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加快构建三地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能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保障条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7年以来,交通一体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给三地经济发展和百姓出行带来哪些利好?未来还将如何深化?记者进行了采访。
基础设施共建
初夏时节,生机勃发。京畿大地上,勤劳的路桥建设者们正加紧施工。这边,北京南六环外,吊车、旋挖钻、挖掘机等大型设备紧密协作,准备架设长达5.7公里的高架桥;那边,河北白沟河特大桥现场,桥面已经铺装完成,施工人员正紧张有序进行伸缩缝施工。两地建设者协作共建的,是一条连通北京与雄安新区的交通大动脉——京雄高速公路,通车后,北京到雄安可实现公路1小时通达。
不只是京雄高速,过去7年来,一大批重大交通项目相继建设完工、投入使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多年发展,当前京津冀地区基本形成了以“四纵四横一环”运输通道为主骨架的、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新格局,初步构建了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
看铁路,京津城际延长线、石济高铁、津保铁路、张唐铁路、唐曹铁路、京张高铁、京雄城际、京哈高铁京承段等建成通车,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水平加快提升,“轨道上的京津冀”初步形成。
看公路,京昆、京台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国家高速公路待贯通路段基本打通,普通国省道省际接口技术等级对接加快推进,跨区域国省干线“瓶颈路段”大部分已经消除,环京津地区高等级公路基本实现全覆盖。
看民航,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连通国际航点12个、国内航点138个,机场高速公路、机场北线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建成通车;天津、石家庄机场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机场群功能分工持续优化。
看水运,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蹄疾步稳,天津港高沙岭港区10万吨级航道一期、唐山港京唐港区第四港池25万吨级航道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港口资源跨行政区整合以及航道、锚地共享共用正在有序推进。
北京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表示,“交通一体化的全面推进,有力支撑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三地产业对接协作等重点工作,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运输服务共融
2019年底,京张高铁崇礼支线太子城站开通,北京与崇礼实现1小时通达。“今后去崇礼,再也不用在路上颠簸七八个小时。”北医三院崇礼院区院长敖英芳说,高铁的开通,加速了相关合作成果的落地,“2019年北医三院崇礼院区顺利开张,既能提升冬奥医疗保障能力,也让崇礼百姓不出县城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路网更通达,服务更相融。三地有关部门加强合作,京津冀地区的运输服务实现了协同共融发展:地级以上城市实现市区公交轨道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覆盖2753条公交线路和31条轨道交通线路,累计发行互通卡2100万张;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取得进展,京津城际延伸线实现公交化运营;北京平谷至河北三河、北京平谷至天津蓟州等省际客运完成公交化改造……
早晨7时30分,一趟满载进口铁矿石的火车专列,自天津港出发,缓缓驶入荣程集团封闭式料场预定卸料点。
2019年8月,荣程集团铁路运输专用线复线正式开通。这条铁路线既可直达天津港、实现海铁联运,又可连接国铁、参与全国货物周转,使企业采购的铁矿石、产出的钢材得以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目前,荣程集团的大宗原材料铁路运输比例已从2018年的16%提高到80%,每月能减少卡车运输1.6万辆次以上,大幅降低了交通运输污染排放,也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公转铁’的快速推进,主要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谋划。”荣程集团党委书记柴树满告诉记者,项目建设期间,京津两地多个部门大力支持,疏通了不少难点堵点。
发展多式联运,推进“公转铁”,既能优化运输结构、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也有助于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先后实施“东部沿海—京津冀—西北通道”集装箱海铁公等多式联运示范工程。2020年,天津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35万标箱、增长6.1%,海铁联运吞吐量80.5万标箱、增长41.8%。此外,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也已开通首条货运航线。
值得一提的是,交通运输部牵头组建了包括三地政府、铁路、民航、邮政等部门在内的京津冀暨雄安新区交通建设领导小组,从规划、政策、标准、立法、执法等方面统筹部署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
持续推进一体化发展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成绩令人欣喜,前景更值期待。前不久出台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推进京津冀地区交通一体化,建设世界一流交通体系,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我们将深入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四大领域推进工作:一是支撑服务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扎实推进雄安新区交通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建设、冬奥会交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二是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完善便捷通畅公路交通网,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加快推进北京、天津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三是提升运输服务品质,积极发展旅客联程运输、货物多式联运,深化推进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动交通运输绿色智能安全发展;四是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支持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完善一体化发展政策,加强法规标准统一。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容军介绍,“十四五”时期,将尽早完成京雄高速、G109新线高速、新机场北线高速西延段、东六环入地改造、承平高速等工程,提高互联互通水平;力争2022年建成京唐及京滨城际铁路,加快京港台高铁(丰雄商段)建设;加快大兴国际机场卫星厅及配套工程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实现机场与北京中心城区“1小时通达、一站式服务”、与周边城市2小时内通达。
“天津将在港口领域探索组建环渤海港口联盟,推动津冀港口企业整合,优化区域集装箱、大宗散货等运输布局;深化京津机场错位发展,将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加快建设成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天津市交通运输委主任王魁臣告诉记者。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王普清表示,今年河北将持续在畅通国际流通关、国内大通道、区域联通网、城乡融合网和流通服务网五方面发力,确保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1080亿元的目标。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将实现更广泛的融合,惠及更多偏远地区的老百姓。(记者 刘志强 贺勇 龚相娟 邵玉姿)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