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消息,过去两年迫使全球汽车制造商放弃数百万辆汽车生产计划的芯片短缺问题正得到缓解,不过这也彻底改变了芯片制造商与汽车制造商之间的关系。汽车制造商正为自己的“短视”付出代价,必需承担更多成本与风险。
芯片和汽车制造行业的高管表示,过去用来管理芯片短缺的“作战室模式”正成为汽车研发的内在模式,这将风险和部分成本转移到了汽车制造商身上。
通用汽车、大众和福特等新成立的团队正在与芯片制造商直接谈判,日产等汽车制造商正在接受期限更长的订单承诺和更高的库存,包括博世和电装在内的主要供应商正在投资芯片生产。通用汽车和Stellantis都表示,他们将与芯片设计人员合作设计零部件。
高管和分析人士表示,总的来说,这些变化代表着汽车业的根本性转变:成本上升,芯片开发中需要更多的实际操作,以及投入更多资本,以换取芯片供应方面的更大透明度。
对于以前依赖供应商采购半导体的汽车制造商来说,这是个180度的大转弯。对于芯片制造商来说,与汽车制造商的合作伙伴关系早就应该重塑。许多半导体行业高管指出,在最近的危机中,很大原因是汽车制造商对芯片供应链的运作方式缺乏了解,也不愿分担成本和风险。
这些变化出现之际,汽车行业似乎正逐渐摆脱代价更高昂的供应危机。据估计,自2021年初以来,芯片供应短缺已导致全球减产1300万辆汽车。
“他们从来没有打过电话 ”
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台积电首席执行官魏哲家说,他从来没有接到过汽车业高管打给他的电话,直到芯片供应短缺到了绝望的地步。他最近在硅谷对台积电合伙人和客户说:“在过去的两年里,他们总给我打电话,表现得像我最好的朋友。”
美国半导体制造商格芯(GlobalFoundries)首席执行官托马斯·考尔菲尔德(Thomas Caulfield)称,汽车行业需要明白,不能再把建造数十亿美元芯片工厂的风险全部留给芯片制造商。他说:“你不能让行业中的某一方为他方提供无偿支持。我们不会增加产能,除非客户许下承诺。”
福特公司宣布将与格芯合作,以确保其芯片供应。格芯汽车业务负责人迈克·霍根(Mike Hogan)说,正在与其他汽车制造商就类似交易进行谈判。
美国明尼苏达州芯片制造商Skywater首席执行官托马斯·桑德曼(Thomas Sonderman)称,该公司正在与汽车制造商洽谈购买设备或支付研发费用的方式,以便让汽车制造商参与进来。
OneSemi首席执行官哈桑·埃尔-库里(Hassane El-Khoury)表示,与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更紧密的合作,已经为OneSemi带来了40亿美元的长期协议,用碳化硅制造的电源管理芯片越来越受欢迎。他说:“为了扩大业务规模,我们每年都会投入数十亿美元。我们不会把建厂寄托在希望上。”
芯片驱动触摸屏制造商Synaptics首席执行官迈克尔·赫尔斯顿(Michael Hurlston)认为,最近与汽车制造商更直接的合作可能会在管理风险的同时创造新的商业机会。 赫尔斯顿说,汽车行业已经开始热衷于使用OLED屏幕。OLED屏幕不如LCD屏幕耐用,许多人认为这可能将限制它们在汽车上的使用。但赫尔斯顿说:“在过去两年里,这种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我们能够与汽车行业对话的直接结果。对我们来说,合作模式真的发生了变化。”
日本瑞萨电子公司和荷兰恩智浦半导体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都称,他们正在将工程师集中起来,帮助汽车制造商设计全新的架构,一台电脑将集中控制所有功能。恩智浦首席执行官库尔特·西弗斯(Kurt Sievers)表示:“他们(汽车制造商)已经觉醒了。他们明白这需要付出什么代价。他们试图找到合适的人才。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我们也是半导体行业的一部分”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数据显示,到2026年,每辆车上的半导体价值平均将超过1000美元,比疫情爆发之初翻了一番。举例来说,电池供电的保时捷Taycan上拥有超过8000个芯片。
大众汽车公司称,到2030年左右,这各数字将增加一倍或两倍。大众汽车集团负责半导体管理的高级经理贝特霍尔德·海伦塔尔(Berthold Hellenthal)说:“我们已经明白,我们也是半导体行业的一部分。我们现在有专门从事战略半导体管理的人员。”
硅谷风险投资人兼顾问埃万杰洛斯·西穆迪斯(Evangelos Simoudis)表示,保护并留住芯片工程师将是汽车制造商面临的新挑战,它们将不得不与谷歌、亚马逊和苹果等公司竞争人才。他认为这将导致更多收购。
与自行设计核心芯片的特斯拉不同,西穆迪斯认为,传统汽车制造商在进行新投资时,将不得不同时生产传统车型。
AutoForecast Solutions(AFS)估计,自2021年初以来,微芯片短缺迫使世界各地的汽车制造商从生产计划中削减了1300多万辆汽车。该机构负责全球车辆预测的副总裁萨姆·菲奥拉尼(Sam Fiorani)表示:“汽车曾经是个傲慢的行业,有时候只有付出代价它才能记住教训。” (小小)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