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两年,中国由于防疫有效,电影市场恢复相对较快,2020年、2021年电影票房连续超越北美,站到了全球第一的位置。
但是今年前五个月,北美影市持续复苏,而中国影市从三月中旬至今还在受疫情的影响,加上春节档后闹片荒,市场表现非常低迷。
如今,北美票房已经重夺全球第一,中国回到了原本老二的位置。
重夺第一
在疫情之前,中国电影市场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票房年年创新高。2011年是117亿元,2015年增长到了438亿元,2019年增长到595亿元(备注:本文所有中国票房数据均为不含服务费的净票房,来自猫眼专业版),8年涨了超过5倍,累计涨幅高达409%。
而全球第一大影市北美(美国+加拿大),多年来基本是稳定状态,年票房在100-120亿美元之间波动,2011年票房是102亿美元,2015年是111亿美元,2019年是113亿美元。最高光时刻是2018年,票房达到了119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按当下汇率对比,2011年中国电影票房规模是北美的约17%,2015年是北美的约59%,2019年是北美的约78%。
所以,行业内普遍有个预期,就是过不了几年,中国电影市场将超过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尤其是在中国影市突飞猛进的那几年,这种预期非常一致且强烈。
没想到的是,2018年、2019年中国影市突然遭遇了降速,全国票房同比增幅降到了8%、5%,而2017年的增幅是15%,2016年的增幅是4%,2015年的增幅是48%。
2020年疫情来袭,全球市场都受到了影响,中国防疫更有效,影院关了大约半年后重新复业,当年全国电影票房186亿元。
2021年,中国影市继续快速反弹,当年票房429亿元,已经恢复到2019年的72%。
北美市场由于疫情迟迟得不到控制,2020年、2021年表现均较弱,2020年票房21亿美元,2021年票房45亿美元,只恢复到2019年40%的水平。
这两年如果以美元算,中国影市成了全球第一,而且遥遥领先于北美市场。
2020年中国电影票房约合28亿美元,是北美市场的1.32倍。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约合64亿美元,是北美市场的1.43倍。
但2022年前五个月,继续遭受着疫情折腾的中国影市疲软乏力,持续复苏的北美影市重新夺回了全球第一。截止5月29日,北美2022年电影票房25亿美元,中国的票房是139亿元,折合约21亿美元。
全面复苏
北美影市2020年三月中旬开始停摆,大面积复工是八月底九月初,以福斯超级英雄电影《X战警:新变种人》和华纳科幻大片《信条》的上映为起点。
当时营业的影院数恢复到了疫情前的约65%,但那时候观众对疫情的恐慌心理并没有完全消除,加上这两部片的口碑都不突出,最终表现远不及预期。
备受期待的《信条》北美本土只卖了5850万美元,而该片的制作成本高达2亿美元,可以说惨败。
眼看着诺兰大导演的巨作救市都没效果,很多制片厂开始选择后撤,纷纷推迟旗下重磅电影的映期,多地的影院再次关停。
之后,十一月的《疯狂原始人2》,十二月的《神奇女侠1984》,次年二月的《猫和老鼠》,三月的《寻龙传说》,都没能激起太大的水花,北美市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迷。
2021年3月,纽约、洛杉矶的影院逐渐开始恢复营业,这两大核心票仓的最后重启是北美影市走向正常的开始。
四月到七月,随着《哥斯拉大战金刚》《寂静之地2》《速度与激情9》《招魂3》《黑寡妇》等大片的上映,北美影市迎来了第一次大反弹,且逐渐趋于稳定,每月都有两三部大片供给,八月有《失控玩家》《丛林奇航》《X特遣队:全员集结》,九月有《尚气与十环传奇》,十月有《毒液2》《007:无暇赴死》,十一月有《永恒族》《超能敢死队》。
到十二月,索尼的《蜘蛛侠:英雄无归》上映,引爆疫情后的第一次观影高潮,不仅是在北美,也是在全球市场(中国未上映)。
《蜘蛛侠:英雄无归》北美卖了8亿美元,全球卖了18.93亿美元,排在《阿凡达》《复仇者联盟4》《泰坦尼克号》《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复仇者联盟3》之后,居影史票房榜第六。
《蜘蛛侠:英雄无归》的大爆标志着疫情后全球影市的全面复苏。
全球片荒
今年前五个月,北美影市继续复苏,相比中国市场情况要稳定很多,但在九成以上影院正常营业的情况下,复苏强度实际上依然很弱。
截止5月29日,北美前五个月票房25亿元,虽然已超过2020年全年,但也只达到2019年同期56%的水平。如果继续是这样的恢复速度,到年底全年票房可能只比2021年高一点。
最大的问题是热门影片供应不足,这个情况和中国是类似的。
疫情前,北美市场每年有800-1000部新片上映,2018年是993部,2019年是910部。2020年,由于疫情上映新片数锐减到了456部,2021年影市逐渐恢复正常但上映影片数只有438部,2022年前五个月只有205部,相比疫情前减少了一半多。
