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新闻 > 看点 > 正文
怎么样才算烂尾?行业人眼里的国产剧烂尾困境
2022-09-16 08:09:01 来源:搜狐娱乐 编辑:

近日,#玫瑰之战 烂尾#、#苍兰诀 不要烂尾# 两个话题词接连登上热搜榜。在此之前,关于《星汉灿烂·月升沧海》、《开端》等热播是否烂尾,也一度引发热议。

“国产剧质量虽好但难逃烂尾”、“业内不懂观众想要的结局”的命题,再一次被放在了行业面前。

搜狐娱乐和几位业内人士聊了聊国产剧的烂尾困局,以及他们面对的压力。

在他们眼中,有烂尾争议的剧,不算真的烂尾剧。烂尾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编剧、剪辑、平台、资金以及行业的固定制作流程。但遗憾的是,剧集烂尾也许就是目前影视行业的常态。

怎么样,才算烂尾?

“烂尾是观众层面的评价词。”

在制片人陈益韬看来,烂尾就是“结局没能满足观众期待”。但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影视剧也是众口难调。

因烂尾登上热搜的《开端》《苍兰诀》,在他看来都不算真正的烂尾,“因为观众对它们是否烂尾是有争议的”。烂尾,需要绝大多数人的差评。这种结局通常是剧情没有收尾,或者三观彻底崩坏。

譬如《权力的游戏》。“三巨头”的人设都有不同程度的崩坏,剧情更是急转直下,出现了“爱人相残,‘路人’成王”的荒诞局面。这样的结局,让超百万剧迷倒逼HBO,要求重拍最后一季。

编剧冬冬认为烂尾是无标准的概念。在他看来,观众对烂尾的声讨,其实代表剧集足够受观众重视。

有烂尾的争议,大多数是因为前期足够精致的内容拉高了观众的期待值,不够完美的结局,让观众产生了对比和落差。简而言之,“烂尾剧不等于烂剧,史诗级烂尾的前提是史诗级好看。”

他觉得这样的剧,不太需要被评判烂尾与否,“因为观众真的很爱,这就足够了”。

编剧木木觉得,其实观众对于国产剧“是否烂尾”的评判体系,是不太成熟的。

她提到豆瓣“国产剧和海外剧评分差距过大”的现象。

“韩剧、日剧、美剧,只要稍微有一些新意,评分就会非常高,但观众对于国产剧的打分就会比较苛刻,有的好剧也上不了八分九分。当然,这也是因为之前有很多烂片伤害了观众的感情。”

“韩剧烂尾的现象并不少,但即使烂尾,它也会是高分。”譬如韩剧《二十五,二十一》,该剧曾因结局争议登上了微博热搜,但如今它仍有8.1的豆瓣高分。

木木解释,国产剧观众对结局的有“定式化”的要求,“大家喜欢大团圆式结局”。

“大多数国产剧观众是不爱看BE的,大家都希望最后女主角跟自己期待的人在一起”。以《请回答1988》为例,该剧的结局是,女主角德善与大部分观众认为的男二阿泽结婚了。“当时很多观众就因为狗焕没有跟德善在一起吵起来了。”

观众对改编剧结局的评判标准,也让木木有些无奈。“很多看过原著的观众,认为剧没有还原原著结尾就是烂尾。”

但木木的工作,是把文学语言转换成视听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她必须照顾影视剧的戏剧规律,“一些小说的结尾在拍摄中就是不ok的”。

“老实说,观众对于国产剧不是特别的宽容。”

编剧子安则告诉搜狐娱乐,影视制作行业里常说的烂尾,其实是指项目烂尾而不是剧集烂尾。

行业内对于一个剧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其实是它的收视率、是否能回本、收益多大,对观众的影响力大小等维度。“有一些剧,剧本很好,但关注度小,也不能算成功的项目。”

陈益韬以《苍兰诀》为例解释,“虽然很多人说它烂尾了,但如果要做第二季,90%以上的观众还是会看的,这是对于项目来说,不算烂尾,反而是一个很成功的结局。”

烂尾的锅,不止编剧要背

“烂剧是一种常态,烂尾剧也是一种常态。”编剧子安认为,目前来讲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影视制作的流程,预示了结局必然被忽视的命运。

编剧业内有“8642”的说法。即一个影视项目,制作团队会优先保证前八集的质量。如果做不到,就按六集、四集、两集的数量依次递减,至少也要保证前两集的质量。

编剧子安解释,这是因为影视项目的立项过会时,需要将剧本的前三分之一给所有公司和平台的高层观看评估。“所以任何的制作团队,都会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这里,把前三分之一的剧本打磨得非常的精致。”

但制作方对于结局是否圆满的标准,也许跟观众是错位的,“可能很多制作方不太在意观众对于结尾的评价”。

因为行业内普遍认为,不仅是国产剧,美剧、日韩剧、泰剧都是商业产品。“第一目的是赚钱。有钱才有可能性,不然行业是不可能滚动起来的。观众能看到后期,大多也会因为追剧惯性看到结尾。”

剧集烂尾与否也与编剧工作的能力相关。

编剧时刻面临被叫停的危险。一部分立项失败,只有前三分之一的剧本。一部分无人投资开拍,写了三分之二就被搁置。这样的情况下,“很多编剧其实并没有写结局的经验”。

编剧木木甚至可以断言,一半以上的编剧,都更擅长写前面的剧本。“能写到结局的编剧,是非常幸运的。”

