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is back."
去年底,12 代酷睿发布,相比 11 代性能大幅提升,甚至能效比上可以和苹果 M1 MAX 一较高下。因此英特尔底气也越发充足。其 CEO 帕特 · 基尔辛格(Pat Gelsinger)不仅在公开场合频频放话要赢回苹果,还宣称 12 代酷睿已经把 AMD 甩在身后。
科技竞争就是人才竞争。12 代酷睿的发布只是英特尔重拳出击的前奏,想要坐稳芯片领军者地位,还得不停招兵买马——招 AMD 的 " 兵 ",买苹果的 " 马 "。
竞争不止,挖人不止
近日有报道称,AMD 独立 GPU 首席 SoC 架构师罗希特 · 维尔马(Rohit Verma)将跳槽英特尔,并被委以重任。此前,他曾为英特尔效力 15 年,从事 SoC 架构方面的工作,此番算是回到了老东家。
罗希特 · 维尔马在 2013 年出走 AMD,曾先后担任半定制化业务部门主管架构师和独立 GPU 芯片的主管 SoC 架构师等职务,还参与过游戏、云游戏、消费级产品和工作站等细分市场的项目。如今回归英特尔的他,仍将负责独立 GPU 芯片的设计工作。
无独有偶,苹果 M1 芯片设计总监杰夫 · 威尔科克(Jeff Wilcox)也收到了英特尔递来的橄榄枝。
在苹果公司任职期间,他为苹果公司打造了 M1、M1 Pro、M1 Max 系列芯片,是苹果 M1 开发团队的主力干将。可以说,杰夫 · 威尔科克是苹果得以在桌面级 CPU 领域与英特尔分庭抗礼的关键人物之一。
有趣的是,威尔科克的老东家也是英特尔。
他从 1997 年开始就在英特尔任职,10 年后转为英伟达的首席架构师,又于 2010 年回到英特尔,3 年后入职苹果,担任 Mac 系统架构总监。
曾经离开英特尔的他,也走了和罗希特 · 维尔马一样 " 先去后归 " 的道路。
除上述两位,英特尔还从 AMD 挖来了多位技术专才。
2021 年 9 月,英特尔从 AMD 挖走两员大将,分别是在 AMD 工作了 13 年的 Steve Bell,和工作了 15 年的 Ritche
Corpus,他们主要负责显卡软件、游戏合作业务。
同年 10 月,AMD 的一位技术方向的副总裁 Vineet Goel 加入英特尔,担任副总裁、GPU 架构和 IP 工程业务总经理,主要负责 Xe
GPU IP 路线图的规划。
显然,技术出身的英特尔现任 CEO 基尔辛格非常明白 "21 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
跳槽,硅谷大佬的传统技能
挖人这件事,其他科技巨头也没少花心思。
例如苹果,除了从英特尔挖走杰夫 · 威尔科克以外,苹果还曾在 2019 年将 ARM 首席架构师迈克 · 菲利波(Mike Filippo)收入麾下。
此前,迈克 · 菲利波主导了 Cortex-A76、Cortex-A72、Cortex-A57 以及 ARM 即将推出的 7nm+ 和 5nm 芯片的开发,同时也是已经规划和开发中的第三代 A76 和 Zeus CPU 的首席架构师。同样,此前迈克 · 菲利波也有在 AMD 和英特尔工作的经历。
据最新消息,迈克 · 菲利波也有意再次跳槽,为微软开发用于云计算服务和 Surface 系列个人电脑服务器的处理器。
芯片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以至于企业间 " 挖墙脚 " 的事件会频繁发生。
除了企业求贤若渴,硅谷坚决反对竞业禁止协议的就业环境也是他们 " 反复横跳 " 的关键。
美国大部分州法律都支持竞业禁止协议,但加州是个例外,并不承认和强制执行离职后的竞业禁止协议。得益于此,高科技人才得以毫无法务顾虑地在硅谷各大科技巨头间自由流动,并由此形成了硅谷的 " 流动文化 "。
前苹果知名 CPU 架构师吉姆 · 凯勒(Jim Keller)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 1998 年加入 AMD,成为 AMD K8 微架构的首席架构师。2008 年吉姆 · 凯勒加入苹果,主导推出了苹果第一款自研芯片 A4,帮助苹果在自研 CPU 方面奠定了基础。
吉姆 · 凯勒
4 年后他又回到 AMD,操刀新一代 x86-64 和 ARM 微架构(Zen 和 K12)的开发,帮助 AMD 走出低谷。
2016 年他又跳槽到特斯拉,负责 AI 芯片的架构设计,不久后又从特斯拉跳槽到英特尔。
跳槽通常伴随着高额的薪资,但不可否认的是,对功成名就的技术大佬们来说,无论在哪一家巨头企业,职业前景都不会差,频繁跳槽更像是 " 我打败我自己 " 的独孤求败。
而对英特尔来说,这是过去自己被击败的原因之一,现在这也是它得以反击其他巨头的有力支撑。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