因为疫情全球电影生产受影响的情况是一样的,这直接导致一些在拍项目的延期和一些新项目的减少。
而北美和中国不同的地方在于,北美影市受流媒体的冲击要更加直接而强烈,流媒体对新电影的分流是院线新片供给减少最大的原因之一。
疫情两年,好莱坞几大制片厂都调转了方向,全在大力发展自家的流媒体平台,迪士尼有Disney+,华纳有HBO Max,NBC环球有Peacock,维亚康姆有Paramount+,米高梅卖给了电商巨头亚马逊(旗下有Amazon Prime),另外还有Netflix、Apple TV+在四处买片。
为了给线上供片,有些电影直接放弃院线,变成了网播,比如迪士尼的《花木兰》《心灵奇旅》,有些院网同步播映,比如华纳的《神奇女侠1984》《黑客帝国4》,有的从项目立项开始就被定位成了线上作品,比如奈飞明星云集的大制作《红色通缉令》《不要抬头》。
但是,影院恢复正常后,网播和院网同步的损失也是显而易见的,各大制片厂又权衡利弊,重新调整自家的方向。
2021年宣布旗下多部大片院网同步的华纳,2022年就放弃了这一曾被院线声讨的策略,《新蝙蝠侠》《神奇动物3》都是先在院线上映,票房表现也不错,远远好过曾经院网同步的《神奇女侠1984》《黑客帝国4》等。
《新蝙蝠侠》是目前为止今年北美市场的票房冠军,北美票房3.69亿美元,全球票房7.69亿美元,光影院票房就实现了盈利。
五月上映的迪士尼的《奇异博士2》北美票房3.59亿美元,全球票房已累计8.20亿美元,表现也很出色。
设想如果这两部电影采取院网同步发行,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院网分化
上院线的影片不仅有一条完整的收入链,也是建立和营销品牌的关键一环,院线上映后可以再上流媒体平台,各大制片厂都深知这一点,关键的问题是,第一,利益权衡下,是不是所有影片都适合先院后网?第二,院线窗口期时间怎么平衡最有利可图?
在这样的情况下,未来可能的趋势是,大片会继续上院线,并且会保持一定时间的窗口期再网播,而其他中等成本影片、小成本影片、艺术片就不一定有这样的待遇了。
甚至有些观众觉得应该在院线上映的电影,也不一定会上院线。比如迪士尼发行的的皮克斯动画《青春变形记》,今年三月就直接上了Disney+,虽然主创团队感到惊讶和不满,但电影的最终命运由通盘考虑公司整体消息的背后决策者掌握。
如此造成的结果可能是更大的分化,即头部大片才能带动观众进影院,而中腰部影片和艺术片的在院线的空间会越来越被小。
猫眼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2021年,北美票房前十的电影贡献了全年票房的47%,其中《蜘蛛侠:英雄无归》一部影片就贡献了全年票房的13%。而2019年、2018年榜单前十部电影的票房占比分别是39%、33%。
遥遥领先的《蜘蛛侠:英雄无归》外,2021年北美票房榜上没有3-5亿美元体量的片子,第二名《尚气》的票房是2.24亿美元,2.24亿美元-1亿美元片子是10部,其他全是1亿票房以下,1亿以下的影片占全年总票房的50%。而2019年,有7部3-5亿美元票房体量的影片,占全年票房的24%,1亿以下的影片占全年总票房的38%。
被认为在家里看效果也能接受且付出的成本更低的艺术类电影,或者大制片厂体系外的“独立电影”,受到的影响可能会更大。
2021年,知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执导,马特·达蒙、本·阿弗莱克主演的历史古装片《最后的决斗》北美票房仅1085万美元,吉尔莫·德·托罗执导,托妮·科莱特、布莱德利·库珀主演的《玉面情魔》北美票房仅1134万美元,这两部电影的口碑并不差。吉尔莫·德·托罗此前两部同类型作品《水形物语》《猩红山峰》的北美票房分别是6386万美元、3109万美元。
回到国内,影市分化的现象同样也是越来越明显,影院就指望着靠热门档期、头部电影回血,平时市场异常冷清。
2021年,年度前三部电影《长津湖》《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贡献了全年票房的33%,2022年,春节档前三部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奇迹·笨小孩》贡献了当前票房的53%。
不同的是,国内流媒体带来的冲击还没有好莱坞那么严重,院转网的电影目前看还是少数,引起较大关注的仅徐峥的《囧妈》、郭敬明的《冷血狂宴》、陈德森的《征途》、王晶的《倚天屠龙记》等几部。
不过,在线观影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了,未来,好莱坞面对的,中国电影行业也要面对。
现在,像阿里、爱奇艺、腾讯这些有视频平台的,也都有自家的电影公司,它们也都要在院线和网络之间做选择,比如阿里影业的策略就是,新导演作品,项目开发初期不明确是院线电影还是网络电影,等电影做出来后,根据内容再决定是院线发行还是直接在优酷播。
关键词: 票房超越北美 电影票房连续超越北美 电影票房超越北美 电影票房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