没有经验,自然对结局的把控容易出现误差。

中途更换编剧的现象在行业内也并不少见。

国产剧多是编剧工作室制。头部编剧为了解年轻观众的喜好,会收纳刚毕业的小编剧进自己的团队中做学徒。子安透露,很大一部分团队,大编剧在编写完前五至十集后就开始把握大纲,让他的学生完成后面的具体内容。

初生牛犊被拉上战场,经验实力不足也得硬着头皮打完这场仗,烂尾隐患就此埋下。

“其实观众是可以察觉到节奏的割裂感,但看完十集之后,大家可能已经产生追剧惯性,对剧集质量的容忍度不自觉地升高。”木木说道。

制片人陈益韬则提到,烂尾离不开后期剪辑工作的“松懈”。

从剪辑的角度来讲,前面的素材是有调整空间的。“剪辑师觉得第三集的剧情节奏拖沓,可以前置第五集第六集的剧情做调整。但到后期你可用的素材就很少了,再想做出好的东西限制就很大。”

像《苍兰诀》一样,因为不可控因素不得不更换剪辑师的情况,后半段的剧情质量就更加难以保证。

而对于创作者来说,最无力的情况,是来自平台的注水。

“平台会计算拍摄成本,预估剧播时新增会员收入,当他们发现按照目前的集数播出,在现有的行业环境下无法收回成本时,就可能把24集的剧扩充到30集,甚至40集,就是所谓的注水。”子安解释。

编剧和制片人也只能选择妥协,“因为平台是出钱投资的人,是甲方”。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剧情节奏被破坏,“烂的不只是结局,可能观众觉得后三分之一都跟王母娘裹脚布似的,又臭又长”。

剧集烂的“尾”,从一个节点,变成了一个范围。

“很多观众认为烂尾都是编剧的锅,但其实结局好坏不是光靠我们就能决定的”,子安无奈道,“在国内影视体系里面,编剧会受到所有人的指导。编剧手里拿着一根笔,但这个笔其实在所有人手里。”子安无奈道。

烂尾,真的可以被视作常态吗?

编剧冬冬认为,当下影视行业的信任关系很不牢固。“交稿的周期越来越长,评判剧本的人越来越多,前面的剧本修改太多,结尾也只能跟着改变。至于变好变坏都是未知数。”

他并不想去评判整个行业的现象,只对自己提出了要求。

“挨打要立正,我先争取自己不写或者少写烂尾片。”他坚定地说道。

编剧子安认为,大多制作团队现在都会对作品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保证作品从头到尾的质量。

“因为一个影视项目关系到很多人的饭碗,现在行业不再景气,大家都不想让前期的投入打水漂”。制片人、导演和编剧更是会将作品放在自己的履历表上,都不会拿自己的未来开玩笑。

令子安欣喜的是,影视制作流程也在更新。

子安透露,从去年开始电视剧更新了送审要求,“现在必须要把完整剧本送过去”。在此之前,多是以大纲或大纲加前五集的形式送审。

这意味着,制作团队不能只把精力放在前三分之一的剧本上,而是要对完整的剧本负责,打破“结局不重要”的刻板印象。这样严格的把控,从剧本角度限制了剧集烂尾。

至于制作方与观众审美错位的命题,制片人陈益韬认为事情兴许不像大家想的那么糟。

前日,《苍兰诀》制片人“31集才是封神”的“剧透”,在剧集更新后被众多观众驳斥,“业内已经不懂观众想看什么了”的舆论甚嚣尘上。

但他认为这是一个偶然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想法,这次只是他一个人的想法传达出来了,不能代表所有业内人的想法。如果当时问的是我,我就会说开头就很好看。”

影视行业格局的转变,也在迫使剧集质量提高。

陈益韬认为,中国影视行业在未来3到5年里,会呈现出“少而精”的格局,“可能全行业的公司不会超过50家”。

影视寒冬之下,“降本增效”成为行业关键词,平台对项目的把控更加严格,优胜劣汰的行业局势愈发严峻。

企查查显示,2019年至今,已有超过16万家影视公司倒下。据猫眼研究院《2022年上半年剧集市场数据洞察》,2022年上线剧集数量仍在减少。今年上半年共上线剧集142部,其中网络剧88部电视剧54部,分别比2021年同期减少22%和2部。

行业的创作水位不得不提高。

“没有丰富的制作经验或者没有匠人精神的制作团队,肯定会被淘汰掉。制片公司会越来越趋向精良化的制作,因为要迎合观众越来越高的眼光,争抢被海外剧压缩的市场,能力差的团队根本不会被行业认可。”

如今,他正在打磨《剑仙大人的风姿》的剧本,他坚信只要有一颗想做内容的心,在加上坚持和努力,总会有机会的。

烂尾可以是目前的行业常态,但对创作者们来说,挑战打破“国产剧烂尾”的刻板印象,也成为了行业的常态。

关键词: 星汉灿烂月升沧海 玫瑰之战 玫瑰之战烂尾 星汉灿烂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cqtime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传媒网-重新发现生活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8553 5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