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有弹性、有差别地实施(新闻回放)
——权威专家前瞻延迟退休改革动向
日前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这些原则分别指的是什么?接下来到底怎么改?记者专访了人社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
■小步调整
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
金维刚:小步调整简单理解就是延迟退休改革不会“一步到位”,而是采取渐进式改革,用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到位,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节奏总体平缓。
也就是说,政策实施后,退休年龄线会往后慢慢推。比如说,原本满50岁退休的女性,政策实施后,第一年,变成50岁1个月或几个月退休。不同年龄段的人,退休年龄不同。以此类推,经过若干年过渡期完成改革。
可以确定的是,改革前期,临近退休的人,只会延迟1个月或几个月,不会出现一下子晚退休几年的情况。
对年轻人来说,延长的退休年龄幅度会大一些,但未来有很长的过渡期和适应期。
■弹性实施
个人会有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
金维刚:延迟退休不会搞“一刀切”,不是规定每个人必须达到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要体现一定的弹性,增加个人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
这是延迟退休改革最大、最重要的特征。
客观地讲,不论是从不同职业群体、不同岗位的就业稳定性和工作强度看,还是从个人身体状况、家庭需求和价值追求看,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产生的诉求各不相同,有的人希望多工作,有的人希望早退休。
延迟退休改革,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多元化需求。在统一实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沿革等情况,增加弹性因素,允许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选择提前退休的具体时间,充分体现改革的灵活性和包容性。
■分类推进
不同群体、不同性别将继续保持退休年龄差异
金维刚:延迟退休不是“齐步走”,而是要与现行退休政策平稳衔接。
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政策有所不同。实施延迟退休改革将区分不同群体,采取适当的节奏,稳步推进,逐步到位。
对于现有不同职业、地区、岗位存在的一些政策差异,改革后也会保持政策延续性,确保政策调整前后有序衔接,平稳过渡。
■统筹兼顾
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需协同推进
金维刚:延迟退休不能“单兵突进”。延迟退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非常多,需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一方面,过去一些与退休年龄相关的政策,要随着延迟退休进行相应调整;另一方面,延迟退休改革也会带来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及时跟进。
比如如何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大龄劳动者就业创业?如何更大力度对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帮助其再就业?如何进一步加大对大龄失业人员的保障力度,开发适合大龄劳动者的岗位?还有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等等。
只有统筹兼顾,配套措施到位,才能确保延迟退休改革平稳落地、顺利实施。
(据新华社电)
“90后”
做好本职到时再说
●王兴泽山西省阳城县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延迟退休都是大家热议的话题,甚至一次次冲上微博热搜。网上流传着一张退休年龄对照表,很多网友调侃:“90后”看了高兴不起来了。
我今年26岁,我所在的全媒体采编部有29人,其中14个是“90后”。如果按照目前的渐进式改革方案,年轻人延长的退休年龄幅度会大一些,所以一半的人都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几年以内,我也会组建家庭,如果我的父母延迟退休,下一代的抚养成本可能也会增加,身边的“90后”同事也有类似的担忧。
现在,我主要负责县里的各种新闻报道工作,每个月都有需要完成的目标任务。因为专业对口,所以做起来得心应手,也乐在其中。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和精力会不断下降。延迟退休后,我会担心自己不能胜任一些工作。
在延迟退休面前,以上这些担忧是人之常情,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作为一名媒体人,我更习惯站在一个更大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幅度在增加,必定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多方面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我希望国家能一直很好地发展,只有国家发展得好,个人才能好。所以对延迟退休政策,我是理解并接受的。
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延长的退休年龄幅度可能会大一些,但未来还有很长的过渡期和适应期。在这段时间里,我会去积极调整自己。同时,也期待政府能出台更多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
正常工作的前提是有个健康的身体。希望政府能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为大龄劳动者提供更好的体检服务和医疗资源。此外,延迟退休后,希望针对大龄劳动者出台更多人性化的举措,比如延长年假、适当减轻工作负担、开发适合大龄劳动者的岗位等。
“退休”这件事对我来说好像还有些遥远。我想等到自己退休的时候,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肯定会更加完善,相关政策也会不断调整优化。我觉得没必要太担心。现阶段,我更想做好眼前事,在自己热爱的记者岗位上发光发热。
本报记者付明丽整理
“80后”
国家需要坚决服从
●寇海萍山东省滨州市
