国联邦劳工及社会事务部部长,2013年至今担任德国联邦国防部部长,成为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性国防部部长。从地方到联邦,从内政到国防,冯德莱恩的从政履历完整,经验丰富,这被视为其获得欧委会主席提名的重要因素。
三是女性身份。近年来,欧盟高度重视性别平等,本届欧委会主席容克就将提高女性在欧盟机构的代表性列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在28位现任欧盟委员中有9位女性委员。让更多女性进入欧盟领导层,不仅是欧盟机构的倡议,也得到了大多数欧盟成员国的支持。法国总统马克龙就表示,应在新一届欧盟机构领导人提名中充分体现性别平等。
四是语言优势。尽管欧盟有24种官方语言,但英语、法语和德语是使用最广的三大语言。精通欧盟三大语言,无疑是冯德莱恩的又一个重要加分项。由于父亲长期担任欧盟高级官员,冯德莱恩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并在此度过了童年时光,法语与德语都是她的母语,她的英语水平也十分精湛。
当然,冯德莱恩获得欧委会主席的提名,只是下届欧盟领导层重要职位安排一揽子方案中的一环。除此之外,欧盟特别峰会决定由前比利时首相米歇尔出任新一届欧洲理事会主席,提名西班牙外交大臣博雷利为新任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提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担任欧洲央行行长。其中,冯德莱恩、博雷利和拉加德的正式任命,均需得到欧洲议会的表决批准。
关键词: 女性主席,欧委会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