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玉米价格基本一直处在上涨通道,8月初首次触顶后出现一个高位回落的阶段,但在9月上旬再度持续上涨,截至目前玉米现货价格已经涨至5年来最高点,而期货价格更是不断刷新历史高点,主力01合约突破2600元/吨,创下2004年9月该合约上市以来新高。8月前的玉米涨价主要由于新冠疫情引发的运输问题、阶段性供应问题、运费成本问题等,令玉米价格持续走高。而9月后的玉米价格暴涨其实是新季玉米价格的高开高走。
引发今年玉米大涨的关键因素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1、减产预期较强:东北作为我国玉米最大的主产区,其新玉米种植及生长情况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十分重大。由于前期三场台风的影响,导致东北玉米大面积倒伏,市场各方对其减产预期较为强烈,以致于价格持续上涨。
2、购销双方心态变化:玉米价格越长越高,基层农户惜售挺价心态也是越来越强,表现最为明显的则是下游采购企业。东北各大用粮企业在国庆节前已经纷纷陆续提前公布开秤价,较去年大幅上涨200-400元/吨。节后,新粮价格更是呈现高开高走态势,在开秤价的基础上又持续上涨50-150元/吨不等,以致于市场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3、玉米去库存化明显:早在前几年我国取消玉米临储收购后就开始响应“去库存化”,随着今年临储拍卖的结束,我国之前高达2亿吨的陈玉米库存所剩无几,以致于市场频出玉米“供需缺口”的消息。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2020-2021年度的玉米产量将达到2.65亿吨,比上一年增加了400万吨,但是,2020-2021年度玉米国内消费量的预测值较2019-2020年度增加了1300万吨至2.93亿吨,预计2020-2021年度的玉米需求缺口为2800万吨。
4、需求不断增加:主要说的是玉米的饲用需求。随着生猪产能的逐渐恢复,对玉米的消费也随之增加。由于2018年非瘟导致生猪存栏大幅下降,在高养殖利润驱使下以及国家加大复养补贴力度的影响下,各养殖单位积极复养。目前生猪存栏开始有明显增加,农业农村部在最近一次的会议上也指出:全国生猪存栏量恢复80%,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53%。猪多了也就意味着玉米消费也将明显增多。
玉米价格即将“触顶”?
玉米价格越涨越高,随之而来的回落风险也是越来越大。就拿东北玉米来说,目前东北地区玉米价格达到了今年来的价格顶点,其中深加工企业报价最高达到了2360元每吨,港口报价则来到了2500元每吨。但不难发现,近期东北玉米价格上涨明显放缓,特别是港口玉米在触及2500元/吨以后开始滞涨甚至回落,很难突破涨至2600元/吨。此外,以下几个方面也是限制玉米涨价的关键:
1、供应高峰期临近:进入11月以后,东北新玉米将开始大面积集中上市,势必会造成玉米价格的阶段性回落。此外,前期拍卖陈粮出库、进口谷物到港,均会造成市场供应量增加。
2、进口存在潜在威胁:据消息人士称,根据已经批准的配额,中国已经订购约1200万吨美国玉米,还从包括乌克兰的其他产地订购了500万吨玉米。会有人问,不是有720万吨进口配额限制吗?其实,我国每年发放720万吨的玉米低关税进口配额,也称之为关税税率配额。配额之外的进口需要缴纳采购价格65%的关税。即便如此,我国还是在增加关税的基础上大量采购进口玉米。甚至外国某分析师称:未来十年中国可能会成为主要进口国,从而改变世界玉米供需平衡。
3、国家出手阻挡玉米大涨:前阵子农业农村部召开的发布会上明确指出了几个关键信息:粮食丰产、小麦价格是玉米价格“天花板”、玉米价格继续上涨缺乏支撑。此外,还定向给饲料、深加工企业投放玉米、小麦。
明年春节后玉米还要涨?
综合来看,目前各地玉米市场价格开始呈现分化走势。分地区来看,东北产区粮价仍领涨全国,特别是在新玉米尚未集中规模上市前,各方看涨氛围较强。华北黄淮产区深加工及饲料企业聚集,其玉米价格走势主要根据企业玉米到车量调整,近期山东局地开始有小幅回落迹象,企业提价动力不足。
所以,从两大产区的玉米市场情况来看,价格走势仍是根据整体供应量的多少而出现涨跌波动。距离东北新玉米收割完成不足半个月,预计11月初新粮上量数量将持续增加。此外,陈粮也将集中出库、进口粮源到港,再加上不少下游企业采用小麦替代玉米的方法,将减少玉米需求,行情宝预计玉米价格将会出现阶段性回落。长远来看,国内玉米价格整体仍是高位运行,明年春节后有望再次出现持续涨价现象,预计突破2800元/吨。
(来源:行情宝 作者:赵恬)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文章所包含的分析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广告宣传,在任何情况下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生产、经营、销售、交易、投资建议。本公司对文章所引用的他人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任何人根据本文信息或意见做出的任何实际生产、投资等决策或其他任何行为所产生的风险、损失和责任均应自行承担,与本公司无关。
关键词: 玉米价格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