我今年40岁,担任一个行政综合部门的副职。前些年一直做刑警,常常出差办案,也常常经历一线抓捕。现在转做行政,依然很辛苦,只是不再那么危险。很多人不明白警察的工作性质,以为警察都是电视剧里无所不能的英雄。其实,和平年代里,警察是业务种类最多、也是工作性质最危险、最复杂的职业之一,没有那么明确的内勤外勤之分,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警种岗位;年休假、双休日、国家法定节假日更是与我们无缘。紧张疲惫时常有焦虑和透支生命的感觉,同事们也常打趣:真想好好歇歇,等退休不用上班就好了!但看到那些面对“大风大浪”都很淡定的老同事们接受采访时泣不成声,我突然不敢想象“退休”俩字,不能想象当我再也不能穿警服时会有多难过。我发了条朋友圈:虽然大家天天累得说盼着退休,但是真不敢想象真退休的那一天。
对于延迟退休,我觉得只要国家需要,就无条件服从,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习惯。而且,我内心深处还有一个原因。我工作虽早,入警却晚,参加招警考试之前我当过教师、做过传媒人,进入警界比同龄人晚了8年。当上了警察才发觉,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这就是我想做的事业,内心深处总希望把入警前那8年补回来,因为在这个职业中,我和同事们相比差得还很远,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眼下孩子们慢慢长大不再让我那么操心了,我想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为自己所爱的这份事业再多做点儿,能有机会多去带带年轻同志,把我所经历过的、感受过的经验潜移默化地传给他们。
“80后”
提前充电迎接挑战
●袁卫生江西省遂川县双桥乡
根据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是全球唯一的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延迟退休的话题由来已久,民间一直议论纷纷,而国家之所以迟迟未启动,是因为涉及人员多,牵涉领域广,关注度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慎之又慎。
对于延迟退休,我个人觉得,这是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必须通盘考虑,广泛调研论证。宁愿迟出台,也要将阻力和副作用降到最低,不能因噎废食。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基数大、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延迟退休年龄要采取弹性制度,充分利用一部分高技能、高素质人员的人力资本存量,但必须通盘考量,不能在年龄上“一刀切”,比如一个专科生和一个博士生毕业后开始工作,两人都到60岁退休,工作时长会有相差,甚至可达数年,因此弹性退休应是必然趋势。
作为一名“80后”,在延迟退休这个问题上必须未雨绸缪,从现在起做好以下准备:一是兢兢业业工作,切不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否则延迟退休失去了初衷;二是强健自身体魄,有足够的资本为国家作更大贡献;三是端正学习态度,自学和培训常态化,补足教育和技能“短板”,应付日益科技化岗位,高工作效率。
朱磊刘祖刚整理
“80后”
未来还远过好当下
●王佶敏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
前几天,在与朋友聚会时有人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里已经明确了延迟退休,相关部委也在制定政策方案。话音未落,我们好几人竟不约而同地脱口而出:“我现在已经想退休”的玩笑话。
细一琢磨,自己这个“85后”自从本科毕业后就进入到公务员队伍,今年已是第12个年头,经历了3个不同岗位的锻炼,算是一名年轻的“老干部”。
坦白地说,我并没有对“延迟退休”有过分焦虑或忧心。首先,这是国家对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老龄化社会来临、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因素综合判断得出的结论,涉及每一个人,必定会充分考虑每个群体的特殊性,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其次,于我这个青年干部而言,只需用心解决“今日之事多烦忧”,把迎接每一天的挑战当作锻炼,“明日之事未可知”,距离退休尚有二十余年的时间,那时候的社会形态、生活水平和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得而知,为何要杞人忧天、急着烦恼遥远的未来?再者,国家也提出了“小步调整”的改革原则,说不定在某一天,我就适应了这样循序渐进的改革节奏呢。
靴子落地,我也可以提前为退休后的生活和想发展的兴趣爱好做好长远的打算。我喜欢戏剧、旅行,也曾想象年纪大了,开一间文艺主题咖啡馆或者书吧,与陌生人分享我的喜好和品位。为了努力实现这个目标,我固定学习爵士舞,既锻炼身体又发展爱好,同时,我选择购买一份商业养老险,以补充将来的养老金,让晚年生活有更多可个人支配的自由。
我想,延迟退休也意味着需要开发适合大龄劳动者的岗位,出台灵活就业的配套政策。对于一些确实身体状况频出的劳动者,也可考虑将其延迟退休转变为灵活退休,最大程度保障个人的选择权。
本报记者窦瀚洋整理
“60”后
医者生涯不舍离开
●董亚蓉陕西省西安市
早晨,穿上白大褂走进长安医院的诊室,患者已排起了队。我赶忙坐下,按序接诊,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忙忙碌碌,时常顾不上喝口水,但只要在岗位上,我心里便感到充实、满足。
不知不觉间,自己已经52岁,距离法定退休年龄只有3年。夜深人静时,我常问自己:即将退休,是否甘心?说心里话,医者生涯,我舍不得离开。
平日里,我在疼痛科上班,对于人间病痛疾苦,多了几分更直观、真切的感受。通过治疗,看着患者减轻痛苦,欣慰感油然而生。
前几天,看到关于延迟退休的新闻,我心里挺高兴。身为“65后”,在延长的工作时间里,我打算进一步提升自己:
首先,努力让患者有更佳的就医体验。来疼痛科的患者,很多伴有焦虑情绪。拉拉家常、谈谈孩子、轻声细语,有助于缓解紧张不安。前一阵子,患者王大姐的关节痛苦不堪。做完治疗后,我把电话号码给了她,嘱咐随时咨询,我一定会抽空回复。后来,王大姐病痛减轻,发来感谢的消息,说我给了她莫大的安全感。于我而言,患者的信任和肯定换来的是职业成就感。从这点上说,我们与患者之间是在相互成就。
与此同时,跟上年轻人的步伐同等重要。工作年限延长,让我远离退休后的信息闭塞,多了与年轻同事的相处时光。他们有活力、有想法,个个是“网络达人”。这几年里,我要多请教年轻人,精进电子办公等操作技能。
有时候,和好友们一块聊天,我常说只要社会有需求,我愿意工作到70岁。因为对医生而言,诊室就是我们的“战场”。只要“战斗”需要,“战士”义无反顾。
本报记者高炳整理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